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繼續麻木
昨天說耶和華的話語稀少,神會說話,但神不想說話,因為神講了人不回應或不跟從,於是就越講越少,我們不聽,就是當神不在。但我們當神不在,事實神仍在,神講了不聽,當祂不存在,但祂仍會回應我們。這是今天的重點。當大家不理神時,神還是會回應我們的,如果我們繼續麻木,神還是會回應我們的狀態的。祂對整件事情還是有看法的。
「以色列人出去與非利士人打仗,安營在以便以謝;非利士人安營在亞弗。」(4:1) 以便以謝是後來撒母耳得勝的地方,他說:「耶和華到如今都幫助我們。」神幫助撒母耳,但這次並沒有幫助以色列人,同一地方,神有不同的回應。
第一次以色列人戰敗,戰死了四千人。回到營裡問了一個問題,「百姓回到營裡,以色列的長老說:耶和華今日為何使我們敗在非利士人面前呢?」(4:3) 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是神讓整件事情發生,611常問兩個問題:到底神現在做甚麼?我們應該怎樣回應?他們也問了對的問題,為甚麼神讓我們打敗?這問是對的,但回應錯了,而且有很多錯誤。
「以色列的長老」是誰?不知道,一群人在討論,他們討論為甚麼神會讓他們打敗?前一章已訴說:「從但到別是巴所有的以色列人都知道耶和華立撒母耳為先知。」(3:20) 為何打敗仗?其實問先知就可以知道了。他們作決定的思維是有問題的。他們不問先知:他們知道有先知,但不問先知,當先知不存在,有先知而不用。先知是君王的幫助者,先知是整個國家的幫助者,當他不存在,你就吃虧了。他們決定搬約櫃來戰場,以利不用做決定,他們說了算,可見權柄不對。
新約講「五重職事」,張牧師發現講為「五重恩賜」比較正確。從五種角度來對事情作出妥善的決定。在舊約有君王、先知、祭司。這時先知是撒母耳,祭司是以利,當時無君王,其實就是士師以利,神設立這框架讓以色列人可以有好的運作,但這裡卻由長老帶頭討論,然後作出決定。先知和祭司都沒有發揮功用。
他們問了個對的問題,但做決定的模式卻錯了。他們以為把約櫃搬來就可以打贏,以為約櫃法力很高,把它搬來就可以搞定。大家覺得這決定很好,甚至連敵人也很怕,覺得這決定很厲害,其實這是屬世的決定。
第4節「於是百姓打發人到示羅」,「百姓」是指誰?沒有寫,好像隨便找人把約櫃搬來。長老決定了,由百姓打發人去執行,可以看到先知和祭司都沒有參與其事,祭司沒有說話的機會,先知也沒有。整個決定的模式和思維都是錯的,以為有約櫃可搞定一切,以為有約櫃就能操控神的同在。這在歷史上也發生了好幾次,全都不管用。
「以利的兩個兒子何弗尼、非尼哈與神的約櫃同來。」(4:4c) 以利對約櫃搬到戰場是有擔心的,但他也沒辦法反對,可能是他兩個兒子很想與約櫃同去,因為這樣會很威風、很有架勢。事實上可能有不同的因素在影響這個決定,以利跟兩個兒子的互動也是整件事情的破口之一。所以我們要問對的問題,但也要有對的回應。約櫃上到戰場,結果卻打敗了,並且死了三萬人,連以利兩個兒子也死了(參4:11-12)。
我們從另一角度看整件事情,當人繼續麻木不回應神,神仍會回應人,我們當神不存在,神仍回應我這個人。
