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 馬可福音11章

從天上來的權柄


前言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耶穌進入耶路撒冷。他是和平之君,卻到處面對衝突,然而他不怕衝突,因為在他裡面沒有衝突。相對而言,我們裡面卻充滿衝突,因此外在表現的就是不斷的衝突。當耶穌騎著驢駒子進入耶路撒冷,群眾有很大反應,大家對耶穌都存著很多混亂的期望,希望耶穌成就他們心中的彌賽亞國度,但耶穌卻不是他們心目中的「彌賽亞」。正如耶和華是雅各的神,卻不是雅各心目中的神。這章聖經可分為五段,每段開始時都提到耶穌與耶路撒冷的關係。


一、 耶穌騎驢進入耶路撒冷 (11:1-11)

「他們把驢駒牽到耶穌那裡,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耶穌就騎上。有許多人把衣服鋪在路上,……前行後隨的人都喊著說:『和散那(和散那:原有求救的意思,在此乃是稱頌的話)!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11:7-9)

這段經文最令人在意的,就是那匹很順服的驢駒。除此以外,還有耶穌的權柄和門徒的執行。當門徒按著耶穌所說的執行,事情就按著耶穌所說的一一成就。我們看見不但驢駒能夠被使用,當門徒按著耶穌的吩咐行,也能被主使用。當他們聽見神的說話,確實的遵行,神蹟就發生,這就是耶穌的權柄。

當有人問他憑甚麼作這事,耶穌表示「主要用牠」,他從沒有稱呼自己為「主」,只表示「神要用牠」,人們就容讓門徒解開並使用驢駒。我們看見神的話語是有能力的,但也要有人的順服來回應這個能力,耶穌就帶著這權柄與能力的應驗來進入耶路撒冷。當耶穌來到耶路撒冷,群情洶湧,因為民眾對耶穌充滿期望,要耶穌成就他們心目中對彌賽亞的盼望。但耶穌為何要騎著驢駒呢?原來舊約的帝王登基時是騎著驢駒的。當大衛將王權交給所羅門的時候,吩咐所羅門王騎著驢駒,接受先知和祭司的膏抹,作以色列的王。(參王上1:32-34) 為何民眾要將衣服放在地上呢?當耶戶作北國的王的時候,民眾將衣服鋪在他的座上,他就登基為以色列的王。(參王下9:13) 我們知道耶穌這樣進入耶路撒冷,為要成就君王被膏立的應許。他是以色列的王,卻不是以色列民眾心目中的王,因為他不是要用武力解放耶路撒冷,但民眾澎湃的心情,卻使他要面對政治上的衝突。然而我們看見耶穌進城時並沒說過一句話,他是默默騎著驢駒進城。他不想引起政治衝突,也不想誤導群眾對他的理解,但群眾仍然歡呼:「和散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11:9) 這本來是一個呼求的口號,現在卻變成稱頌的口號,因為那拯救者要進來了。

「那將要來的我祖大衛之國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11:10)

大衛的國度將要臨到,耶穌卻沒有表明自己是大衛的子孫。他進入耶路撒冷的第一件事,不是繼續攪動群眾,而是悄悄進入聖殿,周圍觀看。當時天色已晚,群眾也散去,耶穌就與十二門徒出城。為何他不留在耶路撒冷?因為在歡呼聲中也夾雜拒絕和疑惑,並敏感的政治議題,所以是危機四伏。其實連門徒也各自帶著政治議題進入耶路撒冷,他們在路上一直爭論誰為大,其實是因不明白耶穌的議程。我們對耶穌亦各有期望,今天我們是要耶穌做我們心目中的神?還是要清楚認識耶穌是個怎樣的神?我們的信仰是天從人願,還是人從天願?事實,我們對耶穌有我們的議程、期待,和想得的好處。但耶穌要的不是榮耀,他雖有君王的身份,卻甘願將自己交在祭司長、文士、長老的手中,被辱罵、被釘十架,然後要死亡,三天後復活。雖然耶穌已向門徒提說這事三次,但門徒還是不明白,他們心裡所想的還是關於他們自己的事,他們以為耶穌要作王,以為陪伴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就是他們得著權力地位的時候。耶穌卻是謙卑地騎驢進入耶路撒冷,他全無權力和野心,他來是要服事人,並要作多人的贖價。因此,我們不需要與人比較,只要做一個小孩子。因為耶穌要將天國的權柄賜給小孩子,好讓他們能謙卑起來作眾人的僕人。


二、 耶穌咒詛無花果樹 (11:12-14)

「第二天,他們從伯大尼出來,耶穌餓了。遠遠的看見一棵無花果樹,樹上有葉子,就往那裡去,或者在樹上可以找著什麼。到了樹下,竟找不著什麼,不過有葉子,因為不是收無花果的時候。耶穌就對樹說:『從今以後,永沒有人吃你的果子。他的門徒也聽見了。』」(11:12-14)

耶穌肚餓了,遠處看見一棵無花果樹,便往那裡找果子。他進入耶路撒冷是在春末的時候,當冬天一過,無花果樹會先長初熟的果子,才長葉子,所以當看見葉子在樹上,果子理當也在樹上。雖然還不是收成的時候,但果子應該已在樹上。但耶穌竟看見的是一個長滿葉子卻沒有果子的無花果樹,實在令人詫異和失望。神羨慕初熟的無花果,就是以色列。(參彌7:1) 神雖然對以色列有期望,但她卻是令人失望的。


三、 耶穌趕出聖殿買賣的人 (11:15-19)

「……耶穌進入聖殿,趕出殿裡做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便教訓他們說:『經上不是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嗎?你們倒使他成為賊窩了。』」(11:15-17)

以色列有多令人失望呢?當進入耶路撒冷的聖殿就明白了。該亞法是當時的大祭司,他非常有商才。那時在耶路撒冷對面的橄欖山上有四個市集,供讓人作交易買賣,但該亞法為了使所有財富都歸到自己名下,竟在外邦人院建立自己的市集,耶穌因看見敬拜神的中心變成人滿足私利的地方而心痛。我們看見門徒對耶穌有錯誤的期望,宗教權柄對神也有錯誤的期望,他們竟借神的名賺取私利。
耶穌趕出在聖殿作買賣的人,聖經沒有記載他的說話,他是平靜、帶著權柄,卻是無人能抗拒的。他指出聖殿是自己的地方,卻成為了賊窩。讓我們反省,人是單純為了敬拜神而敬拜神,還是為了自己的私利而敬拜神?

