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 彼得後書1章

最後的叮嚀


前言

今天我們看《彼得後書》,彼得是很很獨特的,他是大師兄, 在十二門徒的排序中,總是彼得、雅各、約翰。彼得在《使徒行傳》一開始就帶領三千人信主(參徒2:14-41),他確有神給他獨特的一份。

我把題目定為:「最後的叮嚀」,因為這書信是彼得殉道前寫的。「我以為應當趁我還在這帳棚的時候提醒你們」(1:13a),想趁他還活著的時候,把他一生作個總結告訴大家,「因為知道我脫離這帳棚的時候快到了。」(1:14a) 他寫這書信時,真的知道自己快要殉道。他寫的目的有二:

(1)「並且我要盡心竭力,使你們在我去世以後時常記念這些事。」(1:15) 這等於是他的遺言,他希望人在他死後仍記得這些事。就是一個追求神的人,一個最貼近主耶穌的門徒,他認識神、服事神,這是他一生總結出來的精華。所以非常重要。

(2)「這樣,必叫你們豐豐富富地得以進入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1:11) 彼得希望他死後,大家仍然記得他的遺言,目的是讓大家豐豐富富地進入神的國。可見有些人可能是進不了神的國的,因為「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着了。」(太11:12b) 救恩是白白的,但天國卻要努力進入。另外,有些人可以進天國,卻不是豐豐富富的,所以他要寫下這封書信。

「所以弟兄們,應當更加殷勤,使你們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你們若行這幾樣,就永不失腳。」(1:10) 原來我們追求進入神的國,是有可能會失腳的。彼得自己就曾失腳,他曾經三次不認主,這是在耶穌被捉拿、未被釘之前所發生的事。在《使徒行傳》中,第一場佈道他就帶了三千個猶太人人信主,因為正在五旬節,大家都上到耶路撒冷過節。彼得也曾帶領獄卒哥尼流一家信主(參徒10章),他打開了向外邦人傳福音的門,彼得真的是一個傳福音的使徒。但在《加拉太書》二章,彼得被律法主義的觀念困擾,有一段時間不敢與外邦人一起食飯,被保羅看見而受到指責(參加2:11-18),這表示他並非每個決定都做得對。彼得一生中確有些地方不完全,但每次走差了,神的恩典又把他挽回來。彼得雖然打開了外邦人信主的門,但到了《使徒行傳》後面,保羅說神呼召他傳福音給外邦人(參使22:17-21),「正如託彼得傳福音給那受割禮的人。」(加2:7b) 按道理是不通的,因為外邦人信主的門是彼得打開的,但後來彼得卻專注傳福音給猶太人。

當彼得回頭看他這一生,他發現這條路可以走得更好一點。所以當他知道自己快要殉道,就寫了《彼得後書》。我們要好好思想,到底彼得要我們專注在哪些事上?而且要非常地專注,要很殷勤地追求,「你們要分外地殷勤」(1:5b),「所以弟兄們,應當更加殷勤。」(1:10a) 這是彼得希望大家知道記得的事。


一、竭力認識神

「作耶穌基督僕人和使徒的西門彼得,寫信給那因我們的神和救主耶穌基督之義,與我們同得一樣寶貴信心的人」(1:1) 這裡強調是寫給那有「寶貴信心的人」(1:1b),「寶貴信心」正是從第5節開始講的信心。

「願恩惠、平安因你們認識神和我們主耶穌,多多地加給你們。」(1:2) 在神裡面有恩惠、平安,我們因認識神、認識耶穌,恩惠、平安就多多地加給我們。所以當我們不斷地追求認識神,我們認識神愈多,所得到的恩惠、平安就愈多。其實神給我們的愛是一樣的,祂為你、為我釘死在十字架上,可是每個人領受的卻不一樣。我們常常在服事人的時候,覺得我們的愛不夠,我們或許會找小組長、傳道人,其實他們也給不起你的,因為人總有限,最後我們會發現,力量的來源還是我們對十字架上的愛的體會。所以人若要更多的愛,就要更多地認識神的救贖。同樣,人要更多的恩惠、平安,也要多認識神才有,這是彼得最後的叮嚀。

他的叮嚀表達了一件事情,我們追求認識神、也要追求像神。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與神的性情有份,這樣就可以永不失腳,可以豐豐富富地進神的國。許多未信主的人花一生去追求金錢,等到快死的時候才發現金錢是沒用的。其實我們到天上去見神的時候,我們到底拿甚麼去交賬呢?我們真的可以拿我們所做的工去交賬嗎?我真有點懷疑,因為所有的事情都是神做的。既然是神做的,又怎能拿這些工去向神邀功呢?最後我們到底應該用甚麼心態去見神呢?其實我們要回到起初神為甚麼要造人。「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創1:26a) 所以,我們來到神的面前,神只看我們像不像祂。這就是彼得最後的總結,我們要與神的性情有份。


二、靈命八階 (1:5-8)

彼得把我們追求神分成八個階段,有人稱它為「靈命八階」,是我們追求靈命進深的八個進程:

