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筵席
在進入第7章之前,神做了幾件事。首先,哈曼所做的木架成了一件證物,證明他要把救王有功的末底改掛在上面,這木架掛一般人就沒甚麼,但要掛一個救王有功的人,意義就不一樣了;另外神確立末底改是王所喜悅、尊榮的人;第三,哈曼的妻宣告他失敗。進入第7章,一頓飯還沒吃完,甚至可能還沒吃,哈曼就被處死了。哈曼會死,因為神要他死。
第2節,王很急,心想:你究竟想做甚麼?你冒死來見我,約我吃飯,吃了一餐又一餐。「這第二次在酒席筵前,王又問以斯帖說:王后以斯帖啊,你要甚麼,我必賜給你;你求甚麼,就是國的一半也必為你成就。」(7:2) 這句話已經說了三次,第一次是以斯帖冒死見王,王向他伸出金杖時;當第一次筵席時王又說了一次;這裡是第三次,表示王作了三次保證,這是最高的保證,以致形勢確立了。以斯帖很有屬神的智慧,願意等到所有信號都出來才開始行動。我們從她身上看到如何與王或權柄互動,她是一步一步地行動的。
「王后以斯帖回答說:我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以為美,」(7:3a) 以斯帖向王求恩典:如果我得著你的恩典,做的事能貼你的心,你也覺得這樣很美,那麼希望在我一會兒所求的事上能得到你的恩典,合你的心意。她沒有說:既然國的一半都給我,我只是要一個人的首級。「我所願的,是願王將我的性命賜給我;」(7:3b) 她的性命怎麼不給她呢?國的一半都給了。其實她這樣說是很謙卑的。在王的角度:當然要給你呀!這是一個怎樣的要求呢?你沒有蒙召來見我,我給你金杖,你就有這條性命了。以斯帖這個請求是理所當然的,所以下一個要求自然也是理所當然的。「我所求的,是求王將我的本族賜給我。」(7:3c) 她的話必定使王覺得奇怪:為甚麼你的本族會有問題呢?我又沒有做了甚麼,你怎會求我將你的本族賜給你呢?
以斯帖的應對很得體:「因我和我的本族被賣了,要剪除殺戮滅絕我們。我們若被賣為奴為婢,我也閉口不言;但王的損失,敵人萬不能補足。」(7:4) 她表達的重點不是她有問題,是王的損失很大,如果是她被賣為奴就不用麻煩王了。她是從王的角度來表達這事,她沒說請王把哈曼殺了,如果她這樣說,王可能認為他罪不至死,而且她這樣說就是她發動,王開始查究時就是變成是王來發動,概念是完全不同的。
其實以斯帖這樣說,哈曼是有問題,但罪不致死。但是哈曼該死是因為神要他死,如果神沒有要他死,以斯帖是很難把最大帝國的第二號人物拉下來的;另外,因為神世世代代與亞瑪力人爭戰,神非常厭惡強者靠著自己的勢力去欺壓弱者及無助的人。神要這些人的命,這是神的角度。但對王后以斯帖說,她未必這樣想,她可能想:你要滅我的民族,我也要滅你的民族,這是以牙還牙的角度。但即使她有這樣的想法,她也沒說出來。
另一方面,王的話很值得我們思想,王不是說:你祖先是亞瑪力人,所以我要取你的命;他也不是說:既然你想殺王后,我就殺你。哈曼是該死,但是從神要他死,到王要他死,中間是有轉折的。到底王所關心的是甚麼?第5節:「擅敢起意如此行的是誰?這人在那裡呢?」這就是王所在意的,他不是說:誰殺你的族?而是說:誰自作主張?這個意思就不太一樣。
在這裡哈曼是有點無辜的:明明你同意了,現在卻反臉。王說有就有,他說了,話就成就了。人說話是很容易的,好或不好,是隨當時的心理狀態去感覺、去決定,作了決定後大多都忘了當初是怎樣決定的,決定後又授權讓人去做,後來又質疑那人為甚麼作這事卻不跟他說。王把戒指給哈曼,即表示哈曼可以隨他的意思去做,但王又很介意這一點,他認為即使戒指給你,但也不想你自作主張。王在意的,就是這命令是否出於他。我們服事神也是這樣,一開始我們為神大發熱心,但是作了幾年後才發現自己的動機不純正,而且已經做到頭破血流了,才尋問神。我們願意服事神,想幫助神,最後可能發現神只想我們跟隨祂。王不喜歡擅敢起意的人,神又怎會喜歡呢?
