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合一 進入成熟
前言
要合一說易行難,在不同的情況下,要合一真的不容易。主耶穌在天上不斷為我們禱告,合一可能是主要的一個仍未成就的事項。有人說,男女之間相愛容易相處難,雖然只有兩個人,但是就是搞不定,一群人就更困難了。
第十五章裏有很多辯論和紛爭。「保羅、巴拿巴與他們大大的紛爭辯論」(15:2a) ;然後「為所辯論的,上耶路撒冷去見使徒和長老」(15:2c);「辯論已經多了」(15:7a) ,「於是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15:39a) 。我們看到有人的地方,便會有爭論,所以我們要在這段經文裏面學習如何看事情。
一、耶路撒冷會議(15:1-35)
這裏講到耶路撒冷會議,是有關一個教義的爭論:到底我們所相信的是甚麼?最後共同所接受的是甚麼?外邦人信主的要求是甚麼?
安提阿教會遇到幾個信徒,是原本在猶太教法利賽門派的人,他們對外邦信徒有不一樣的看法,而他們的論點也頗有道理:「必須給外邦人行割禮,吩咐他們遵守摩西的律法。」(15:5b) 因為割禮是神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是神親自與亞伯拉罕講的,所以是重要的;摩西是神人,摩西的律法也是神告訴摩西的,所以必須要持守到底。爭論便由此而來,並且要在耶路撒冷商議此事。
究竟爭論最後怎樣解決?他們的處理程序又是怎樣?首先,大家都有機會各自發言,表達意見,然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大家「辯論已經多了」(15:7a),便累了,這時,彼得就起來說話。彼得是大師兄,說話有份量,而且有智慧,他沒有一開始便說話,如果他一開始就說話,態度就很清楚,對立便會即時出現,所以他等所有人都表達意見後才起來說話。他講的是帶哥尼流信主的歷程,「知道人心的神也為他們作了見證,賜聖靈給他們,正如給我們一樣。」(15:8) 彼得的立場很清晰,既然他們也給聖靈充滿,誰能夠攔阻這些人受浸呢?這是從聖靈的角度看。
接著由巴拿巴與保羅述說神在外邦人中所行的神蹟奇事。猶太人的信仰是很直接的,談論神就要談論神蹟,如果沒有神蹟,就不要談了。希臘人的想法就不一樣,他們談論神的時候,就會研究神,開始分析這件神蹟奇事是如何產生的;就算你沒有神蹟奇事,與他分析這些神蹟奇事,他也接受的。記得有一次我在以色列購物,我與他殺價,他要我先把錢拿出來。那是一件兩百美元的貨物,你問他:一百五十元可以嗎?他不告訴我可以還是不可以,他要我先拿出一百五十元,他看見了便把錢收去,他就是這麼直接。所以你與他談論神,一定要有神蹟奇事。
接著,雅各出來說話。「正如經上所寫的」(15:16a),雅各所說的就是聖經,然後作出了一個結論,事情就解決了。其實這時的教會可以產生很大的分裂,因為牽涉了一個信仰和核心教義的問題。從這會議,我們有幾點觀察。首先,他們沒有投票。我們遇上這類問題時會進行投票,通常投票之後,便會有分裂。英國公投脫歐就是這個狀況,甚至現在有人說倫敦要自己獨立加入歐盟,表面是公投,但是輸了應該要認輸時卻又反悔。這裏卻不用投票的方式,而是用發言的方式,最後由雅各作出決定,就是以負責耶路撒冷會議的長老所持的意見為依歸,這也是使徒性教會作決策的模式,是非常舊約的模式。譬如約書亞過約旦河,摩西過紅海,這些都不是以開會的方式就能解決的。神揀選了領袖,祂會為該領袖所做的事蓋章。所以關於外邦人信主的要求一事,最後是由雅各拍板決定。
