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員:陳世強長老
經文:以斯帖記
幾星期前我和張牧師在以色列的耶路撒冷,我們一起在講台上分享神在中國,在香港所作的事。神眷顧我們的國家和城市,在這關鍵的時刻,我們作為神的子民,我們扮演甚麼角色呢?
在聖經中講到一些復興的故事,猶太人經歷過興旺,也經歷過衰落的日子,當猶太人離開神,他們成為亡國奴。舊約中就有三卷書——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以斯帖記講述社會轉化、復興的日子、並神眷顧祂的子民使他們反敗為勝,從負到正,由難民變國民,奴隸變皇帝,無份變有份。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反敗為勝的末底改和智勇雙全的以斯帖,他們如何成為轉化和復興社會的人;神如何使用這兩個普通人來作大事。
在以斯帖記的開始,講述亞哈隨魯作王,從印度直到古實,統管一百二十七省。(1:1) 亞哈隨魯王擺設筵席,他打算讓大家一睹瓦實提王后的美麗,但瓦實提王后卻不肯遵從太監傳來的王命,所以王甚發怒。(1:12) 於是王聽大臣忠告把瓦實提王后廢掉,從那天起,瓦實提王后就沒有她的位份了。此後,因為王很孤單,在全國再選出新的王后。所以來到以斯帖記第二章,就有末底改和以斯帖出現。末底改是個猶太人,一個普通的官員,他跟女兒以斯帖說參選王后;結果,以斯帖真的被選上。雖然以斯帖當了王后,但以色列人經歷了一個危機。「哈曼見末底改不跪不拜,他就怒氣填胸。他們已將末底改的本族告訴哈曼;他以為下手害末底改一人是小事,就要滅絕亞哈隨魯王通國所有的猶大人,就是末底改的本族。」(3:6) 哈曼是個傲慢的人,因為末底改不向他鞠躬,他恨妒末底改。整卷以斯帖記記載了以斯帖的入宮、哈曼的毒計,猶太人面對的危機到神奇妙的拯救。雖然整卷書隻字不提「神」的名字,但這位隱藏的神對猶太人的眷顧卻處處可見。神奇妙保守免祂揀選的子民受屠殺,帶出神的信實、智慧、能力。
一個普通人順服神,在適當的時候和環境,把握機會,能夠改變歷史。我們雖然不是大人物,但我們卻可作天國的事,我們有以斯帖和末底改的恩膏。以斯帖好比教會,末底改代表聖靈。我們是聖靈帶領的教會,一定可以改變社會。我們當如何隨著聖靈的帶領呢?
一、我們活在神的應許裡 (Living in God’s Promises)
二、我們要留心服事的機會 (Looking for opportunities to serve)
三、學習謙卑破碎服事主 (Learning humility and brokenness)
四、我們要聆聽聖靈 (Listening to the Holy Spirit)
五、用信心向前飛躍 (Leaping in faith)
六、不愛惜性命,隨走隨傳 (Loving not one’s life)
七、把上下三代連結起來 (Linking the generations)
猶太人明白也相信神的應許,事實上,他們也證明神的話是真的。當我們相信某一樣東西會發生,我們活出的生命就不一樣的。試想想,只要荃灣還有你和我,很難有人會下地獄,對嗎?甚麼是將來?將來就是在後面的,好像看不見一樣,每天勞苦都不知道為了甚麼。然而,當我們的眼睛看著掌舵的那一位神就是了。我知道我天生是得勝的,人生的上半場或許會輸會贏,但我知道,下半場,一定是勝仗。
此外,我們要留心、把握服事的機會。不論你在台上講道、帶敬拜,或是在台下派單張、週報、當招待,服事不只在教會的幾個小時。當妻子的,也可在家裡敬拜,服事丈夫,用愛去愛他,他必定來教會。讀大學的,不論你寫甚麼文章,也可感染人、影響人。這就是服事的機會!我們也可為香港禱告神,要選出一個好憐憫、行公義的特首,因為祈禱可以帶來合一和權柄,我們可以透過禱告轉化社會。
我們也要學習破碎;服事主是有艱難的。如果你現在服事主卻不覺得辛苦,那麼,你就要問神,你是否真正的在服事主?有否因福音的緣故而受苦、付代價呢?
我有三個女,大女從前說我和妻子很癲狂;今天,她告訴我:「爸爸,我現在終於明白你們為何可以為神如此癲狂了,因為現在的我終於和你們一樣啦!」我的大女現在在埃及服事回教徒。二女往非洲服事,一去就四年了,我默默為她在肯亞的路上代禱,因為那裡常有強盜。三女在中國內地服事,她所住的地方是黑黑的,滿地泥濘。有一次當我送三女回家,才知道她居住的環境是如此狀況。當下,我的眼淚就淌下來了,我流淚跟主說:「主啊,她真是的門徒!」弟兄姊妹,服事主是會有眼淚的。我們又有沒有以斯帖那顆「別無所求,單單服事主 」的心呢?
我講道的時候,從來不會把崇拜看成節目或是聚會。我們去到哪裡,就把福音傳到那裡。我們要留心、把握每一個可以服事主的機會。我們每一個都有王后的身分,把握我們的職場,代表我們的工作地方、住的地方,不可閉口不言,因為我們是以斯帖和末底改的世代,求主來改變我們的心思意念,歡歡喜喜的服事神,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也求主給我們一顆以斯帖別無所求的心,帶著主給我們的位份,進入七山、職場裡,反敗為勝、改變文化、改變世界,居上不居下,作偉大的事情。【內容經編輯組余思蔚摘錄及陳靄娟修訂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