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 約翰福音4章

看見復興


前言

《約翰福音》第四章裡記載了兩個人物,一個是撒瑪利亞的婦人,另一個是大臣;一個在撒瑪利亞,另一個在加利利;一個女的,另一個男的;撒瑪利亞的婦人是社會低階層的人,大臣卻是社會上地位高的人。兩個不同背景的人,卻又有著共同的地方。撒瑪利亞原是福音未到之地,因為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素無往來,現在福音卻在撒瑪利亞和加利利傳開。當我們看另外三卷福音書,就知道耶穌在加利利一帶醫病、趕鬼、傳福音,特別是《馬可福音》,一開始就講到耶穌在加利利趕鬼。

我們先來看這章最後一節經文:「這是耶穌在加利利行的第二件神蹟,是他從猶太回去以後行的。」(4:54) 第一件神蹟是迦拿婚宴,耶穌把水變為酒,第二件神蹟就發生在這裡。兩個神蹟相隔好一段時間。在這神蹟以後,很多神蹟都不斷出現。我相信撒瑪利亞的婦人和大臣的事蹟有共同的意義,就是福音如何到達未得之地,並且復興怎樣開始。復興的臨到有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有神的工作,也要有人的配合。


一、婦人的見證翻轉全城 (4:1-42) 

「主知道法利賽人聽見他收門徒,施洗,比約翰還多(其實不是耶穌親自施洗,乃是他的門徒施洗,)他就離了猶太,又往加利利去。」(4:1-3) 耶穌看似低調的離開,其實一開始祂就知道自己要上十字架。前一章講到摩西如何舉起銅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聖殿三日被重建,都是講到祂要上十字架,所以祂知道自己要死,也知道法利賽人嫉妒祂,連彼拉多也知道祭司長是因為嫉妒耶穌,才將祂捉拿。耶穌的名被廣傳,祂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但祂覺得祂的工作還未完成,所以祂先行離開耶路撒冷。第3-4節:「他就離了猶太,又往加利利去。必須經過撒瑪利亞。」從猶太到加利利,中間是撒瑪利亞,所以經過撒瑪利亞是理所當然,是必須的。這「必須」用得很特別,因為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不相往來,又怎可說「必須」呢?其實猶太人從耶路撒冷往加利利,他們會繞過撒瑪利亞,沿著約旦河邊上去,因為兩個民族有隔閡。

撒瑪利亞是北國以色列被亞述滅亡後集體遷徙的地方,然後亞述國又將很多人搬到撒瑪利亞,讓他們彼此通婚,所以在猶太眼中撒瑪利亞人是雜種。猶太人要保持聖潔,所以與撒瑪利亞人不相往來。因此,絕對沒有「必須經過撒瑪利亞」這回事,應該是「必須繞過撒瑪利亞」才對。但對耶穌來說,卻沒有這隔閡;祂打破地理和民族的隔閡。在第9節中「原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原文的意思是「原來猶太人不用撒瑪利亞人用過的物品」,所以他們甚至連吃飯也不會在一起。兩者不單在地理上有區隔,在民族上也有,甚至在第27節門徒希奇耶穌和一個婦人說話,因為猶太拉比從來不跟女人說話的,所以男女之間也有隔閡,連信仰之間也有隔閡,他們會爭論敬拜的地方到底在撒瑪利亞,還是在耶路撒冷。你會看到當中有重重的阻隔,甚至這個婦人自己也有很多的隔閡。一般人不會中午去打水,因為中午是吃飯的時間,並且天氣炎熱,所以會選擇在清早或傍晚打水,而她選擇中午去打水,是為了要避開人群,因為她是淫亂的婦人,曾經有五個丈夫,人家都不喜歡她。本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之間已有隔閡,這撒瑪利亞婦和其他的撒瑪利亞人也有很多的隔閡,我們可以看到耶穌怎樣突破重重的隔閡,把復興和祝福帶到這個地方。

耶穌走到中午,累了要休息,祂看到撒瑪利亞婦人來打水,於是和她開始交談(參4:7)。如果耶穌對她說中午來打水很辛苦,她不一定會理睬耶穌,因為猶太人不會跟撒瑪利亞人說話。「耶穌對他說:請你給我水喝。」(4:7b) 婦人立時覺得當她被眾人排擠的時候,原來她可以幫助耶穌。這隔閡漸漸被打開,於是她開始和耶穌對話。他們的對話和前一章耶穌和尼哥底母的對話有點相同,就是一個說重生,人老了怎樣可以再生出來;這裡明明是耶穌向婦人要水喝,然後耶穌又自己回答:你若知道和對你說給我水喝的是誰,你必早求他(參4:10)。耶穌明明向婦人要水,但又說祂有水,於是「婦人說:先生,沒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從哪裡得活水呢?」(4:11) 她在說物質界的水,而耶穌說的水是喝了永遠不渴。其實他們在談不同層次的問題。「婦人說:先生,請把這水賜給我,叫我不渴,也不用來這麼遠打水。耶穌說:你去叫你丈夫也到這裡來。」(4:15-16)