我們可以思想,是否這位長老說了算?究竟怎麼才能令眾人心服口服?前面說「辯論已經多了」(15:7a),這些辯論看來也不太重要,所以聖經沒有說,所記載的,是有關聖靈的印證、神蹟奇事的印證,與及經上所寫的印證。因此,要合一和取得共識,就需要有聖經、聖靈和神蹟奇事的印證,也需要大家有耐性地溝通。如果巴拿巴和掃羅不肯上耶路撒冷,另一個宗教便會產生。所以巴拿巴和保羅謙卑地上耶路撒冷,彼得和雅各耐心地等待大家都發了言,這些過程是必需的。雖然有聖經、聖靈和神蹟奇事,但是仍然需要人願意謙卑聆聽對方所說的話。
表面上問題好像解決了,不過,在《加拉太書》有一段記載頗特別。原本彼得一開始便為外邦人施浸,但是對於外邦人要不要遵守摩西的律法,能不能吃豬肉,可不可以與他們同桌吃飯等問題,彼得也是搖擺不定的,而且搖擺得很厲害。在《加拉太書》提及彼得與外邦人碰面的時候,他們一起吃飯,可能也會遇到吃豬肉的問題,當有法利賽門派的人從耶路撒冷來到,彼得便跟外邦人分桌而坐,於是保羅便起來當面指責他,使他覺得難堪。其實當時巴拿巴也是與彼得同夥的,也不與外邦人同桌吃飯。可見,彼得其實是有一番歷程的,他可以帶外邦人信主,並且私底下與他們同桌用膳,但是在公開場合就覺得不太好。巴拿巴跟彼得一樣都有這些心路歷程,可能在會議一開始時,說不定大家都以為彼得和巴拿巴是站在他們一方的,可是當大家坐下來聆聽和表態的時候,事情就清楚了。
另一方面,當有爭論發生的時候,所有相關的人都要在場。如果彼得不在,這個會議是開不了的。大家都以為彼得是支持他們的,因為早陣子吃飯的時候,他沒有與外邦信徒同桌用膳;但也有人說自己曾見到他與外邦人一起同桌用膳。所以我們要聽兩邊的說話,不可以只聽單方面的,所有相關人等都要在場,大家輪流講一遍,以這些討論為準。人會改變的,人會掙扎的,我們所看見的未必是錯,但他可能後悔了,所以我們要等兩邊的聲音都出來,讓大家也能發表意見言論,最後我們請權柄來作定奪,權柄便能夠作出一個更好的決定。這就是第一段的教義之爭,神大大地保守了祂的教會。
二、關乎宣教的事(15:36-41)
保羅與巴拿巴完成了第一次的宣教之旅,預備要走第二次,在選隊工的時候,他們就吵架了,縱使兩個人有很深厚的交情,也可以吵得很厲害。這兩個人好特別,「這二人是為我主耶穌基督的名不顧性命的。」(15:26) 他們很愛主,有多愛主呢?首先,他們不怕死,所以不顧性命;也不怕鬼,因為早前他們有一場「權能大戰」,他們剛被差派之後,便立刻發生一宗趕鬼事件(參13:6-12);另外,他們也不怕困難,他們勸勉門徒的時候說:「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14:22) 此外,他們不怕肚餓,「又禁食禱告」(14:23b),他們常常禁食禱告;
最後,「但有些猶太人從安提阿和以哥念來,挑唆眾人,就用石頭打保羅,以為他是死了,便拖到城外。」(14:19) 所以他們也不怕痛。保羅和巴拿巴都具備這五種特質;不怕死、不怕鬼、不怕難、不怕餓和不怕痛,所以他們是精銳部隊。
我記得有一位短宣隊員,她很願意為主擺上,為福音費財費力,也不怕累,但是到了那地方,不知道為甚麼就是沒有水,雖然仍有水可喝,但是就不能洗澡,他就崩潰了。人就是這麼矛盾,要有多神勇,他就有多神勇,但是一旦沒有水,他就崩潰了。這裏有一點相似,保羅和巴拿巴應該是「神國特攻隊」,五種特質他們也不怕,兩人還有很深的交情,保羅是巴拿巴發掘出來的,他們有一種好像千里馬遇上伯樂的交情,一同共患難,應該是最強的團隊,但為了選隊工他們就分開了。「但保羅因為馬可從前在旁非利亞離開他們,不和他們同去作工,就以為不可帶他去。於是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15:38-39a)
