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酒新皮袋
前言
《路加福音》是按照時間次序寫的。這一章記載了四件事,第一段是耶穌呼召彼得(5:1-11),第二段是耶穌醫治大痲瘋(5:12-16),第三段是耶穌醫治癱子(5:17-26),第四段是耶穌呼召利未(5:27-35)。這四個例子就是呼召、醫治、醫治、呼召,是對應的(即ABB’A’),表達了「新酒新皮袋」的概念,所以今天我們要思考,跟隨耶穌與我們的所思所想有甚麼分別,或者,耶穌向我們傳遞的與傳統上有甚麼不一樣?
一、耶穌呼召彼得(5:1-11)
「耶穌站在革尼撒勒湖邊,眾人擁擠他,要聽神的道。」(5:1) 很多人擁擠他,但也有人離開了。這是兩個不同的族群,擁擠的是要聽道,離開的是要去清理魚網;聽道是要聽神的道,洗網是為了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耶穌特別上了西門的船,然後吩咐西門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參5:4)。西門半推半就的,「西門說:夫子,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甚麼。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5:5) 彼得按照經驗,是不應該聽耶穌的,因為打魚都在半夜。前一章記載耶穌到西門的岳母的家,使他岳母的熱病退去,所以這裡為了表示對耶穌的尊重,彼得就即管下網看看,結果收穫很大。「西門彼得看見,就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阿!離開我,我是個罪人!」(5:8) 彼得的回應不是說:怎麼會有這麼多魚呢?白天打魚也可以嗎?這豈不違反我們一向的捕魚經驗?他卻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看來他悔改了,知道自己錯了。
原來這是耶穌第二次呼召他。在《約翰福音》第一章後面記載了他第一次的跟隨,但漸漸地他沒回去捕魚了。當彼得的岳母有問題,耶穌去探訪和醫治她。這裡是再一次相遇,也反映了彼得的掙扎,就是他到底要繼續跟隨耶穌?還是要繼續捕魚?一個有全時間呼召的人去捕魚,他會捕到甚麼呢?事實上他捕不到甚麼,而且越來越累,因為他們整夜撒網也沒有收穫。所以,「他們把兩隻船攏了岸,就撇下所有的,跟從了耶穌。」(5:11) 新酒新皮,就是觀念上的更新,從這裡我們看到信心勝過理性。我們又想跟從神,又擔心我們的生活怎麼辦,兩方面互相拉扯,在這裡,彼得明白跟從耶穌要用信心,要把船開到水深之處,否則不會有很多收穫。但我們又不太明白為甚麼要開到水深之處,因為大白天在水深之處應該是沒有魚的。彼得能夠進到信心裡,是因為「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5:5b) 原來順服可以幫助我們進入信心。
我們常常沒有信心,卻有很多道理,沒關係的,「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先順服看看。在「611教會」特別是這樣,當年我聽到牧師說要辦一百晚佈道會時,我特地研究過,一般教會一年辦兩次佈道會就是好的教會,復活節一次,聖誕節一次;很厲害的講員會辦三天,可能要提前幾個月宣傳,把平常累積沒有信主的新朋友帶來;世界級的講員到各地去辦七天佈道會。七天與一百天差距很大,所以我們的頭腦覺得不可能,怎麼會有這麼多新朋友呢?想來想去也不用爭辯,先配合,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一會兒就知道了。我們很難跟從神,但是順服能幫助我們進去。感謝神第一次辦一百晚有七百多人信主,每天算起來總有幾個人決志信主,我們就見證了神蹟。我們辦了四次一百晚,這就是新酒新皮袋。
二、耶穌醫治大痲瘋(5:12-16)
有長大痲瘋的來求耶穌,他就得醫治了。然後「耶穌囑咐他:你切不可告訴人,只要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又要為你得了潔淨,照摩西所吩咐的獻上禮物,對眾人作證據。」(5:14) 耶穌說:「你切不可告訴人。」這件事好像是偷偷摸摸的。原來耶穌有兩個考慮,首先,當他張揚了,祭司來問他在哪裡得醫治,他告訴祭司是在城內某個地方。為甚麼他可以在城內?長大痲瘋的不是在城外嗎?其次,他得醫治是因為那位叫耶穌的摸他,然而大痲瘋的人走在路上要說「我是不潔淨的」,若耶穌知道他是大痲瘋,卻去摸他,耶穌就會變成不潔淨,因為摩西的律例是這樣說的。所以,耶穌囑咐他不可告訴人。「但耶穌的名聲越發傳揚出去。((5:15a) 大家都知道是耶穌醫好那長大痲瘋的。
