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 約翰福音19章

救恩之光


前言

四福音是以不同角度來看耶穌,而今天我用「光」的角度來看本章,正如約翰福音描述耶穌說祂是「世上的光」、是天父「獨生子的榮光」(參9:5、1:14)。第十八章說及耶穌是《黑暗中的光》,我便以《救恩之光》為本章命題,因本章所描述的,正是最黑暗、最殘忍、最沒天理及最沒公義之景象;然而就在當中,這救恩的光是最璀璨及最有威力,是遠勝於那些不公義及不公平之景象。


一、 強光照破蒙蔽 (19:1-13) 

第1節「當下彼拉多將耶穌鞭打了」很令人費解,因為在上一章已說及彼拉多查不出耶穌有甚麼罪 (參18:38b),並且羅馬人是十分守法的,在查不出一個人有罪時,在正常情況下是不會鞭打那人的。況且若耶穌願意,祂可作出上訴控告那些鞭打祂的人。然而第2至3節說兵丁「用荊棘編做冠冕戴在祂頭上,給祂穿上紫袍」,又戲弄耶穌;之後彼拉多再一次對眾人說「我查不出祂有甚麼罪來」(19:4b),然後帶耶穌出來。為甚麼他要這樣做?耶穌出來時,是戴著荊棘冠冕 (19:5a),原來在以色列從南到北,在耶路撒冷的荊棘最為駭人,因它擁有最粗壯、如手掌般長的刺。可以想像當這些荊棘刺入耶穌頭上,是直達顱骨,頭破血流。加上被兵丁拳打腳踢後,遍體鱗傷,整個人是滿身鮮血、體無完膚的出來,面對群眾。此時彼拉多說:「你們看這個人!」(19:5b) 這句話的意思是,當全世界的人,心裡委實曉得耶穌是沒有犯過任何罪,而現在呈現在眾人眼前的是一個血淋淋、貌甚可憐、軟弱無力的人時,彼拉多想他們若果在當中是有良知的,他們理應覺得夠了吧?耶穌淪落到如此境地是不能東山復出的了!

但當祭司長和差役看見耶穌卻說:「釘祂十字架!釘祂十字架!」(19:6a),他們連一點惻隱之心也沒有,但卻是每天都在讀經和禱告!他們毫無憐憫,皆因他們心裡的光昏暗了;相比之下,耶穌心裡的光是何等強烈!甚至我們在這裡看見連彼拉多的眼睛都比他們更明亮!我們會否如祭司長及那些宗教領袖一樣,因著宗教的原因,眼睛完全被蒙蔽,看不見任何應該有的恩典及憐憫?

在第7至10節,彼拉多叫眾人去把耶穌釘十字架,並且第二次說他查不出耶穌有甚麼罪來。但當猶太人回應,按照他們的律法,耶穌該死是因祂以自己為神的兒子時,彼拉多便越發害怕 (19:8),到一個地步,驅使他走進衙門去問耶穌是從哪裡來的。「你不對我說話嗎?你豈不知我有權柄釋放你,也有權柄把你釘十字架嗎?」(19:10) 可見彼拉多正面對何等大的壓力。他是全城裡最有權柄的人,但此刻去處理一個在眾人都要置諸死地而又一言不答的耶穌時,他是十分的軟弱、焦慮及恐懼。相比之下,在全城中,耶穌雖然此刻是在最低微境地,並且性命不保;但祂心裡的光卻是強大到一個地步,在面對浩大的壓力下還是如此堅定,毫不畏懼,從來沒有為祂是神兒子的身份而有絲毫妥協。祂說:「若不是從上頭賜給你的,你就毫無權柄辦我。所以,把我交給你的那人罪更重了」(19:11)。一個審判官 (彼拉多) 活像如此懼怕被審判者 (耶穌),成了一個強烈的對比。我相信那些宗教領袖也不敢正視耶穌的眼神,因祂心裡的光,是不會被任何苦難所熄滅的光。

彼拉多從此想釋放耶穌,然而因著合城的人都被宗教領袖所挑唆,使他十分無奈 (19:12a)。他們出了一張「王牌」:「你若釋放這個人,就不是凱撒的忠臣」(19:12b)意思是若果彼拉多釋放耶穌,他就是叛國、背叛凱撒,並擁戴耶穌為王 (19:12c)。彼拉多最終因承受不了此等罪名,並群眾的壓力,便帶耶穌去「鋪華石處」開庭審訊 (19:13)。


二、完美羔羊獻祭 (19:14-42) 