我們的核心價值「先關係、後事工」,就是說我們不要為了事工傷害關係,保羅與巴拿巴很明顯是因為事工傷害關係,就好像我們在家裏看小孩,不要因為功課學業傷害親子關係,這說來容易,做起來卻是困難的,但如果你不這樣做,你將會到處都不得安寧。保羅與巴拿巴就沒有遵守先關係、後事工的原則,只因為一個隊員便影響了他們的關係。
馬可在第一次宣教途中因為害怕離隊了,保羅對這件事很不諒解。馬可的父母都很敬虔,因為五旬節聖靈降臨就在馬可樓上,也就是馬可的家中,他家裏可以容納一百二十人,應該是有錢的。馬可的文筆很好,可以寫《馬可福音》;馬可容易受驚,因為在《馬可福音》裏講述耶穌被捉的那一晚,有一個少年男子赤身跑了,一般的說法認為這就是馬可本人,因為若不是本人,其實沒有必要交代,所以遇到危險時,馬可就跑了,就算來不及穿衣服也趕快跑掉。總的來說,他愛主,可是不能吃苦,而且又怕屬靈爭戰。所以保羅不用馬可是有道理的,因為恐怕馬可會把事情搞垮,用世俗所說的話就是:「不怕神一般的敵人(敵人好厲害,好像神一樣),就怕豬一般的隊友。」
從事工運作的角度來看,其實保羅也有他的道理,但是從牧養的角度來看,巴拿巴認為馬可也知錯了,可以再給他一次機會,保羅卻看穿馬可始終都是「公子哥」,所以他不肯。他們的爭論越演越烈,最後只好分開了。我們從歷史發展角度來看,其實保羅快死的時候,在書信上也說,馬可是於他有益的(參提後4:11),所以巴拿巴的眼光是對的。兩個「神國特工」卻無法並肩作戰,只是為了一個隊員是否應該加入便分裂了,可見分裂的元素是無所不在的,分裂的可能性是無所不在的,所以合一很重要。我們要追求合一,我們要進入成熟。
我們講了很多道理,而且振振有詞,有時候只是因為我們沒有去更了解當事人,或者我們跟他保持一個比較遠的距離。譬如,教會有人犯罪,需要被管教,但是當我們管教的時候,如果能將當事人看成是自己的弟兄姊妹,或者把他當作自己的父母、孩子,這樣我們的眼光又會不一樣。我近來看過一個短片,有個記者在訪問一些人說:你覺得香港一年內因為火災而死亡的人數有多少才合理?一千個?一百個?還是多少個?有人說七十個,導演立即找了七十個人出來,七十個都是這位被訪者的親人,然後再問一次:你覺得多少人因火災而死亡是合理的?他說:一個也不可以。如果我們可以把對方當作親人的時候,我們的角度便不一樣了。馬可如果是保羅的兒子,不曉得保羅的決定會不會改變,當然他仍然可以堅持他的看法。我們真的需要對這種關係的爭論有更全面的角度,分裂和爭論是無所不在的,我們要從聖經中多了解這些屬靈原則,多設身處地去想這些事情。
有一個牧者曾說;凡是讓人關係更近的事都是好的,凡是讓人關係更遠的事都是不好的。他不用對或錯,而是用好或不好。有時候我們講了一大堆道理,但是我們的關係疏遠了,這是不好的;如果我們做一些事能讓關係變好,我們就去作,那麼一切就會變得很美好了,求主幫助我們。
禱告及回應
親愛的天父,求祢幫助我們,讓我們更多認識祢,知道祢的屬靈法則,好叫我們能常常行在祢的心意中,實踐先關係、後事工,追求合一,進入成熟。阿們!■【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