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 列王紀上16章

亂世見神權


前言

這一章是以色列的大混亂,當亞撒在南國作王時,北國不斷發生流血政變,軍事強人不斷篡位奪權。這裡歷四個朝代,六位君王,每個朝代差不多是軍事政變而得,而南國亞撒統治四十一年間,北國反是民不聊生,百姓活在軍政混亂的艱苦歲月中,有權勢者奪財利;但仔細看,從神透過先知耶戶對巴沙的話作始(16:4) 及最後一節(16:34) 應驗約書亞之所言,皆看見並聽到,縱使在歷史大混沌中,神的話語仍在歷史中發生果效。作為對每位君王之評定和審判,記錄聖經的史學家以神的眼光穿透其中,祂仍在歷史中掌權。


一、巴沙的審判 (16:1-7)

當時以色列定都得撒,這個朝代是巴沙及其子以拉作王;而之前是耶羅波安及拿答作王,神藉先知耶戶評定:「耶和華的話臨到哈拿尼的兒子先知耶戶,責備巴沙和他的家,因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一切事,以他手所做的惹耶和華發怒,像耶羅波安的家一樣,又因他殺了耶羅波安的全家。」(16:7) 北國列王之記載,以耶羅波安鑄造金牛犢罪行而串連成本章脈絡,各君王不能倖免不受其影響。


二、心利之叛變 (16:8-14)

正當以拉醉酒時,這軍事強人心利,掌管一半戰車的,趁機把他殺死篡位,作王稱帝後即殺滅巴沙全家及其親屬友人,應驗先知的話:「心利一坐王位就殺了巴沙的全家,連他的親屬、朋友也沒有留下一個男丁。心利這樣滅絕巴沙的全家,正如耶和華藉先知耶戶責備巴沙的話。這是因巴沙和他兒子以拉的一切罪,就是他們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裏的那罪,以虛無的神惹耶和華以色列神的怒氣。」(16:11-13) 使百姓陷在那罪,隱晦地指的是從耶羅波安造金牛犢所引起的罪,他不單建廟,還在伯特利和但設金牛犢讓百姓供奉,指這金牛是領我們出埃及的神。耶羅波安錯誤地引導百姓,指拜金牛犢就是敬拜耶和華,這是陷百姓於罪中,人們以為是向耶和華獻祭,其實是敬拜偶像。


三、暗利之興起 (16:15-28)

心利只作王七天,被另一軍事強人暗利奪位,而他自己則自焚而死,心利所犯的罪與耶羅波安所犯的同樣連繫,「這是因他犯罪,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行耶羅波安所行的,犯他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裏的那罪。心利其餘的事,和他背叛的情形,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16:19-20) 並連繫上同是背叛而作君王。而暗利作王後,則遷都至撒瑪利亞,國民分成兩半,各自擁戴心中的王,可以想像當時以色列有多混亂。他的成名是造城在撒瑪利亞,但他的罪比其他王更甚,「暗利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比他以前的列王作惡更甚。因他行了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所行的,犯他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裏的那罪,以虛無的神惹耶和華以色列神的怒氣。」(16:25-26) 人們把耶和華指為金牛犢,神很憤怒,以虛無的神代替真神耶和華。


四、更壞的君王 (16:29-34)

暗利兒子亞哈接續這朝代作王,沒有流血,平安過渡政權,但是從另一角度看是更壞,「暗利的兒子亞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比他以前的列王更甚,犯了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所犯的罪;他還以為輕,又娶了西頓王謁巴力的女兒耶洗別為妻,去事奉敬拜巴力,在撒馬利亞建造巴力的廟,在廟裏為巴力築壇。亞哈又做亞舍拉,他所行的惹耶和華以色列神的怒氣,比他以前的以色列諸王更甚。」(16:30-33)「謁巴力」即巴力是活的,他把整個北國轉離耶和華,投向迦南的偶像,並為巴力築壇,還有女神亞舍拉,是巴力之妻,與生殖有關,亦即天后一類。他把迦南信仰替代耶和華,惹動以色列神的怒氣;在此景況下,神另外預備先知以利亞、以利沙,為要扭轉以色列的屬靈景況。亞哈更漠視神話語之咒詛,重修耶利哥城,從而使修築的人面對咒詛。

在北國面對諸多事情時,南國亞撒平安作王四十一年,相比下,可見敬拜真神耶和華與敬拜偶像之差別,北國歷經四個朝代、六位君王,他們拜金牛犢不能救他們,雖然本章沒提及,但作者似不想再提其名;古代金牛代表財富,農業社會牛代表生產力、資本,另也代表生殖能力,祝福地土有豐厚收成,人以此為神明拜牠;古代腓利基字母“A” 就是牛角倒轉形狀,古希伯來文的首個字母也是牛角形狀,牠代表財富,但財富也帶來人的焦慮,兩者常相連一起。更多財富的也帶來更多焦慮,如香港市民因強積金而使我們進入投資市場中。「耶和華所賜的福,使人富足,並不加上憂慮。」(箴10:22) 財富也帶來權力,以色列不斷產生爭權奪利,有權力後又帶來貪婪,人若追求這些,就沒有感恩祭、平安祭,從而孤兒寡婦、利未人的供應也落空,故北國的利未人無人供應給他們,金牛犢的貪婪、財富權力的追求,是陷百姓在罪中的那罪,影響整個北國民生安寧,反觀南國的亞撒帶領百姓敬畏耶和華,南北兩國有很大差別,不以耶和華為神的,面對許多爭戰和憂慮。我們是否相信神會供應給我們,眷顧我所須,還是靠金牛犢呢?


禱告及回應:

感謝神是我們的依靠,金銀財寳不能替代與祢的關係,權柄也從祢而來,得著祢勝過一切;主啊,我單單愛慕祢,相信祢的話必定成就,願我有受教的耳,跟從祢,愛慕祢,奉主之名,阿們!■【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