(1) 信心

信心很重要,信心是關鍵。我們怎樣開始像神呢?或許要多背點《聖經》,「神有恩典、有憐憫,且不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如果是這樣的話,彼得會說,大家要好好背《聖經》。原來像神的第一個入門是信心,我們怎樣才會像神呢?我們首先要與神有關係,有關係才會認識神,我們要與神有互動。怎樣與神互動呢?信心!有信心就可以與神有互動。當神的話臨到你身上,你就開始與祂互動了;或者你開始思想神在你生命中的一些作為。譬如:我每次參加夫妻營的服事,我都記得當初我信主是因為很羨慕基督徒的婚姻,然後神把這恩典加進我的生命裡,讓我這一方面的渴望可以滿足,這就是跟神互動了。又例如:神叫我們來香港,當我們做得很累的時候,神就說:「我沒有叫你們來做,我只叫你們來看而已,為甚麼看得這麼辛苦呢?」這樣就是與神互動。

我們可以做一切的事卻與神沒有互動,如果要像神,就要與神有互動。我們所做的事要與神的計劃有關,否則就沒有甚麼意義。我們剛從土耳其回來,參觀了蘇菲亞大教堂,有幾百年時間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教堂,連國家元首就職都在這裡舉行。夠強了!但後來卻變成清真寺,現在已變成博物館,又如何呢?當初建這教堂肯定有神的心意,後來就沒有了。我們做一切的事都要與神的計劃有關,我們何時偏離,何時就衰敗。

(2) 德行

有了信心,就要有德行,德行是對人的,人要有品格。但若說那一個重要呢?當我們來到教會就會發現每件事都很重要,但到底哪一樣比較重要?我們來看亞伯拉罕,其實亞伯拉罕的問題很多,他為自保而寧願賣掉老婆。可見神在揀選人的時候,連這種人也選上,不是神不看重品格,神看重的。神到了亞伯拉罕追求神二十四年之後,他已經九十九歲了,才對他說要作完全人(參創17:1)。所以,神是先跟亞伯拉罕談信心,他一次又一次為了保命而把老婆推在一旁,對法老、對非利士王都說老婆是妹妹(參創12:11-15,20:1-2),神都不跟他算賬,卻先跟他談信心,當他信心達標後,才一點一點來調整他。德行很重要,但在德行之先,神先跟我們談信心。求主幫助我們,我們入門要正確,若沒有信心,神就不跟我們談了,因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與神沒有關係,甚至我們所做、所活出來的,都與耶穌基督沒有關係。人再有義也只是自義,這些都是神看不上的。有了信心,神就說要有好品格。

(3) 知識

接下來要有知識,各樣的知識,各樣的智慧。以前有人說:「知識就是力量」,這很有道理,但知識要讓有德行的人來駕馭。因為當人受教育愈高,他所能犯的罪惡就愈大。讀書非常重要,但讀書之前,品格要好,不然書讀少一點可能更好。如果我們有好品格,書就讀得愈多愈好,因為所帶出來的力量就愈大,也能為神做愈大的工。彼得是沒有學問的小民,他能夠傳福音給很多人,而保羅很有知識,他寫的信書存留至今已經二千多年,我們仍然在讀,《新約聖經》超過三分之一都是他寫的,所以他的影響力非常深遠。所以知識很重要,但要在德行之後;有了德行之後,再追求知識。有了這一切,就能成為一個很有威力的人。

(4) 節制

接下來要有節制,節制是對自己,「治服己心,強如取城」(箴16:32b),我們有了知識之後,就要很專注地對付自己。節制一直都很重要,但若沒有甚麼知識,節制相對就沒有那麼重要,因為你的影響力不夠,就算要害人,能害的人也不多。但是當你有了知識,節制就變得很重要。所以,這是一個階段接一個階段走的。

(5) 忍耐

節制是對自己,忍耐是對下面的。例如:有組員頂撞你,或是屬下頂撞你。現在這世代做總統、特首也很辛苦,都要忍耐,居高位後就要忍耐。

(6) 虔敬

虔敬指像神,我們到了第六個階段才追求像神。我們不是一直在追求像神嗎?彼得說先要有信心、有好品格、有知識、有節制、有忍耐,再來說像神。當我們談像神的時候,不要談得太空洞,在神來說這是第六個階段。

(7) 愛弟兄

接下來是愛弟兄,我們常以為敬虔比較困難,但是這裡說有敬虔之後,才愛弟兄。

(8) 愛眾人

有了愛弟兄,才愛眾人。我們常常說要彼此相愛,其實達成率很低,是難的!在彼得眼中是難的,所以彼得把愛眾人放到最後。原來愛眾人比忍耐更難,如果你不能忍耐人,彼得就根本不相信你能夠愛弟兄、愛眾人。

所以這是有階段地不斷往上發展的,確實有它的優先次序;但另一方面,也是同時發展的。彼得臨殉道時,他叫行刑的人把他倒釘十字架,因為他覺得自己不配與耶穌同樣釘十字架。原來一個不斷追求像神的人,到最後他發現自己還是離神很遠,然而他還是希望大家都繼續追求像神。其實我們的問題是,常常追求事工,又以為自己很像神,也很愛弟兄姊妹,偏偏信心卻不夠。


禱告及回應:

親愛的主耶穌,感謝祢告訴我們要怎樣追求祢。求主幫助我們好好來與祢互動,在這八個階段中認真地學習,真的與祢的性情有份,越來越像祢。阿們﹗■【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