本章一個重點是在第14節。「那日」是指彼拉多審判耶穌、預備把耶穌十字架之日子,更是「預備逾越節的日子」。以色列人預備逾越節的習俗好比中國人過年之前一樣,是會在當中預備很多的事情。例如所有人都要預早回家;家庭主婦會忙於買菜、煮菜及預備晚餐;但最重要的是每一個男丁要負責預備羔羊為祭。他們會仔細檢查羔羊,以確保牠是毫無瑕疵、沒有受傷、沒有骨折,是完美的羔羊。耶穌為何是救恩之光?因祂是為世人贖罪的羔羊。彼拉多三番四次「檢查」耶穌,並重複著向世人宣告:我查不出祂有甚麼罪來。他是在說明,耶穌是有資格、毫無瑕疵、完美的羔羊。

耶穌這羔羊,是如何被交出去獻祭?從14節到16節,我們看到彼拉多最後一次的問群眾,他是否可以把他們的王釘在十字架上。祭司長回答說:「除了凱撒,我們沒有王」(19:15b)。所以彼拉多將耶穌交給他們去釘十字架。「他們」就是祭司長、眾祭司、文士及法利賽人。如同以色列人上聖殿獻逾越節的羔羊,彼拉多將耶穌 – 完美的羔羊 – 交在祭司手中。彼拉多已作了他可以作的事了,但不論是他還是祭司長,都不曉得這事必須成就,因這是逾越節羔羊當走的道路及命定。於是耶穌被交出去,背著自己的十字架,到各各他,被釘十字架。十字架上是寫著「猶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穌」(19:17-19)。

接下來發生很多細微的事情,包括兵丁如何處理耶穌的衣服,最後經文說「兵丁果然做了這事」 (19:24b)。原來耶穌被釘十字架,如同以色列人按律法書的規矩,在獻上羔羊時,每一個步驟都不能有錯,完全符合獻祭的條例,並且在舊約裡早已作出預言,按著當中所寫的來進行。最後耶穌在十字架上,不單發出祂救恩的光,也發出祂慈愛的光。第25至27節,我們看到耶穌將祂的母親交託祂的門徒,讓祂母親直到晚年亦有所依靠。然後耶穌便說「成了!」將靈魂交付天父 (19:30b)。

但此後經文重複提及,因這天是預備日,又因那安息日與逾越節重疊,所以是一個大日,因此猶太人便要求彼拉多把那些掛在十字架上的人的腳打斷 (19:31),原因是十字架是一個最殘忍的酷刑,會叫那些掛在上面的人的血慢慢流乾,讓人的體力不斷衰退;並且人若非用盡全身的力,將身體往上提升,是不能呼吸的。所以在十字架上的人,他們到最後都是因體力透支,窒息而死。所以若把腳打斷,他們便會少了一個支持點讓身體往上提升,便會更快的斷氣。因此猶太人的意思就是不想他們掛在上面太久,便向彼拉多作出如此請求。然而這裡發生一件不尋常的事,就是當兵丁拿起鎚子,打斷耶穌左邊一個罪犯的腳後,便沒有來打斷耶穌的腳,卻拿起槍,札耶穌的肋旁,便有血和水流出來;此後又用鎚子去打斷耶穌右邊另一個罪犯的腳,(19:32-34)。原來這些事必須要這樣發生,為的是「叫你們也可以信」(19:35),信甚麼呢?就是接下來第36節:「這些事成了,為要應驗經上的話說:『祂的骨頭一根也不折斷。』」這裡十分重要地指出,以上發生的事情,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叫人信經上的話已經成就在耶穌身上。為甚麼「骨頭一根也不折斷」是如此重要?因為猶太人在吃逾越節羔羊時,對羔羊的一個要求,就是要牠的骨頭不能折斷 (特別是脛骨)。因此耶穌成為逾越節的羔羊,祂的骨頭一根也不折斷。經上的話必須應驗,好讓救恩臨到萬邦,甚至有一天「他們要仰望自己所札的人」 (19:37),因為這羔羊不單是世人的救主,更是以色列的救主,以色列全家要再次仰望他們的救主,就是他們曾親手去札的人,這救恩才完滿。

此後,他們把耶穌埋葬了 (19:38-42)。在此我們看見,耶穌在彼拉多面前是一個犯人,但當祂從十字架上被拿下來後,卻如一個財主、一個尊貴的人,被安放在最好的墓園裡,並用極多、極貴重的香膏膏抹祂。


三、總結

「耶穌是誰?」答案是在乎我們是否有天上的眼光、心裡是否有真理的光在照亮。若果我們心裡有這真理的光,便能看見耶穌是誰;否則我們只會跟法利賽人、兵丁一樣去辱罵耶穌、嗤笑耶穌、拒絕耶穌。但無論我們如何,祂的光從不減退,一切謙卑、有智慧的人,都當看見。


禱告及回應: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的愛子耶穌為了我這罪人,走上羔羊獻祭之途,成就十架救恩。求祢藉真理之光,驅走我內裡的蒙蔽、一切宗教主義及恐懼,開啟我的心,看見祢是基督、是神的兒子。阿們!■【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