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 哥林多前書13章

最大的是愛


前言

要讀這一章聖經,就要抓住它在整個書卷的位置。第十二章到十四章是一組的,在第十二章最後說:「你們要切切的求那更大的恩賜。我現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們。」(12:31) 到這一章,保羅說,愛比一切都大,所以很多人為了追求大的,就不理會小的。例如,有人認為方言的恩賜很小,可以不用理會,其實因為神覺得我們有需要,而方言就是神給我們的禮物,但往往我們很驕傲地說,這恩賜太小了,我不需要。為了追求愛,卻認為恩賜有沒有也不要緊,這就是我們的偏差。


一、愛的不可或缺(13:1-3)

保羅說:「你們要追求愛,也要切慕屬靈的恩賜。」(14:1a) 愛和屬靈的恩賜哪一個重要?從十四章看,屬靈的恩賜好像更重要。例如,沒有好好工作和堅固家庭關係,哪一個更重要?又例如,多讀經和多運動哪一樣更重要?對我來說,多運動比多讀經更重要。所以,我們要從十二至十四章一起看,其實這兩者都同樣重要,只是從兩個不同的向度看。就如我們要「先關係後事工」,我們不能只有關係而沒有事工,否則事工會爛掉;我們也不能只有事工而沒有關係,兩者有先後的次序。又如「有聖靈有聖工」,因為聖靈降在我們身上,我們得著能力為主作見證,「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亞4:6b),聖靈是不可或缺的,我們沒有聖靈而做很多事,但做出的果效很小,甚至沒有。這概念就像有愛、有恩賜,有愛才有辦法把恩賜發揮出來,愛是不可或缺的。

「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甚麼。」(13:1-2) 這裡用的是相同的句型,「我若……,卻沒有愛……我就……」,也就是說,恩賜必定要有愛去帶動。在福音書上,耶穌說,可以醫病趕鬼行異能的,神卻說他們是作惡的,他們有這些恩賜卻沒有照神的意思來應用。同樣,如果一個人可以講很多種方言,很厲害,更可講天使的話語──他的方言已到達一個非常頂尖的狀態,但是沒有愛,也是沒有用,那只是一個發聲的器官。講道也一樣,我可以講出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這是一個信心和行異能恩賜的應用,但是沒有愛都是沒有用的。「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13:3) 前面兩節專講恩賜,這一節講愛的外在行動。我們賙濟窮人,為人付出很多,但不表示我們有愛。所以,無論我有多大的恩賜,或有很多外在愛的行為,但如果沒有內涵,這一切都算不得甚麼。我們來參加晨禱的動機都不同,動機是裡面的東西,參加晨禱是外在的行為,若我們不是發自裡面對神的渴慕,果效是有限的。


二、愛的內涵和光輝(4-7)

愛展現出來像甚麼?這不是男女之間的愛情,也不是朋友之間的愛,是屬神的愛,就像《約翰福音》三章16節所講「神愛世人」的愛。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13:4a),別人一直冒犯我,我覺得受傷,可是要忍耐,而且要恆久地忍耐。耶穌說,我們要饒恕人七十個七次,難道在第四百九十一次就不饒恕嗎?不是的,七十個七次是完全的饒恕,不單是忍耐,還有恩慈,雖然他常常傷害你,你卻恩待他,這就是恆久的忍耐。耶穌在十字架上仍為人代求,祂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23:34b) 這就是恆久的忍耐。我們忍耐不夠,其實就是愛不夠,耐心就不夠。

「愛是不嫉妒」(13:4b),忍耐的對象就是冒犯你的人,嫉妒的對象是比你好人,對比你好的人,你看不順眼,甚至想把他消滅,把他殺死。在《創世記》第四章,約伯和該隱向神獻供物,神稱讚約伯,該隱就生氣了:我們兩人都獻祭,為甚麼只有你被讚賞?我不如把你除掉,神就只能愛我,只會稱讚我,因為沒有第二個人了。這就是嫉妒。愛的展現就是可以忍耐別人的冒犯,能夠欣賞別人比自己好。「愛是不自誇,不張狂」(13:4c),這是對自己而言,就是不誇耀自己,不吹噓自己。這裡講的是不同層次:忍耐是別人傷害我,嫉妒是別人比我好,自誇是我比別人好,這些都是人際之間的問題。

「不做害羞的事」(13:5a),就是不做見不得人、怕別人知道的事。愛包括光明正大,可以敞開自己讓人知道。「不求自己的益處」(13:5b),這是也內在動機的問題,相對自誇是外在的問題。我們可以講得很漂亮,但都是為了自己。愛是利他的,不是利己的。「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13:5c),不翻舊賬,別人比我們好,我們表面都可以的,可是我們裡面怎樣想呢?「不輕易發怒」的發怒是動詞,就是不輕易被人激怒,這也是愛的展現。

「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13:6) 不好的事我們不要,要追求神的美善。「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13:7) 包容有遮蓋和承擔的意思。屬下做錯了,我們去善後承擔,對朋友也是一樣。這樣我們就能成為領袖。世界講話的方式就是一味去挑剔和質疑對方的動機,覺得別人總是別有用心,但愛是凡事相信,我相信你是好意,不是故意的,這樣的思想方式需要長期操練。試想想,別人撇下工作來做同工不是為了欺負你,所以我要相信對方是善良的,這是很重要的信念。「凡事盼望」,是正面的思想,這個人現在雖然不好,但我相信他會變好,這是正面的期待,當我們這樣期待,人會照著我們的期待來回應我們。正面的期待是愛很重要的發揮,然後就是凡事忍耐。


三、愛的永恆(13:8-13)

「愛是永不止息」(13:8a),這是愛的永恆性。「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13:8b) 將來在天上就不需要有先知的恩賜,因為大家都可以直接與神溝通了。我們在天上不停地敬拜,敬拜神是永永遠遠的。將來也不需要方言的恩賜,方言可以傳福音,帶下啟示,這些在天上都不需要。我們的知識是有限的,只有耶穌是完全的,當耶穌來到一切都搞定了。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13:13) 只有愛是直到永恆的。神對我們說話,我們信靠神的話往前走,這就是信心,是很重要和寶貴的,但將來到了天上就不需要信心了。盼望也是一樣,在地上等候不好的變為好,但在天上就不用了。

愛很重要,我們從兩個方向去理解。首先,愛是給出去的。有得才可給,有很多愛才能給別人很多愛,愛給光了就沒有愛了。所以要思想神對我們的愛,除非我們得的夠多,否則我們給的也會很有限。我們也要學習感恩,不單神愛我,父母愛我,主管愛我,小組長也很愛我,當我們常常感恩,就知道自己是一個很幸福的人,我就可以給出去。如果我們只是整天思想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愛,有時候會想得不夠突破,因為我們對十字架的愛需要年日的增長才會慢慢體會得更多。但如果我們常常感恩,我們就能領受更多的愛。

另外,愛會越給越多,因為愛是需要流動的。當我們越給出去,心裡越喜樂,所以我們要有領受,也要給予。我們養育小孩的,透過與孩子的互動,更能體會神對我們的愛和忍耐。張牧師養狗又是不同的層次,小狗只安靜地趴在那裡就會得到讚賞,就是一條好狗。我們不會期待狗作些甚麼,只是愛牠,我們從人與狗的互動,可以思想神與人的關係,我們不能靠自己的好表現去討神喜悅。


禱告及回應

親愛的主耶穌,幫助我們更多體會祢十字架上的愛,使我們能認識更多,領受更多,感恩更多,從而給出去更多。阿們!■【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