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

經文:以賽亞書9:1-7, 馬太福音4:12-25

教會舉行沙灘浸禮,第一是要顯明耶穌基督的救贖、他的降生與他的再來。第二是要顯明這「不能震動的國」已經來到,受浸的人都要進入神的國,得著喜樂和平安。地上的東西都會過去,包括歲月和健康,這是我們留不住的。大地會震動,國家會震動,金融體系會震動,這一切都會震動,唯有神的國不會震動。

先知以賽亞在公元前七百年預言:那受過痛苦的必不再見幽暗,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住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們(賽9:1-7)。「不能震動的國」臨到時,在黑暗中的人會看見大光。當時以色列分南北兩國,預言說以色列要滅亡並且要亡於亞述帝國,那時亞述帝國要入侵,來到西布倫和拿弗他利地,就是耶穌基督年代的加利利地迦百農,在那裡有殺戮。亞述帝國把以色列人擄走和殺戮,全地面對毀滅。先知以賽亞在以色列亡國前已預言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以色列人會陷入痛苦中且被仇敵擄掠。但先知預言到了一個時候以色列人不再見黑暗,有大光照耀,耶和華的榮光要照耀他們。以色列後來亡國,經過幾百年,來到耶穌基督的年代(馬太福音第4章),當時耶穌出來傳道,他看見施洗約翰下了監。那時施洗約翰是被希律王抓去坐牢,希律王預表黑暗權勢。那時,希律王所管轄之地就是西布倫和拿弗他利地。耶穌看見施洗約翰坐牢,整個加利利面對黑暗的權勢,於是聖經記載耶穌就退到加利利,離開拿撒勒往迦百農去,住在迦百農這靠近西布倫和拿弗他利邊界的地方,正是七百年前先知以賽亞預言所在的地方。在死蔭之地有大光要照耀,耶穌就是要應驗這個預言。

耶穌說他是神的兒子,他來到就是神的國臨到。所以耶穌住在迦百農這地,在那裡服事。「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西布倫地,拿弗他利地,就是沿海的路約但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那坐在黑暗裡的百姓看見了大光,坐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發現照著他們。』」(太4:14-16) 在黑暗中耶穌基督成為那大光,他祝福那裡的人,這就是先知以賽亞預言的應驗。耶穌這樣宣告和服事的時候就是神的國臨到。神的國臨到第一個讓我們看見的就是大光,所有的人都在黑暗和痛苦裡面,但耶穌成為他們的光。黑暗代表死亡、痛苦、焦慮、沒有光明、盼望和出路,但耶穌在黑暗中就是光,所以在黑暗當中有突破。而活在這光裡頭是不能被奪去的,因為神是真光,神會帶領我們直到永遠,甚至聖經裡面應許到末日的時候、到新天新地耶路撒冷的時候,我們不再靠任何燈光,耶和華要作我們的光。神的國臨到就是光的臨到,每一個人的心思意念都是聖潔的,裡頭沒有黑暗,不再幽暗,不再痛苦。在神的國度,我們的生命必定越來越光,義人的路好像晨曦越走越明。

當看見大光之後,神要折斷我們的重軛,讓我們興旺起來。各式各樣的罪和捆綁纏繞我們,但神告訴我們當神的國臨到,會在黑暗中看見大光,當真光帶我們來到神的面前,來到教會,來到有聖靈有能力的教會,神要把你的重軛折斷,勝過一切的罪和轄制。並且神要使你加增,「使這國民繁多,加增他們的喜樂」(賽9:3) 繁多就是加增的意思,喜樂要加增,是神所給的,是仇敵不能奪去的。神的國臨到叫我們脫離轄制,進入豐盛和喜樂裡,而且賜給我們的平安都是仇敵不能震動的。

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賽9:6),先是救主來到,神的國臨到,這救主行事奇妙,作事有策略,是聰明是智慧是全能,他的政權與平安必加增無窮,在他裡面有平安。他必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他的國,以公平公義使國堅定穩固。所以神的國臨到又叫我們得著政權與平安,因為神是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奇妙策士。

耶穌建立的國度是平安的國度,是有能力有權柄的國度。今天我們進入這國度,我們同樣領受這國度的權柄、能力和平安。當我們承受神的國,我們是與耶穌基督一同坐在寶座上治理他的國,與他一同作王,我們是對土地有權柄的,土地要為我們效力。

神要把一切的祝福都加給我們。「耶穌就傳起道來,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4:17)就是神的國,不能震動的國度已經到了,你們應當悔改!悔改是不再追求那可以震動的國,不再追求那些在世界會朽壞的東西,不再追求走這個世界的道路,因為這些都會過去。悔改,起來跟隨耶穌,當你越跟從越往前行的時候,你會成為一個屬靈的巨人,因為你的心和神的心連在一起,神的榮耀、權柄、能力、平安和喜樂都加在你身上。

當我們得著這些不能震動的恩典、權柄和能力之後,要起來感恩事奉。「當時他的聲音震動了地,但如今他應許說:再一次,我不單要震動地,還要震動天。」(來12:26-28)這「再一次」的話,是指明被震動的,就是受造之物都要挪去,使那不被震動的常存。所以我們既得了不能震動的國,就當感恩,照神所喜悅的,用虔誠、敬畏的心事奉神。我們要感恩事奉神,常常感恩,因為神用一切的美物叫我們所願的得以知足,神用厚待我們,把最好的賞賜給我們。▇【張恩年牧師2009年10月11日主日崇拜講道,內容經編輯組葉秀儀摘錄、黃笑嫻修訂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