當王追究的時候,哈曼便被指出來了,「哈曼在王和王后面前就甚驚惶。王便大怒,起來離開酒席往御園去了。哈曼見王定意要加罪與他,就起來,求王后以斯帖救命。」(7:6b-7) 哈曼在這裡做了一個錯誤的判斷,他見王定意要加罪與他,卻去求王后,這表示他去求他的敵人放過他,因為王后以斯帖本來是要他命的。他求錯人,問題就變得很嚴重。事實上,他應該向王認錯,說:是我不對,沒有與王充分溝通,請王原諒。然後王可能罰他,做錯事向當事人道歉才是正路,但是他去求王后。求王后,問題就變成凌辱王后。神要亞瑪力人死,但從王的角度就不一樣,王說:你擅敢起意、凌辱王后,凌辱王后罪加三等,而且在宮中、在王面前凌辱王后,真是膽大包天!這是王所在意的。
王的隨從很會看臉色,王之前沒有吩咐他們等到王從花園回來就把哈曼抓起來,隨從一聽到王說「他竟敢在宮內,在我面前凌辱王后」就立刻用布袋把哈曼的臉蒙起來。這時哈曼很接近死亡了,但是他也不一定死的,誰會敢在王面前凌辱王后呢?所以這怒氣一發就過去了,在邏輯上很難說很有道理,但哈曼確實把王的怒氣帶到最高點。然而這時跳出一個英雄,國中排名第三號的太監,名叫哈波拿,他說了一句話,他說:「哈曼為那救王有功的末底改做了五丈高的木架,現今立在哈曼家裡。」(7:9b) 他很厲害。當哈曼下諭旨要滅全國的猶大人,佈告一出,書珊城一片慌亂,以斯帖還要派哈他革去問末底改發生甚麼事,這不是哈他革搞不清狀況,而是哈波拿太厲害了。做木架是前一天半夜,當哈曼和王赴筵席後回到家商議出來的,這是人家半夜發生的事,但哈波拿竟然知道,所以如果不是神叫他知道他應該不會知道的。哈波拿的話在關鍵的時刻說出來是非常有能力的,也就是當王的忿怒達到最高點,哈波拿的話就落下來:「哈曼為立王有功的末底改立了木架」,這話進了王的耳朵就有不同的解讀:哈曼竟然殺我的救命恩人,這救命恩人不是我昨天叫你去尊榮他嗎?怎麼你立刻就做了十架要害他?
王要殺哈曼的原因,是因為王認為哈曼自作主張、凌辱王后,還有哈曼跟王完全對立。所以他認為這個人不能留,要立刻把他解決掉。從某一個角度看,哈曼死得有點冤枉,可能事情還沒搞清楚他就沒命了,這是很離奇的事,我所看重的助手,犯了一些錯誤,怎麼就被我殺了?哈曼也有很多機會是不需要死的,他立刻向王認錯就可以了,不需要找王后;他不找王后,王就不會更加生氣了,太監說的話果效就不大了。可見人的意念是轉瞬間,他一轉錯方向、走錯了,命就沒了。
其實是神不讓哈曼有悔改機會,神本來就是要對付哈曼。假如哈曼的計謀成功會帶來哪些結果?首先,所羅巴伯帶領的第一次歸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已經完成了,哈曼這計謀的諭旨一出,那些在耶路撒冷的都得死,緊接著在十幾年後以斯拉要重建律法,尼希米要重建聖城,這些事情都不會發生了。所以哈曼是完全與神對立的,所以神要他死。
這一章也有「777」,因為這是第7章,王后出現了7次,共有7次對話,哈曼就死在第7句:「王說:把哈曼掛在其上。」(7:9b) 所以我們可以分析得到哈曼哪裡有問題,說穿了就是他與神對立。所以在很多大原則上我們都要跟神站同一邊,跟以色列站同一邊,面對國家的掌權者,我們要順服,這是合神心意的。我們要作順服的子民,如傳福音、帶小組,都是合神心意的,所以我們去作,去作但是作不好是另一回事,不作和作不好就差別很大,更何況因為是神要作的,就會作得很好,正如我們看見神喜歡我們建殿,我們就擺上,擺上多與少又是另外一件事,這牽涉到信心,也關乎我們的心志,這是方向性的問題。
哈曼的尊榮是王給他的,王要所有人跪拜他,但當他遇到有人不向他下跪,他的生命就顯露出來了,當他知道是猶大人不跪他,就把那種遠古民族對立的舊帳翻出來(聽說哈曼是亞甲王的第十六代子孫),他不能夠接納一個不尊重他的人,這是他生命很大的問題。雖然他是王所恩待的,但是他不懂珍惜這種祝福,當然他骨子裡很有問題,他跟撒但同工,要把耶穌基督降生的可能性完全消滅,所以神要消滅他。所以我們要跟神站同一邊,我們對上要順服,對下要寛容。■【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