當我們與神互動,開始時好像我們在幫助神,就如撒瑪利亞婦人,耶穌問她要水.但過一陣子,原來耶穌那裡有好水,於是婦人向耶穌要永不再渴的水。但耶穌首先要處理的是罪的問題,婦人向耶穌要水,耶穌卻吩咐她把丈夫帶來。本來談的是物質界的水,然後談到活水,現在又談到另一個層次,由活水跳到罪的問題。耶穌的水是真的,但人罪的問題要先處理好。婦人說她沒有丈夫,於是耶穌用知識言語和她對話,從外表看她現在沒有丈夫是對的,但實際上她曾經有五個丈夫。耶穌既了解她的話又肯定她。婦人很驚訝耶穌為甚麼知道,祂一定是先知。人有需要,人靠近神,神就跟她談罪的問題。當耶穌和她談罪的問題的時候,她卻轉換話題,轉到神學方面去:到底敬拜應在耶路撒冷,或是在撒瑪利亞?但神的主線沒變,人卻會逃。耶穌回答她。在第25節,婦人知道彌賽亞要來,於是耶穌表明身份,婦人就信了。關鍵就在這裡,婦人知道耶穌是彌賽亞,她馬上放下水罐子,回城裡告訴許多人,她驚奇耶穌竟然知道她的過去,其實全城人都知道的。因為她願意敞開自己,眾人就發覺她不一樣,很想聽她遇見的耶穌是甚麼一回事,接下來就有許多人信主。這是撒瑪利亞地區的狀況。我們看到耶穌是用權能翻轉撒瑪利亞的,祂到一個淫亂的城市裡尋找一個淫亂的器皿,當這淫亂的器皿願意回應神,這城市就改變了。

耶穌揀選器皿,人要回應,勇敢作見證,今天不管我們來自哪個地方,我們過去如何,如果我們的過去很淫亂,我們就可以靠著神得著淫亂的人;如果我們的過去是被賭博捆綁,我們就可以靠著神得著被賭博捆綁的人;如果我們過去是學業、工作都很優秀的人,我們就可以得著這些族群。神樂意使用我們每個人,但我們也需要願意把自己交出來。


二、大臣因信見兒子活了 (4:43-54) 

耶穌到了加利利,「加利利人既然看見他在耶路撒冷過節所行的一切事,就接待他,因為他們也是上去過節。」(4:45) 加利利人因為知道耶穌在撒瑪利亞所行的神蹟,所以他們接待耶穌,和祂吃飯、交通,但他們對耶穌沒有期待,也沒有神蹟發生;有時候,我們有神同在,卻無神蹟發生。知道耶穌會行神蹟,但我們沒有期望,就沒有神蹟出現。我們的信仰久了也會變成這樣子。是的,耶穌在四福音行過神蹟,但祂會行神蹟在我身上嗎?可能會,又可能不會,看看吧!這群人接待耶穌,卻不期待耶穌作工,也沒有看見神蹟。

這時大臣出現,真是有愛就有力量,他為了兒子跑來找耶穌,因為他兒子快死。這裡耶穌彷如一位有名的醫生。「那大臣說:先生,求你趁著我的孩子還沒有死就下去。」(4:49) 他希望趁兒子未死,看看耶穌有甚麼法子救他兒子,他對耶穌有期待,但這期待沒有越過死亡的界綫。在大臣眼中耶穌是高級有能力的醫生,但功力只限於兒子死亡之前。

耶穌對大臣的回答很有趣,「若不看見神蹟奇事,你們總是不信。」(4:48) 大臣的回答是:「先生,求你趁著我的孩子還沒有死就下去。」(4:49) 這時候耶穌就說:「回去吧,你的兒子活了!」(4:50) 這狀況完全超越了大臣的觀念。大臣只把耶穌看作一個很有能力的醫生,從沒有想過耶穌連他兒子也不用看,他兒子就可以得醫治。他必別無他法,也只好信耶穌所說的話。當他相信耶穌的話,要回頭走的時候,兒子的病就好了。大臣回家確認兒子真的好了,大臣非常高興,就做見證,而且全家就信了(參4:50-53)。加利利第二神蹟就這樣發生了,自此之後,很多人都來找耶穌。

我們看到神渴望在全地作工;耶穌很常用權能方式來打開一個地方福音的門,不論是透過知識言語或醫病,耶穌都做,但人也要與神同工。撒瑪利亞婦人勇敢作見證;加利利的大臣也用信心做見證。神在全地作工,人要用信心和見證回應神。

我覺得神對「611」很好,我們當中有過千人會先知預言,也有很多人可以為人做醫病的禱告,我們得著這屬靈的恩賜,也看到神蹟的發生。我們可以像耶穌一樣,靠著神的靈到處用權能服事人,我們也可以成為啟動復興的器皿。另一方面,我們在「611」有神與我們同在,但是我們怎樣才能更深經歷到神?我們的信心需要被提升。神要作工,就看我們是否願意繼續跟上去,願意為神作見證,以致我們可以常常經歷到神的同在。


禱告及回應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樂意在我們中間行神蹟。求祢幫助我們預備好被祢使用,作個啟動復興的器皿。阿們!■【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