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甚麼?你求甚麼?
我們來到神面前,神問我們:你要甚麼?你求甚麼?你知道怎樣回答嗎?
以斯帖排除萬難來到王面前。「第三日,以斯帖穿上朝服,進王宮的內院,對殿站立。」(5:1a) 這幾個動詞讓我們看到以斯帖是依照王宮的規矩,對殿站立,等候被呼喚。「王在殿裡坐在寶座上,對著殿門。王見王后以斯帖站在院內,就施恩於她,向她伸出手中的金杖;」(5:1b-2a) 當以斯帖對殿站立,王看見她的那一刻就是關鍵時刻,沒有人知道事情會怎樣發生,她三日三夜的禁食就是為了這一刻。就在這個時刻,王施恩給她,向她伸出手中的金杖,她謙卑地摸著杖頭,接受王的恩寵。
「王對她說:王后以斯帖啊,你要甚麼?你求甚麼,就是國的一半也必賜給你。」(5:3) 這是王慷慨的邀請。波斯帝國的版圖很龐大,近東最遠可以到達印度,向西可以到非洲北面的古實,國的一半是非常龐大的疆土。以斯帖此刻很清楚自己想要甚麼,但她第一個作出的請求,卻是請王帶著哈曼赴她所預備的筵席,這是一個令人摸不著頭腦請求。原來她不單知道自己想要甚麼,也可以按捺著自己的衝動,去為她的請求舖砌一個更好的場合。她可以用其他方法來到王面前,但她冒著生命危險突然在王的面前出現,已足夠攪動王的心。
這時她是否適合講述自己和哈曼之間的恩仇呢?相對於前面一幕,猶大人撕裂衣服、披麻蒙灰,在地上哀哭,我們或者會把握機會立刻向王提出這件事,但是以斯帖能夠自我約束,等候一個更好的環境來表達。一個經過三日三夜禁食禱告的人能夠讓她的靈魂向她的身體說話,她雖然可以攪動王對她的注意力,但她沒有按照這些情緒衝動立刻提出她真正的要求,因為這件事很關鍵,需要一個更成熟的場景和時刻去處理,所以她只是請王帶著哈曼去赴她所預備的筵席。王和哈曼赴以斯帖所預備的筵席,那就是一個反客為主的場景。
「王說:叫哈曼速速照以斯帖的話去行。」(5:5a) 王因為以斯帖的緣故要哈曼聽以斯帖的話,哈曼已處於下風位置。「於是王帶著哈曼赴以斯帖所預備的筵席。」(5:5b) 這是第一個以斯帖的筵席。在筵席中,王又問以斯帖,這是第二次:「你要甚麼,我必賜給你;你求甚麼,就是國的一半也必為你成就。」(5:6b) 王只是將國的一半為她成就,但是天父為我們預備的是祂整個國度,祂的慷慨遠超過亞哈隨魯王。
「以斯帖回答說:我有所要,我有所求。我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願意賜我所要的,准我所求的,就請王帶著哈曼再赴我所要預備的筵席。明日我必照王所問的說明。」(5:7-8) 以斯帖又預備另一次筵席。她很鎮定,又不衝動,知道自己所求是甚麼,給王和哈曼的感覺是善意的,畢竟吃飯是歡愉的時間。其實以斯帖正在考驗和觀察與王之間自己真正有多少恩寵,王真的可照她的意思行事嗎?她願意再多等一天。這就是以斯帖,三日三夜的禁食,她的心靈真的能掌控自己身體和情緒的反應,心裡清澈,知道自己所想所求的是甚麼,不是出於血氣,不是出於衝動,也不是出於肉體。
從第9節開始,經文的句流就轉變了,前文帶動句流的是以斯帖,這裡開始帶動的是哈曼,所以場景轉變了。「那日哈曼心中快樂,歡歡喜喜地出來;但見末底改在朝門不站起來,連身也不動,就滿心惱怒末底改。」(5:9) 哈曼和以斯帖的情緒反應方式很不同,哈曼隨時容易被觸動,很小的事情就令他感到不舒服,相反以斯帖很冷靜。「哈曼暫且忍耐回家,叫人請他朋友和他妻子細利斯來。哈曼將他富厚的榮耀、眾多的兒女,和王抬舉他使他超乎首領臣僕之上,都述說給他們聽。」(5:10) 他自鳴得意、沾沾自喜,那是危機的時刻,他不知道自己已經進入一個筵席的局面。「哈曼又說:王后以斯帖預備筵席,除了我之外不許別人隨王赴席。明日王后又請我隨王赴席;」(5:12) 一次筵席就將哈曼抬舉了,再一次筵就把他抬得更高。仇敵用各樣的方法來打倒我們,牠也知道有一種方法很容易叫我們跌倒,就是把我們抬起來,讓我們飄起來,當我們飄到一定的高度,然後牠輕輕一推,我們就掉下來了。
哈曼被抬舉了兩次,本來他就是一個驕傲的人,經過這樣的抬舉就更加沾沾自喜,也更加對不向他跪拜的末底改生氣。他的妻子和他的朋友來向他獻計:「不如立一個五丈高的木架,明早求王將末底改掛在其上,然後你可以歡歡喜喜地隨王赴席。哈曼以這話為美,就叫人做了木架。」(5:14)
這個故事到第5章,有一個雙線的發展,一個以以斯帖帶動的場景,另一個是以哈曼帶動的場景,兩條線的交叉點就是赴筵席。以斯帖心中有準備,她通過這些筵席觀察自己與王之間的知道自己究竟有沒有恩寵,王會不會聽她的話。前面王「開的支票」很大,就是國的一半都可以給她,但她知道,她要處理的事是非常危險的,而且不適合在宮殿上當眾說出來,因為人越多,變數就越大,她只須對王說,哈曼在場,有一次機會再爭取另一次機會,她要讓王和哈曼單獨相處來擺平這件事,所以在第一次筵席時她沒有立刻說出她的衷情。有時神不會立刻垂聽我們禱告,事情的發生是有很多因素的,但我們要知道自己求的是甚麼,相信這位問我們要甚麼的神,無須衝動,放心在最適合的時機向祂表達。
在另一個場景我們看見哈曼,他是一個自鳴得意、沾沾自喜,不斷自我膨脹的人,他不能正確評估形勢,只是用業績,人看來羨慕的東西來肯定自己的存在;他也不知道自己已經進入危機裡。故事在這裡結束,它精彩之處就是讓我們很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甚麼事。■【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