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的根源
這一章的故事情節很多,劇情複雜而且混亂。「在那裡恰巧有一個匪徒,名叫示巴,是便雅憫人比基利的兒子。」(20:1a) 他恰巧在那裡,講了一些話,似乎是一些抱怨或負面的話,就改變了所有人的心思意念,十個支派就各歸各家了,看起來他是沒有預謀的,只是說出他的感覺,然後整個國家的局勢就給他一個人改變了。
示巴叛變,大衛就找亞瑪撒去追趕他,但是亞瑪撒辦事不力,大衛又找了亞比篩,然後約押也跟著去,後來約押把亞瑪撒殺了。在平定示巴事件的領隊是亞比篩,但不久卻變成了約押,怎麼會改變?原來有個少年人站出來,喊說:「誰喜悅約押,誰歸順大衛,就當跟隨約押去。」(20:11b) 經文沒有記載這少年人的名字,大家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就都跟隨約押了,例如在第13節:「眾民就都跟隨約押去追趕比基利的兒子示巴」;第15節:「約押和跟隨的人」、「跟隨約押的眾民」,原來一個少年人就能把指揮權轉換了。
接下來城裡有一個聰明的婦人,也是沒有名字的,她一出來,只找約押,說了幾句話,談妥了,就把示巴的頭丟下來,眾人就散去了。總之,這一章非常混亂,但就是隨便一個人站出來就可以牽起時代的動盪,改變重要的次序。
示巴為甚麼會站出來?因為他有很多不滿,他要與大衛對立,也想作王。示巴與大衛的相爭,是不同支派之間的相爭,他們爭奪的是王位。約押為甚麼要把亞瑪撒殺了?因為大衛曾對亞瑪撒說:「我若不立你替約押常作元帥,願神重重地降罰與我!」(19:13b) 約押聽見,知道這人要取代他,就想辦法要除掉他。約押與亞瑪撒的相爭,是同儕之間的爭競,一個是大衛的元帥,另一個押沙龍的元帥,是同屬一個階層的。另外,指揮權本來在亞比篩手裡,被那個少年一喊,就莫名其妙地到了約押手裡,這是兄弟的相爭。如果把故事往前推,就是大衛和押沙龍之間的相爭,這是父子的相爭,他們爭奪的也是王位。押沙龍說得很動聽:如果國家讓我來當士師,你們就有福了!(參15:4)但是他一取得王位就在宮殿的平頂上公開地淫亂。故事再往前推,掃羅為甚麼要追殺大衛呢?因為掃羅覺得自己的王位不保,所以要除掉大衛。
這麼多的混亂是來自一個相同的原因,就是彼此爭競。爭競在每個世代都有,無論在家裡、在職場,或在教會裡,都很容易會發生爭競。爭競的心就是混亂的根源,人們從上到下都為自己的利益去搶奪,然後在混亂中,隨便一個人站出來就可以改變整個局勢了。當時,示巴起來說了幾句話:「我們與大衛無分,與耶西的兒子無涉。以色列人哪,你們各回各家去罷!於是以色列人都離開大衛。」(20:1b-2a) 以色列人就被搧動,不但與猶大支派不和,他們連王也不要了。例如在父母生日時,哥哥先想到要送禮物,與弟弟商量,但弟弟卻偷偷地送了,哥哥很生氣,就離家出走了。事實上,這是孤兒的問題,當人覺得自己沒有被保護,就覺得一切都只能靠自己,所以甚麼都去搶、去奪。相爭只是一個表面的狀態,裡面是孤兒的問題。其實以色列的十個支派是非常孤兒的,他們覺得自己沒有被遮蓋,所以恰巧匪徒出來講幾句話,大家就走了,國家就分裂了。
第4節,王吩咐亞瑪撒招聚猶大人,希望他立下功勞,以便讓他做元帥,但他花了三天,不知道為甚麼就是沒有把事情辦好,或者可能猶大人還不能接受一個叛軍的元帥來帶領他們吧。這時大衛很急,擔心這樣下去問題會越來越嚴重,他應該去找約押,因為約押是元帥,但大衛對他非常不滿,因為他不但把押沙龍殺了,還責罵和挖苦大衛,說甚麼「若押沙龍活著,我們都死亡,你就喜悅了。」(19:6b) 又命令大衛:「現在你當出去,安慰你僕人的心。我指著耶和華起誓:你若不出去,今夜必無一人與你同在一處;這禍患就比你從幼年到如今所遭的更甚!」(19:7b) 與此同時,大衛也很氣亞比篩,因為當示每認罪,又扮可憐的時候,亞比篩就說要把他殺了,大衛聽了不太高興,因為那天是他作以色列王的日子(參19:22)。這些都是剛發生的事情,所以大衛只好找亞比篩,讓他把示巴一事處理好。
然而約押卻跟著亞比篩一同去。在與押沙龍的戰役裡,他們把軍隊分成三隊,所以亞比篩是帶領自己的軍隊去,約押卻跟著去了,後來更搶到指揮權,不按規矩。可見約押雖然效忠大衛,但他更是為了自己,當效忠大衛與自己的利益有衝突時,他就只顧自己的利益,就把亞瑪撒殺了,正如他把押沙龍和押尼珥殺了一樣。亞瑪撒是大衛派出去的人,約押把他殺了,也不用作交代;而且亞比篩好像一句話也沒有說,最後經文說:「約押作以色列全軍的元帥」(20:23a)。沒有人追究這件事情,或者也沒辦法追究,因為他是元帥。其實大衛的心很矛盾,他雖然討厭約押,但又不敢處理約押,因為他需要約押,因為約押真的可以把事情辦妥。用我們今天的核心價值來看,大衛想要約押的事工表現,可是大家的關係又不好,所以大衛是「先事工後關係」。大衛一方面需要他,但另一方面卻拿他沒法子,換句話,王不像王,將軍不像將軍,都是混亂。
產生這些混亂其實有三個因素,就是爭競、孤兒、先事工後關係。當我們爭競、孤兒,先事工後關係,在辦公室裡就很混亂。我們信主後,孤兒的癥狀可能只是減少20%,而「先事工後關係」的性格又可能完全沒有減少,所以教會也很混亂。此外,家裡也很混亂,孤兒的上班族回到家裡就是孤兒的丈夫,或者是孤兒的妻子,孤兒的父母告訴孩子要在讀書的事工上表現好,才與他們有好關係,這樣孤兒的父母培養出孤兒的孩子,這就是整個世代的問題,從大衛到現在都是一樣。
我們要想辦法把它翻轉,不要停留在這個層面,要相信賞賜和收取的都是耶和華。作小組長的,要好好牧養自己的組員,有多少就服事多少,人多了很熱鬧,人少了大家就談得更深入。不要去追債,不要說為甚麼你對別人好,對我沒有那麼好。我們是有天父的,不要作孤兒,不要爭競,要看重關係,因為關係是永恆的。■【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