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 約翰福音9章

趁著白日

「趁著白日」的意思是在耶穌的心中,他有一個清楚的重點,就是時間是緊迫的,耶穌所關心的是在世上把握時間作神的工。耶穌關心,趁著白日,但其他人所關心的是甚麼呢?這是今天我們要去思想的。


一、 門徒

「門徒問耶穌說: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v.2) 問甚麼問題表示他所關心的是甚麼。門徒問為甚麼瞎眼、瞎眼背後的原因。門徒問這個,究竟是想去滿足頭腦的好奇心,還是為瞎眼的代求呢?

門徒問的其實跟希臘化思想很相近,他們會研究東西有多高,物件的材料和成分 是甚麼,他們會研究物件的細節。這是他們的思維。然而,這種思維跟耶穌的思想卻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

門徒跟耶穌一段時間,慢慢把治病的變為學問。門徒的一問提醒我們,門徒的焦點失去了。耶穌本身的眼光、主題、焦點在於醫治人。我們的角度又是不是跟神的不一樣?


二、 法利賽人

「法利賽人也問他是怎麼得看見的。」(v.15a) 問甚麼表示一個人所關心的、看重的是甚麼。法利賽人最後得出結論:「法利賽人中有的說:這個人不是從神來的,因為他不守安息日。」(v.16a) 每個人有不同的角度。如果是出版部同工,他們可能要出見證集,所以他們訪問瞎眼的人。服事的需要是他們問的動機。法利賽人的重點在於規條,他們關心的問題是事情跟規條是否一致。

法利賽人關心神所設立的規條,卻不關心神的作為。「這人不是從神而來」,他們否定神。關心規條某程度上是好的,因為是神所定的。但不斷關心,甚至關心規條到一個地步,焦點變得模糊了、偏移了。如果我們把規條看得高於神的時候,這個會絆倒我們。法利賽人的問題在於關心規條。從歷史看到他們不斷增加規條,究竟他們在保護誰的規條呢?他們保護規條到一個地步,他們拒絕事實,不信那瞎子是瞎眼的。他們在想,為甚麼一個不受規條的人都能有神跡顯在他身上呢?這個人不可在安息日得醫治,他們就不信了。因為太看重規條,他們身上有很大的矇蔽,在安息日不可行醫治,不能醫治在先。法利賽人被規條所綁住了。「所以法利賽人第二次叫了那從前瞎眼的人來,對他說:你該將榮耀歸給神,我們知道這人是個罪人。」(v.24) 他們的眼光被堵住了。


三、父母 

「他父母說這話,是怕猶太人;因為猶太人已經商議定了,若有認耶穌是基督的,要把他趕出會堂。」(v.22) 你所怕的也是你所關切的。父母怕被猶太人趕出猶太會堂,因為他們看重朋友。他們心中是有懼怕,他們害怕如果自己被趕出會堂,他們難以在社會立足。表面看來,他們是看重關係的,兒子得醫治是事實,父母卻不敢和兒子站在同一邊,「因此他父母說:他已經成了人,你們問他罷。」(v.23) 父母看重朋友,連與得醫治的兒子都劃清界線,他們甚或不敢為神講見證。

看重朋友某程度上也是好的,但當看重朋友而不敢為神作見證,那並不是屬靈原則,我們所看待的若比神重要,那事情就會絆倒我們。例如,法利賽人遵守規條,渴慕聖經話語,是討神喜悅的,但他們卻把規條看得高於神,他們便不容易看見神的作為。


四、瞎眼的人

耶穌的焦點在第4節,「趁著白日,我們必須做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做工了。」(v.4) 耶穌把握時間作神的工,能夠醫治的就把握時間醫治,能作多少就作多少。

神對瞎子有呼召,為要顯出神的作為。瞎子眼開了,能看見了,他得救了,成為了耶穌的門徒。但從瞎眼到看見整個過程裡,實在不容易。從小到大,他要討飯吃,飯不是熱騰騰的,而是人家所剩餘的;從早到晚,他要討零錢。

「他回答說:有一個人,名叫耶穌,他和泥抹我的眼睛,對我說:你往西羅亞池子去洗。我去一洗,就看見了。」(v.11) 是沾滿口水的泥土,他繼續往前走,為要的醫治。討飯、討錢、得醫治的路程是不容易的,還要面對法利賽人的質問,得醫治後更勇敢作見證。

瞎子的經歷被記載於聖經中,神讓瞎眼的一生被神使用。神決定用這個例子鼓勵我們,我們要效法耶穌,把自己的眼光調到跟神一樣。


禱告及回應:

今天,到底我們的眼睛關切的是什麼呢?我們像門徒、法利賽人、父母還是瞎眼的呢?求神開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看出自己處於甚麼光景,好叫我們如同瞎眼的人一樣,為神作見證,顯出神的作為來。■【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