這裡值得我們思想的,就是憐憫勝過律例。我們去服事也是這樣,我們要保持聖潔。當我們要去探訪弟兄姊妹的家時,如果聽說他的家是拜偶像的,我們會否害怕受沾染?其實重點是我們的潔淨禱告。長大痲瘋的人是被社會拒絕的,耶穌遇到他,不是立刻離開,或隔空地醫治他,而是特地去摸他,好叫他知道他是被接納的。我們這樣做,雖然會不潔淨,但回頭去潔淨就可以了。這件事、這想法對當時的人是一種新觀念,舊的觀念是摩西的律例,遵行律例很重要,但我們的憐憫和愛足夠的時候是可以超越這一切的。從聖經舊約到新約,我們發現有比律例更重要的東西。例如,在《約書亞記》我們看到喇合被拯救,她是迦南人,是該殺的;她是妓女,所收的奉獻是不蒙悅納的;而且她還說謊。所以從律例來看,她是不合神心意的,但是喇合在《希伯來書》裡被肯定,被視為信心的偉人,可見信心比律例更重要,憐憫比律例更重要。這就是新酒新皮袋的概念。
「耶穌卻退到曠野去禱告。」(5:16) 「卻」字反映耶穌跟我們的判斷不一樣。第15節:「但耶穌的名聲越發傳揚出去。有極多的人聚集來聽道,也指望醫治他們的病。」依我們一般看法,事工越來越發旺是好現象,耶穌所做的是神叫祂做的,但越服事擁擠祂的人越多,不知不覺祂與父神的親近少了。到底是滿足更多人的需要?還是親近天父?耶穌卻退到曠野去禱告,祂選擇了先關係後事工。
三、耶穌醫治癱子(5:17-26)
第16節後我們看到耶穌的另一個調整,在前一次醫治,耶穌叫那人不要向其他人透露,因為祂希望不要驚動太多的人,好讓祂能醫治更多的人。雖然祂知道那人會到處跟人講,就算提醒他也是沒用的,但祂憐憫他,就醫治他。所以到這一段耶穌的做法改變了。
有人帶了一個癱子來讓耶穌醫治,耶穌特別對那癱子說:「你的罪赦了。」(5:20b) 祂這話果然引起議論,這議論是祂故意說的。「但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5:24a) 大家找耶穌既喜歡聽祂講道,也希望病得醫治(參5:15, 17),但耶穌親近父神後,祂要帶出赦罪勝過醫治的觀念,因為人子來是可以赦罪的。大家都覺得醫治比赦罪更難,因為有沒有醫治一看就知道;而赦罪好像只是在嘴裡說,也不知道是否真的,所以耶穌故意說:到底哪一個比較容易,是要他們知道祂是可以赦罪的。所以赦罪勝過醫治。人會得醫治很好,但是神已經為人定下生命的界線,就是120歲,極少數人可以越過這條界線,總之醫治是有盡頭的。所以更重要的,是人在世上活著,知道他的罪是可以得著赦免的。
四、耶穌呼召利未(5:27-35)
耶穌呼召了利未,就與利未和他的朋友吃飯。「法利賽人和文士就向耶穌的門徒發怨言說:你們為甚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喝呢?」(5:30)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都辛苦地禁食禱告,你們都不用,卻到有錢人的家裡吃飯,還吃得那麼飽。他們不懂耶穌為甚麼跟罪人和稅吏在一起。很多人在信主和沒信主之間,覺得自己不夠好,例如還有打麻將習慣,他們覺得自己夠好才配跟隨耶穌。這是一個常有的觀念。法利賽人都有這個觀念。
「耶穌對他們說:無病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纔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5:31-32) 這句話值得我們去思想,首先是世上真的有義人嗎?聖經說,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沒有義人卻自覺是義人,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法利賽人在尋找義人,也是另一個問題。耶穌說:不是這樣的,我來是呼召那些自己覺得良心有虧欠,覺得自己是罪人的人來跟隨。利未就是這樣的人。所以耶穌呼召罪人而非義人。為甚麼和耶穌一起的是又吃又喝?耶穌是新郎,新郎和陪伴之人在一起的時候,當然要一起歡喜快樂。這是觀念的不一樣。
最後耶穌用一個比喻來作總結,就是新酒新皮袋的觀念。祂先說新衣服和舊衣服的觀念,舊衣服破了,雖然有一件新的衣服,但你不會從新衣服上剪下一塊去補那舊衣服,因為這樣補是補不好的,寧可把舊衣服丟掉,直接穿新衣服。所以要丟掉舊觀念,學習新觀念,要有新的樣式,這是第一個比喻。
第二個比喻是講新酒新皮袋的觀念。新酒放在舊皮袋之後,因為皮袋已經舊了,所以會被新酒的發酵弄破,新酒會漏光。新酒要放在新皮袋裡,但到底我是舊衣服還是舊皮袋?如果有新酒和新衣服,我要把舊衣服丟掉嗎?抑或,我就是那一個要丟掉的舊皮袋呢?我可以盛載新酒嗎?信心勝過理性,憐憫勝過律例,赦罪勝過醫治,呼召罪人而非義人,這些都是新的觀念、新的思維。我應當如何回應呢?
原來,舊的皮袋因使用太久沒辦法盛載新酒,如果把它泡在油裡一段時間,這皮袋就會變柔軟,就成為新皮袋,可以盛載新酒了。很多人說,「611教會」是新酒,很有爆炸力,所以要小心盛載。所以我們鼓勵很多牧者常常來我們教會浸泡,在這裡停留一段日子就明白這些新酒新皮袋的觀念,例如,我們的九個核心價值:「先恩典後真理」、「先信心後理性」、「先神後人再大地」等,就是我們團隊經過很多磨擦和爭論,而歸納為九大爭論,然後從聖經去考察後,把這些爭論分出高下,然後定出這九個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