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我們的位分
《以斯帖記》基本上由七個筵席串聯起來。第1章是第1個筵席,這個筵席可能是歷史上最大的筵席,因為亞哈隨魯王請了波斯帝國國都裡面127個省的權貴來。波斯帝國在當時佔了全世界領土的一半,用現在的角度來看,她比美國、中國還要強大。來赴筵席的有來自印度到古實的權貴,而且請了180天。《箴言》裡說,我們跟官長吃飯的時候要小心,因為他辦這個筵席是有目的的,那是哄人的食物(參箴23)。所以王用180天來辦筵席,背後必有一個極大的目的。180天後,王又擺筵席7天,讓整個書珊成的人都可以來享用,真是匪夷所思!可見他的財力、權柄和榮耀。從歷史的背景看,亞哈隨魯王在這個筵席裡作了一個重要的宣佈,原來他打算集結500萬兵力去進攻希臘,所以這是一個非比尋常的筵席。
「王后瓦實提在亞哈隨魯王的宮內也為婦女設擺筵席。」(1:9) 國王怎樣請客,王后也怎樣請客。那時,男女有別,男尊女卑,所以王后也把那些權貴的太太請來,為她們設擺筵席。筵席的擺設有它的目的,最後要有一個美好的結束,然而最後卻發生了一件驚心動魄的事。
「第七日,亞哈隨魯王飲酒,心中快樂,就吩咐在他面前侍立的七個太監米戶幔、比斯他、哈波拿、比革他、亞拔他、西達、甲迦,請王后瓦實提頭戴王后的冠冕到王面前,使各等臣民看他的美貌,因為他容貌甚美。」(1:10-11) 在180天筵席之後再加7天,讓整座書珊城的人一起來吃是另一個高峰,王希望王后瓦實提出來給大家看看,好讓整個筵席進到更高峰,這樣看來,王覺得王后的美貌所帶來的果效比180天再加7天的筵席更好,所以王后的出現將成為一個壓軸的活動。可見王后瓦實提是非常漂亮的,王也很有信心,把她請出來絕對是一個美好的結局,大家必定能見證他國度的榮耀。
然而出乎意料之外,瓦實提不來。為甚麼會這樣呢?首先是瓦實提對整個局勢判斷錯誤,她一定沒有想到她會被廢掉,王也沒有料到她會不來,但當事情恰巧發生,大家都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大臣出來一說話,王后就被廢了。這個非比尋常的筵席最後竟然是王后被廢,這是大家都沒有想到的。為甚麼瓦實提會判斷錯誤呢?她必定是以為自己可以不來。
如果瓦實提有可能犯這個錯誤,我們也有可能犯這個錯誤。我們可以有以下的推敲,這些常常也是我們的藉口。第一個原因是很忙,王請客請了187天,客人很累,主人更累,而且是又忙又累;第二個原因,亞哈隨魯王希望在最後一場筵席有好的結束,王后當然也會這樣想,王請了他的權貴搞了187天,她也幫忙招待他們的妻子187天;王有壓軸節目,她也有壓軸節目,但這時兩項事工相撞了。第三,他們是溝通不良,在187天裡他們都沒有一起吃飯,因為各忙各的,他們的關係會好到哪裡去呢?所以她是在一個很不好的基礎下做了這個決定,而且這個決定是很突然的,在一個缺乏溝通、又忙又累的狀況下,還在事工相撞的時候,突然說王要見她,事情就亂了。
另外,瓦實提可能這樣想:我現在做的事也是王交代我做的,那我在忙王所交代的事,應該是沒問題的。她平時應該備受王寵愛的,不然王不會把她當成最後高潮的壓軸,所以她錯誤判斷了形勢。另一個原因可能是跟當時的習俗有關,因為當時的婦女都要蒙著面紗,現在王要她把面紗摘下來讓大家看,她可能覺得不好,就不去了。我們很有恩寵,是王的榮耀,但是因為一次公開的悖逆,就甚麼也沒有了。王不是要我們吞劍、跳火圈,不過是請我們吃個飯、跳個舞、轉個圈,王想我們與他同樂,但當我們不能與他同樂時,我們就會變成孤獨、悲哀了。所以在筵席裡或在公開的場合裡,我們的行為要合宜。
太監和大臣的角色是很重要的,太監到王后面前說甚麼呢?「請王后瓦實提頭戴王后的冠冕到王面前」(1:11a) 太監可能說:「國王有請。」有人結婚了,請我們去,我們常常的反應是「我有空就去,沒有空就不去」。但是經文說:「王后瓦實提卻不肯遵太監所傳的王命而來」(1:12a),這句話的說得很重,王叫太監請王后來,是誠摯的邀請,因為王后來就是王的榮耀,現在她不來就是不遵王命。這節經文是客觀的描述,是聖經的作者寫的。就王后來看,王通過太監來請她,她很忙,所以沒辦法去;但是神說,這是不遵王命。
