MP3:

經文:羅馬書7

我們知道恩典能帶來和好,但我們更執著律法。律法主義,就是行為導向的批判思想。做得好,我們就有自我成就感;但如果做不好,就會隱藏、掩飾和壓抑;看見別人做不到,就批判。我們沒有勇氣面對人性的陰暗,沒有恩典接納別人的軟弱。如何從律法主義的生命,進入恩典的生命呢?

我們想像一個空中飛人,他抓緊一個律法主義的鞦韆,因為習慣了行為導向,誤以為自己做得好,就能討神喜悅。其實律法是善的,但若以律法主義來稱義並提高自己,卻是惡的,因為背後隱藏了很多不為人知的不義。活在律法主義下,無恩典、無自由,很沉重。保羅說,今天我們要蕩到另一邊,抓住恩典,抓住耶穌為我們成就的義。這對空中飛人來說,實在是高難度的動作。

一、鞦韆的擺動:死執律法,還是放手聖靈? (7:1-6) 

1. 你們已經與主同死同活 (7:1-3)
第1-3節,因為耶穌基督已經釋放了我們,祂的死已經抵銷了罪,律法作為罪的管束就隨之無效了。我們的身分可以從一邊轉到另一邊,我們的老我已經跟耶穌同釘十字架,律法在我裡面已經無權無勢、無位無份了,神已經幫助我們進入新的生命。

2. 死握律法的鞦韆,只結死亡的果子 (7:4-5)
第4-5節,我們藉着耶穌的身體,釘死在十字架上,律法上定罪的權力也死了,我們就撇棄舊人,與耶穌基督連合,結出聖靈的果子。如果我們緊抓律法主義,它會在我們身上發動,以致結成死亡的果子。我們要放下律法主義的自以為是,不包庇罪,若因礙於面子而不認罪,就一生被它捆綁。

3. 抓住恩典的鞦韆,結出聖靈的果子 (7:4,6)
「但我們既然在捆我們的律法上死了,現今就脫離了律法,叫我們服事主,要按著心靈的新樣,不按著儀文的舊樣。」(7:6)我們不按律法的規條生活,就可以在聖靈裡過一個新樣的生活,因為神的恩典和賞賜真的比律法多,比我們的錯失大。基督的救恩(charisma)和賞賜(dorema),讓我們在成聖的路上不斷地結出新的果子,這就是新生的樣式,是靠聖靈而稱義。

二、鞦韆的迴盪:肉體的律發動罪惡 (7:7-13) 

1. 律法使人知罪 (7:7,13)
我們發現,原來我們捨棄不了律法,因為肉身裡有罪的律。「既然如此,那良善的是叫我死嗎?斷乎不是!叫我死的乃是罪。但罪藉著那良善的叫我死,就顯出真是罪,叫罪因著誡命更顯出是惡極了。」(7:13)「這樣看來,律法是聖潔的,誡命也是聖潔、公義、良善的。」(7:12)律法本身不是罪,律法是聖潔、公義、良善的,滿有神的性情,我們不能面對律法,正如我們不能面對神。

2. 律法激起罪的發動 (7:8-11)
有很多人逃避神,以為神總會指出我們的不是。然而,神從來都不會這樣看我們,只有法利賽人才會。那些靠自己稱義成聖的人,如果做不到就會懼怕、放棄、遠離神,結出死亡的果子。恩典、憐憫並不減少神的公義、聖潔,是神的聖潔遮蓋我們,我們才得以成聖,而非先自我成聖然後才親近神。

3. 肉體中的罪藉律法叫我死 (7:12-14)
「我以前沒有律法是活著的;但是誡命來到,罪又活了,我就死了。」(7:9) 律法是師傳,是神的良善,做不到不是律法的問題,是肉體的問題,是裡面的軟弱。保羅再進深講這一點,正是在我們最軟弱、最掙扎的地方,聖靈的鞦韆就向我們盪過來,我們就要抓住聖靈。我們在律法裡不能行的,就要完全倚靠聖靈。

三、鞦韆的激盪:聖靈的律得以成聖 (7:14-25) 

1. 我所做的我不明白 (7:14-17)
第14-17節,我們的生命裡開始有了鬥爭,以前我不但自己喜歡做,也喜歡別人一起做,這是我們肉體的罪。我們基督徒在聖靈裡開始了新生活,但另方面也開始發現,我所做的,我並不願意。

2. 兩個律的交戰 (7:18-23)
第18-23節,我們到了一個境況,發現裡面有兩個律,一個是肉體的律;心裡又有另一個律,我們的靈魂開始甦醒,心裡有另一個志向,想以神為樂。我們開始與肉體交戰,我們想討好神,但發現肉體不配合。現在我們想身體與我們配合,服從我們,我們要把身體帶進聖靈的恩典裡︰「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參12:1)。我們要學會讓聖靈掌管身體,因為身體要作聖靈的殿。

3. 我真苦啊!誰能救我? (7:24-8:4)
我們要撇棄律法主義,不是要撇棄肉體。我們整個人要隨從聖靈,讓肉體得自由,不再隨從肉體的舊習慣。雖然我們仍在掙扎,「我真是苦啊!」(7:24a) 但聖靈在等我們,當我們放棄自己的掙扎,完全倚靠聖靈,聖靈就能救我們。我們不再隨從肉體,放棄律法主義,不再隱藏,並向神呼喊,聖靈就能救我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

聖靈看著你,已在發動,等著你

今天,鞦韆已在迴盪,一邊是叫人死的罪和律法,另一邊是賜生命自由的聖靈的律。我們抓住這邊,還是抓住那邊?耶穌在十字架的死,已救我們脫離了罪的權勢,也脫離了律法。我們仍然靠著律法主義去隱藏罪惡嗎?聖靈已在那邊等我們,當我們向神呼求,聖靈就會抓住我們,帶我們去到恩典的那邊。【何傑老師於2013.10.27主日講道,內容由黃東英摘錄,並由李欣悦修訂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