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完沒了的考試
約翰福音第二十一章可以分四段:v.1-3、v.4-14、v.15-17、v.18-23
一、第一個考試 (v.1-3)
耶穌復活升天前,祂叫門徒在加利利等候祂,門徒也在那裡等耶穌,耶穌向他們顯現。有七個門徒在等耶穌(v.2),但久久不見主面,門徒其實十分焦急,於是彼得決定重操故業,打魚去。門徒沒有遵照主的吩咐,單單等候祂,而行了自己的路,於是那一夜並沒有打著什麼(v.3)。他們在第一個考試裡失敗了,因為他們等不及。
二、第二個考試 (v.4-14)
在晚上,耶穌沒有出現,到了天將亮的時候(v.4),耶穌就顯現,但門徒卻不知道是耶穌(v.4),這是第二個考試。耶穌已曾經向門徒顯現,但現在門徒竟然認不出是耶穌,這裡已經是約翰福音記載的第三次顯現。直到耶穌叫他們把網撒在船的右邊,魚甚多(v.6),約翰才知道是主(v.7);於是彼得知道自己的不是(因為是他首先說要去打魚),就跳在海裡,網也不顧的游上岸,一上岸耶穌已預備早餐給他們。在這考試裡,耶穌並沒有責備他們,但他們都不敢問祂,沒有說話,因為都知道自己的失敗。他們一開始認不出耶穌,是因為他們忙於打魚,並且已不是在等候時,耶穌出現也就會不知道,因為不再預期耶穌會出現,所以第二個考試也失敗。縱然門徒失敗,但耶穌仍然愛他們,為他們預備早餐,並且沒有責備他們,這就是耶穌的愛。
三、第三個考試 (v.15-17)
主在此察驗彼得的愛心,這考試是耶穌問彼得「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v.15)並且問了三次,「這些」就是魚,也是整個事情,若愛耶穌就要犧牲打魚;但門徒卻是放下等耶穌而去打魚,他們沒有持守耶穌對門徒的吩咐。耶穌是在問彼得,「你愛我或是愛這些魚多些?」因為若他愛主多些,就不會去打魚,會等耶穌到底,但彼得沒有,所以主要問他「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耶穌第一問中的「愛」,原文是神聖、完全、犧牲的愛(agape),就是神對人的愛,耶穌是要彼得愛祂,是要用犧牲的愛跟從祂。彼得回答說:「主阿,是的,你知道我愛你。」(v.15)這「愛」不是agape的愛,而是朋友的愛(phileo),彼得承認他做不到耶穌那份犧牲的愛,但他卻是十分愛主,只是做不到主的要求,這是他的誠實,他只能做到人的愛。耶穌接納他,又再次問「你愛我嗎?」(v.16),要求agape的愛,但彼得仍然回答「你知道我愛你」(v.16),仍是phileo。耶穌第三次問他「你愛我嗎?」(v.17),這裡是phileo,耶穌降低祂的標準,問他是否真正能用朋友的愛待祂;彼得聽見耶穌第三次用phileo問他愛耶穌嗎,他就憂愁(v.17),他就反省,因為都有可能做不到,他回答「主阿,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v.17)這「愛」都是phileo,彼得是很願意去愛耶穌,他也清楚主已知道他可以愛多少,他也明白他未必能完全做到。耶穌接納他,所以吩咐他餵養主的羊。這考試提出的問題,就是我們跟從耶穌可以跟到那裡,耶穌要求我們對祂的愛是那犧牲的愛,但其實我們並沒法做到,甚至連朋友的愛也未必完全做到,我們對神的愛其實很有限,反之,神對我們的愛卻是無限量,無論我們如何,耶穌仍然接納我們。
四、最後一關 (v.18-23)
這裡是要對付嫉妒。對於每一個服侍神的人來說,就算已經可以放下一切,可以好愛神,但仍要過最後一關,就是妒忌、與人比較。彼得在此與約翰比較,耶穌預言彼得如何死,是為彼得鋪路;但彼得遇到考驗,他很想知道約翰會如何,是要去比較。我們不可去與人比較,因為是沒法比,每人都有不同的恩賜,神也有不同的帶領。所以耶穌回答:「與你何干﹖你跟從我吧!」(v.22)耶穌是要我們單單跟從祂,不要去比較,這也是最難過的一關。我們只有單單跟從神,不與人比較,才能跟到底。並且我們在跟隨的路上,是會有考試後又再考試。
禱告和回應:
我們要思想是什麼事情攔阻我們跟從神,是世界上的「這些」,還是與人比較的破口,我們對主的耐性、信心及愛,究竟有多少?求主提升我們。我們要來到神的面前承認沒有好好的等候神,在忙碌中沒有等候神,要向主認罪;我們會否因著忙碌,甚至主耶穌向我們顯現,我們也不知道? 求主光照我們的光景,求主赦免我們在忙碌中沒有等候神,也求主赦免我們只體貼自己的需要;我們要等候主,直到見主面。主耶穌問「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什麼是我們的「這些」,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把「這些」都拿出來呈獻在主面前,把一切都交給祂;特別是恐懼憂慮,「這些」都要交給神。另外,弟兄姊妹不要去比較,而是要彼此建立,互相祝福;若我們與人比較,恩膏就會失去,並會在受苦中,唯一的出路就是跟從耶穌,讓我們專心單一的來跟從祂,相信祂,愛祂,等候祂,不要把眼睛放在世界物質上、或別人身上,求主幫助我們每一個人都能跟從祂。■【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