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食禱告的爭戰
以色列人與亞瑪力人的爭戰是世世代代的。在上一章,以色列人進入最大的黑暗中,國家頒令要把這個種族滅掉,而且幫忙滅族的人都可以分錢。應該怎樣回應這局勢呢?這一章的回應就是用禁食禱告。
「末底改知道所做的這一切事,就撕裂衣服,穿麻衣,蒙灰塵,在城中行走,痛哭哀號。」(4:1)「痛哭哀號」就是他開始呼求神了。在上一章,書珊城的人都慌亂(3:15),但到了第四章一開始,末底改就帶頭呼求神。每個人的做事方法都不同,這個種族屠殺計劃是哈曼發動的,哈曼想用金錢的勢力來達到目的,向王說要捐國庫年收入的三分之二。這是世界的做事法則,依靠金錢的勢力來做事。但是末底改不一樣,他做事先呼求神。
「王的諭旨所到的各省各處,猶大人大大悲哀,禁食哭泣哀號,穿麻衣躺在灰中的甚多。王后以斯帖的宮女和太監來把這事告訴以斯帖,他甚是憂愁,就送衣服給末底改穿,要他脫下麻衣,他卻不受。」(4:3-4) 王后在宮中,末底改在朝門,兩個人距離很近,卻好像活在兩個世界裡。全城沸騰,但以斯帖似乎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末底改將自己所遇的事,並哈曼為滅絕猶大人應許捐入王庫的銀數都告訴了他;」(4:7) 末底改是基層的公務人員,卻連王與哈曼私下的對話都知道,但以斯帖卻不知道。後宮好像是另一個世界,對外界一無所知。末底改的通風收信訊的網絡已很高端。
末底改囑咐以斯帖進去見王,為本族的人在王面前懇切祈求(參4:8)。以斯帖的答覆是︰「王的一切臣僕和各省的人民,都知道有一個定例:若不蒙召,擅入內院見王的,無論男女必被治死;除非王向他伸出金杖,不得存活。現在我沒有蒙召進去見王已經三十日了。」(4:11) 沒有王的呼召而擅自來的,必被處死。以斯帖到王面前來一定先要有呼召。伴君如伴虎,每件事都要有依據,宮廷的要求是最高的。我們進退都要有根據。
以斯帖這句話也婉轉地指出,她沒有見王已三十日,就是說,已經失寵了。有恩寵是好的,但是恩寵未必可以持久。在第二章17節,以斯帖成為王后,有最高的恩寵,但在第19節,很快就要失寵了,全國第二次招聚處女。在不到十二年裡,王換了三批後宮佳麗。
「末底改託人回覆以斯帖說:你莫想在王宮裏強過一切猶大人,得免這禍。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至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
末底改的話有幾點,第一,以色列民族面對困難,一定會得救,因為神有辦法。但是,以斯帖不要自以為安全,因為若不管,就會因被滅族而死。第二,以斯帖得到王后的位分,其實就是為了現在。瓦實提有位分但沒榜樣,很快便被廢。以斯帖有呼召,有命定,曾經是全天下最有恩寵的女人,這些恩寵使她得到這個位份。神讓她在這個位置上拯救整個民族,活出命定。
恩寵是為了位分,位分是為了命定。若只停留在這位份上,恩寵將離開,不能進入命定,結局是死亡。我們要把握恩寵來做神要我們做的事,這在永恆中將被記念。但恩寵很快過去,如果不及時把握恩寵,站在這個位置上不發揮應有的影響力,甚至會沒了性命。以斯帖以前一直都閉口無言是對的,但到了這個階段,末底改提醒她要發聲,把握機會,否則會招殺身之禍。
以斯帖面臨抉擇的時刻,一方面面對義父的教導,一方面面對國的定例,應怎樣選擇呢?一邊是民族存亡,另一邊是個人生死。我們做決定,要先看個人得失,還是看群體利益呢?我們要照屬靈的原則做,還是照傳統經驗呢?傳統的經驗就是規矩,可能會死。但是屬靈的原則是,有恩寵是為了進入命定。以斯帖最後選擇照屬靈原則做,結果並沒有死,而且使整個民族得拯救。
另外,我們可否禱告,讓王來主動找王后呢?這麼做好像安全一些。我們也可以禱告求神賜力量去找王。我們到底要把握時機做事情呢?還是禱告等環境為我們開路之後才去做呢?最後,以斯帖跟從屬靈原則,選擇了把握時機做事。
以斯帖面對亞瑪力人的攻擊,選擇了禁食禱告,這是對的選擇。以往以色列人與亞瑪力人對陣,摩西在山頂禱告,約書亞在山下打仗,摩西舉手以色列人就得勝,摩西的手一下垂,以色列就打敗,神一定要人舉手才能得勝。打敗亞瑪力人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禱告。後來掃羅王跟亞甲王打仗,打贏了,但卻沒殺他。這件事讓先知撒母耳知道了,他責備掃羅,並把亞甲王殺了。撒母耳是禱告的人,只有禱告的人才能勝過亞瑪力人。現在在亞瑪力人與以色列人再次爭戰,以色人在極大的壓制下,以斯帖不但禱告,而且是禁食禱告,並且不吃不喝,水也不喝。這是她用的最後一招,也是最重要的一招,以致最後反敗為勝。禁食禱告非常重要,我們有困難或作關鍵決定時,都需要禁食禱告。我們要在禁食禱告中遇見神,在禁食禱告中得勝。■【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