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神蹟,神必作工
前言
「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耶和華就把他們交在米甸人手裡七年。」(6:1) 在《士師記》裡不斷重覆一個循環,以色列人行惡,被仇敵轄制,然後他們呼求神,神就興起士師,爭戰得勝後,國中太平,之後百姓又行惡…如此不斷地循環。他們完全無從歷史經驗中得到教訓,一直在繞圈圈,這是整卷《士師記》的狀況。
一、呼求神,神說話
現在以色列人又被仇敵欺壓,很想神來做點事,於是就開始禱告呼求神。事情的轉變從期待神蹟開始,於是神就差遣先知來對他們說話。
可是先知並無為他們帶來多少盼望,好像只是教訓以色列人一頓就走了(參6:8-10)。「不可敬畏他們的神。你們竟不聽從我的話。」(6:10b) 先知無任何的安慰的話,讓人覺得神似乎有點情緒,所以神一開口就說出不好聽的話。
二、有期待,神回應
(1) 基甸負面扭曲
「耶和華的使者向基甸顯現,對他說:大能的勇士啊,耶和華與你同在!」(6:12)神主動來尋找基甸,但基甸是一個不好牧養的人,他有很多問題。當神的使者對基甸說神與你同在,他的回應是神若與我們同在,我們怎會被壓制成這樣(參6:13),意思是他們並沒有神的同在。他話語裡有孤單感,「我們何至遭遇這一切事呢?」(6:13b) 「這一切事」是指他們被壓制的事,他們一直打敗仗,他內心有很深的失敗感。「現在他卻丟棄我們,將我們交在米甸人手裡。」(6:13d) 明明是以色列人不跟從神,竟說是神丟棄他們,他有被棄絕的感覺,這種感覺是扭曲了的感覺,與事實相反。於是他就控告神,對神有苦毒。
基甸每句話都有問題,「基甸說:主啊,我有何能拯救以色列人呢?我家在瑪拿西支派中是至貧窮的。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6:15) 他覺得自己無用,他的家是至貧窮,又至微小。後來神叫他拆巴力祭壇並獻祭,「你取你父親的牛來,就是(或譯:和)那七歲的第二隻牛」(6:25b),看來他家裡應該有不少牛。第四節說:「沒有給以色列人留下食物,牛、羊、驢也沒有留下」(6:4b)。當大家的牲畜都被搶光了,他家中還有很多牛,相對來說他的家仍是富有的。另外,「基甸就從他僕人中挑了十個人,照著耶和華吩咐他的行了。」(6:27a ) 他家中僕人肯定多於十個,他的家不可能是瑪拿西支派中至貧窮、至微小的。
此外,當基甸拆了偶像祭壇,大家去找他父親理論。這巴力的壇應該是一座大廟,在城中頗重要。而他父親是廟裡的主任委員,因為經文說:「拆毀你父親為巴力所築的壇」(6:25b)。因為這壇是城中重要的壇,所以基甸拆壇後,大家都想殺他。但他父親說:「誰為他爭論,趁早將誰治死!」(6:31b) 可見他父說話很有權柄。他父親可能也是黑道中人,所以說話如此兇狠。他父親既是廟的主任委員,又是黑道大哥,又有錢,又有很多僕人,他的家在城裡肯定是大家族,而且他父親說話很有份量,於是大家都不敢再說話了。然而基甸仍覺貧窮,說他的家至貧窮、至微小,可見他很自卑。在後面經文又見他處處表現恐懼,「耶和華對他說:你放心,不要懼怕,你必不至死。」(6:23) 他是膽小怕死的人。
(2)期待神蹟,神看見
神為何要選基甸呢?基甸性格扭曲,有很深的貧窮感、孤單感,又感覺被棄絕,全都是問題,揀選領袖一定不會選他。他有甚麼優點?我看關鍵在第13節,「他那樣奇妙的作為在那裡呢?」(6:13c) 基甸覺得他們根本沒有神的眷顧,他似乎很氣,因為他覺得應該有神,可能他曾期待神會做些事,但一直等不到,等久了,他的苦毒也出來了。神揀選基甸,因為神看見他是期待神蹟的人,雖然他有很多問題,有很多扭曲,但他期待神蹟,縱然已期待到充滿了苦毒,但他仍然期待神蹟,這點被神看見,神就揀選他做器皿。
神叫基甸把父親的偶像拆下來,他可能會想,有這偶像他們一樣受欺壓,這偶像根本是假的。現在拆了偶像,神若高興,事情可能就有轉變。他有期待,神就用他的期待。基甸是期待神蹟的人,他對神有期待,期待神來造訪他。當神被人期待,神就會來作工。
三、神揀選,神作工
當人開口尋求神,神就想做些事,所以神挑選一個期待神蹟的器皿。過去,我自己也有很多問題,我是死在過犯罪惡中的人,我心裡一直想,如果有一天我能看見神的國大有能力地降臨,我這一生就真的值得了。在這點上我也是期待神蹟的人,我期待看見神的作為。基甸也如是,他已經負面到很扭曲的狀況,明明家裡有錢有勢,竟說自己家在瑪拿西支派中是至貧窮、至微小的。他被仇敵扭曲到他的眼光與事實完全不符,但神揀選他,只因為他太期待神的作為了!
611被神使用也與這點有關。張牧師常訓練我們要問:神正在做甚麼?我們應該怎樣回應神?要做決定的時候,又常期待有最大的神蹟出現。所以我們一直期待神來作工,可能就因為這樣,神的同在就多些,神蹟的作為也大些。我們一直在這樣的思考模式中,一路走到現在。基甸期待神蹟,神使用他;我們如果期待神蹟,神也會這樣使用我們。因為你對神有興趣,又有期待,祂就會來回應。
禱告和回應: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看重人的內心,祢會回應對祢有期待的人。我們也要切切期盼祢的同在,並經歷祢大能的作為。阿們!■【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