他的舉動引來祭司長和文士的反應,他們想法子要除滅耶穌,然而看著他的權柄和民眾對他的期望,卻未敢即時下手害他。耶穌每天晚上都離開,不留在這賊窩。《路加福音》記載耶穌為耶路撒冷哀哭,《馬可福音》卻沒有這樣的記載,顯出耶穌雖有情緒的起伏,但內心卻是平靜的。他知道自己面對的是甚麼,也知道自己將要面對甚麼。


四、 耶穌咒詛的無花果樹枯乾 (11:20-26)

「早晨,他們從那裡經過,看見無花果樹連根都枯乾了。彼得想起耶穌的話來,就對他說:『拉比,請看!你所咒詛的無花果樹,已經枯乾了。』」(11:20-21)

第三天早晨,耶穌又來到聖殿,門徒看見無花果樹已經枯乾了。彼得雖沒有問耶穌的能力從何而來,但耶穌回答彼得時卻說出他的能力。耶穌指出一個信服神的人,「無論何人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裡!他若心裡不疑惑,只信他所說的必成,就必給他成了。』」(11:23) 我們常以為「信他所說的必成」是指禱告者所說的話,但依據上文下理,應該是「信神所說的必成」,這顯示不是要我們的信心有多大,而是指出神有多可信。當我們相信神的信實,神蹟就會為我們成就。這是靠著神的能力和信實,而非靠著我們的信心,因此禱告的人一無可誇。耶穌所指的是他與神之間信實的關係,所以他命令無花果樹枯乾,無花果樹就枯乾了,這是他的權柄第三次的顯現。

他權柄的秘密是甚麼?耶穌從沒有說是自己的能力,只說「當信服神,只信他所說的必成,就必給他成了」耶穌與天父之間有一段無間斷的信心關係,也就是說耶穌是無間斷地禱告。

「所以我告訴你們,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什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你們站著禱告的時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們,就當饒恕他,好叫你們在天上的父也饒恕你們的過犯。」(11:24-25)

為何耶穌會講論「饒恕」?原來不饒恕會攔阻我們與天父的連結,使我們無法支取從天父而來的能力。關鍵是犯錯的不是我們,而是別人犯錯得罪我們。若是自己犯錯,認罪就可以了;但是別人犯錯,我們卻會耿耿於懷。但耶穌告訴我們,我們若放不下受害者的心態,我們的禱告就不蒙應允。因為權柄不是用以報復,而是用來服事人;權柄是叫我們順服在神的權柄下,饒恕別人,就如天父饒恕我們一樣。不饒恕使我們的禱告沒有信心,得不著神信實的能力。試想像我們若有無法饒恕的人,卻又運用這個權柄,所帶來的傷害將有多大呢?因此我們要求神先來寬恕我們,使我們成為寬恕的人,以致能支取神所應許賜給我們的能力。


五、 耶穌回答權柄的來源 (11:27-33)

「他們又來到耶路撒冷。耶穌在殿裡行走的時候,祭司長和文士並長老進前來,問他說:『你仗著什麼權柄做這些事?給你這權柄的是誰呢?』耶穌對他們說:『……約翰的洗禮是從天上來的?是從人間來的呢?你們可以回答我。』」(11:27-30)

耶路撒冷的所有權柄和利益者都來到耶穌面前,因為耶穌衝著他們的權柄而來,他們的權柄在耶穌面前正搖搖欲墜,因此他們問耶穌的權柄是從何而來。他們這樣作,其實是因他們不服權柄。耶穌就以施洗約翰的權柄來源反問他們,他們知道若回答施洗約翰的權柄是從天上來,就顯出他們不服權柄,因為他們沒有接受施洗約翰的洗禮;若他們回答是從人間來,所有民眾卻都知道約翰是先知。民眾能夠看見真相,只有這些權柄的眼睛是瞎的。然而他們眼瞎,非因他們看不見,而是他們不願看見。因為他們不順服權柄,所以耶穌不告訴他們,他的權柄從何而來。

耶穌帶著權柄來到耶路撒冷,我們作為他的聖殿,是在一個怎樣的狀況?我們對耶穌有甚麼期望?我們會否是不結果子的無花果樹?我們是否一個單顧私利的宗教人士?弟兄姊妹,權柄是危險的,因為會操控人、維護利益、引起爭奪和暴力,所以耶穌不要這樣的權柄,卻要從天上來的權柄。他所要的是清心禱告、順服神的人,而不是順服自己的人,並且他要將天國的權柄賜給這樣的人,因為權柄是要承認自己的一無所有,謙卑服事眾人,卻不是為了操控和利益。我們要捨棄心中的忿怒和不饒恕,因為這樣的生命使用權柄是危險的,求主幫助我們。


禱告及回應:

求主賜我們一顆謙卑的心,幫助我們明白耶穌的心意,領受從天上來的權柄,起來作眾人的僕人;幫助我們捨棄忿怒和不饒恕,按照神的心意運用權柄,成為祝福的器皿。■【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