這時,王非常生氣,他花錢請客請了半年,就是為了要所有的權貴聽他的命令一起去攻打希臘,他是志在必得的。這個時候他可能已經宣佈了攻打希臘的計劃,因為這是筵席的最高峰,高峰結束的時候就是請王后來,但在這最關鍵的時刻王后卻不來,他覺得好丟臉,「所以王甚發怒,心如火燒。」(1:12b) 「王后瓦實提不遵太監所傳的王命,照例應當怎樣辦理呢?」(1:15) 這句話是亞哈隨魯王說的,聽起來是王邀請王后出來給大家看看,但在王的心中卻認為:你不來就是不遵王命,就是不給面子。權柄的角度是不一樣的,聖經也是這樣描述,所以不同角度的看法有很大的差別。
然後王請七個大臣來商討對策,他們的對話是非常特別的。米母干是排名第七的大臣,資歷最淺,他首先出來發言,王覺得他的意見非常好。「米母干在王和眾首領面前回答說:王后瓦實提這事,不但得罪王,並且有害於王各省的臣民;因為王后這事必傳到眾婦人的耳中,說:亞哈隨魯王吩咐王后瓦實提到王面前,他卻不來,他們就藐視自己的丈夫。」(1:16-17) 他是說「王后瓦實提這事」、「王后這事」,而不是說「瓦實提這事」,他的話的重點是王后,表示這件事情的嚴重性,因為這件事情是王后做的,王后做這事就非同小可,而且是在公開的場合上。
「王若以為美,就降旨寫在波斯和瑪代人的例中,永不再改,不准瓦實提再到王面前,將王后的位分賜給比他還好的人。」(1:19) 在這裡,他不再說「王后瓦實提」,卻說「瓦實提」,表示瓦實提這個人有問題,所以這個人不可以來。原來真正出問題的是因為她是王后,是個有位分的人,有位分的人是有影響力的,她會傳遞訊息,很多人會效法她,所以有位分的人就要做出這個位分應該做的。瓦實提做了一個錯誤的判斷,她不明白整個政治形勢,更深的一層就是她不明白作為王后不應該這樣做,這樣做會影響人,是一個壞榜樣,有位分是要去彰顯好榜樣的。米母干所提出來的就是問題的關鍵:「今日波斯和瑪代的眾夫人聽見王后這事,必向王的大臣照樣行;從此必大開藐視和忿怒之端。」(1:18) 從男性的角度,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從此男人在家裡再沒有地位了,因為王后在列國的權貴面前都不聽王的話。
所以大家一聽見,就要求王把瓦實提廢掉。「將他王后的位分賜給比他還好的人。」(1:19b) 誰比她更好呢?就是那些尊敬丈夫的人,希望下一任王后可以帶出這個好榜樣,無論丈夫有錢或沒錢、是貴是賤,在心理、言語、行為上好不好,妻子都要尊敬他。在家裡無論丈夫如何讓妻子,但是如果在公共場合他們這樣做,大家就會議論紛紛,所以,這也是一個場合的問題,私底下怎麼樣沒關係,但是在公開場合就不可以了。另外,很多男人都有外遇,那是見怪不怪的,但是如果是特首有外遇就不一樣了,大家都覺得不能接受。又如選美國的總統,他的婚姻是否有問題,或他是否有盡國民的義務,都是很重要。因為我們對做領袖的要求是很高的。
今天我們信主後很渴慕神的話,神非常喜悅,然後我們被提升,成為小組長,然後再提升,就成為族長了,你成為神所看重的那一位,我們的身份是不一樣的。我們常常不真明白自己的位置在哪裡,又忙著做自己的事,上面的要求雖然盡量配合,但總是沒有停下來看看權柄真正所要求的是甚麼。我們都盡心盡力,所以王也覺得我們很好,但是有一天王突然呼召我們去陪他的時候,我們卻做不到,就像瓦實提一樣。其實這不是一個錯誤判斷局勢的問題,而是我們沒有抓住自己的位分。在家裡,我是妻子;在國宴中,我是王后,天下的婦女都以我為榜樣;我們作為教會,有王后和新婦的位分,所以是社會的榜樣;而且基督要教會和祂一起做萬有之首,所以教會要作為萬有的榜樣。
第1章所講的與世界末日很接近,到最後羔羊的婚宴要來到,新婦要妝扮整潔,到最後一幕、最高潮的時候新婦就來了。如果到時候教會沒有預備好,我們就錯過與神一起做王、一起同樂的美好結局。■【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