神對以利有回應,神曾大大使用他,所以對他說:「你和你父家必永遠行在我的面前。」(2:30a) 但現在以利不理神,他任由兒子更改獻祭的規矩,又讓童子撒母耳睡在至聖所裡。神派神人去告訴他神要審判他,他沒有反應;神再找撒母耳去告訴他,也不回應。神一再跟他說話都不回應。神怎看這事?我的僕人事奉我,我給他權柄,給他整個以色列家,但他不理我。昨天我說他屬靈敏銳度不夠,是比較客氣的說法,今天講「不要繼續麻木」是稍為嚴重些,但神的判斷是「硬頸」!這是神對人悖逆的看法,先知常說「你們這些硬著頸項的百姓」,神對整件事的判斷是「硬頸」,你硬著頸項,神就有好奇,想看你的頸到底有多硬!所以他死時是「在門旁折斷頸項而死」(4:18a)。
我很留意聖經人物是怎樣死的,當我們不理神,當神不存在,對神沒感覺,不理祂,祂就說你「硬頸」。當神所有招數都用完,神對你無可奈何,祂就想知道你的脖子到底有多硬!所以他就斷頸而死。神有判斷,神會回應以利的一生。
「那時以利九十八歲了,眼目發直,不能看見。」(4:15) 以利的眼睛差不多瞎了,他死的時候是瞎眼的,對一個屬靈領袖來說,神會有特別的處理,因神要人思想,所以神跟撒母耳說,神要在以色列家做一件事,使人聽了也耳鳴。就是要大家思想這件事情,他的死法很特別,是有預表意思的。人們會問:以利怎麼會脖子斷了?原來神告訴我們不要再硬頸了。以利死時是瞎眼的,我想到參孫死時也是瞎眼的,他明知大利拉要害你,她每次問你能力來源都告訴她答案,覺得自己可以搞定一切,又吃不潔食物,把拿細耳人的所有界線都破壞了,所以神給他的回應是瞎眼。另外還有西底家,他是南國最後一個王,他的眼睛被挖掉,因他背逆神、也悖逆人。
神一方面覺得以利硬頸,他在意志上是剛硬的,此外他不能分辨事物,他不能分辨神和孩子之間誰較重要,他的判斷力出現很大的問題。所以神對他的判斷是「眼目昏花,不能看見」。
第18節說以利「他年紀老邁,身體沉重」,另一譯本說他「又老又肥」,肥是因為吃太多。當一個人不理神、不追求神,我們就會去追求別的事情,例如:情慾、金錢、食物,總要往一個地方走。以利生命的另一個彰顯是「又老又肥」,他肥的程度剛好夠他跌倒時把脖子折斷。這是神的審判。
撒母耳向以利傳達神對以利家的審判,說他兩個兒子必同一天而死,這不是神的定律,其實是會變的。神告訴我們審判的事,是希望我們有回應,神期望以利能改變。可是以利不改變,對自己最愛的孩子要死也沒反應,你為他們踐踏我的聖所,現在我要改為審判你的全家,將來你家族歷世歷代都受審判,你不相信,我會讓你兩個兒子同天死。他不認罪也不回應。既然你不回應,我就加碼,變四個同一天死。這是神對他的回應。之前神只說你兩個兒子同一天死掉,神沒有說那一天你要死,你的兒婦也要死。神等撒母耳長大,全地都知道撒母耳是先知的時候時,以利仍不肯改,神審判才加碼。
我們要跟神有互動,要當神有在,而且一直在聽。我們要跟神交往,要與神互動,神說了,再等,但祂的決定一直在變,要永遠行在神的面前。祂期望我們有改變,想鼓勵我們,我們做得好,全家都會蒙福。當我們走偏了,祂說不可以這樣,講了再講,又再等,繼續不回應,仍不肯改變,死二人變死四人,而且用你的死法去提醒所有人,這人是因硬頸而死的。不要繼續麻木,不要當神不在,因為有一天祂會回應你的。
以利用40年做士師告訴我們,不要硬頸,不要眼瞎,不要又老又肥。神是很有看法的,我們的心要柔軟,要常常更新而變化。我們要對神、對人都有回應,老婆的嘮叨、孩子的抱怨都要有回應,對我們權柄重複的提醒要有回應,我們要改變,因為最後神會算總賬。
以利是歷世歷代其中一個最偉大先知的養父,神把最偉大的先知放在他面前他也看不見,因為他眼瞎,所以他對神、對人都無感覺。我們需要透過對人有反應來操練對神有對的回應。■【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