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

經文:約翰福音7, 8:1-2

一、今日環境遇艱難(約7章)

在約翰福音第七章,耶穌生命遇到很大的艱難:

1. 親人的不信 v.5
提到他從小就認識的親兄弟,親眼看到耶穌所做的一切,卻告訴他:「我不相信你。」這是很傷害人的,特別是你的家人不相信你時,你會很難過。

2. 中傷和誤解 v.20
眾人看見他所做的,都說:「你是被鬼附著了!誰想要殺你?」耶穌說他是永生神的兒子,他靠著聖靈趕鬼、醫病,行異能,但是所有人都說他是鬼附的,耶穌差點要向人自辯,所以你可以看到別人對他的中傷和誤解。

3. 眾人的怒氣 v.23
「人若在安息日…,你們就向我生氣嗎?」耶穌不是要面對一個人的怒氣,而是面對眾人對他的發怒。

4. 死亡的威脅v.1, 25
「…因為猶太人想要殺他。」及「耶路撒冷人中有的說:這不是他們想要殺的人嗎﹖」耶穌作了很多美好的事,但是人卻要他死。

5. 差役的捉拿 v.32b
「…祭司長和法利賽人就打發差役去捉拿他。」因為耶穌所講的,跟他們的不同,而且耶穌常責備他們虛有其表,所以這些宗教領袖恨惡他,想捉拿他。

6. 紛爭的箭靶 v.43
耶穌成了紛爭的箭靶,「眾人因著耶穌起了紛爭。」吵架的矛頭都指向耶穌。

7. 身份被否定 v.41, 52
「有的說:這是基督…沒有出過先知。」耶穌有君王和先知的恩膏,他是永生神的兒子,但在這裡他的身份卻被否定了。

二、明日挑戰需面對(約8章)

1. 聚集的百姓 v.2
耶穌今日要面對這個艱難,沒有把他打倒,還是勇於面對挑戰。「清早又回到殿裡。眾百姓都到他那裡去,他就坐下,教訓他們。」他的挑戰就是百姓來聽他講道,耶穌仍舊作他應該要作的,繼續教導。

2. 仇敵的試探 v.5
「文士和法利賽人、帶着一個行淫時被拿的婦人來…,你說該把他怎麼樣呢。」若回答是,就違反羅馬法律;若回答不是,就違反摩西的律法,猶太人就有借口拿石頭打死他,所以無論怎回答也是不可以的,這是關乎性命安危的試探和挑戰。

3. 人蒙蔽無知v.22, 43a
「耶穌又對他們說、我要去了…難道他要自盡麼。」即使講了半天,大家都不明白,耶穌忍不住說:「你們為甚麼不明白我的話呢…」他們是如此的矇蔽無知,耶穌所面對的就是這樣的人。

4. 領多人信主 v.24, 30
耶穌還需要領很多人歸主,「耶穌說這話的時候,就有許多人信他。」雖然大家都不知道他在說什麼,但還是因他所講的相信他。

5. 死亡的威脅 v.37, 40, 59
耶穌仍要繼續面對死亡的威脅,「你們卻想要殺我…」;「現在你們卻想要殺我…」;「於是他們拿石頭要打他…」。

6. 人不行真理 v.44
耶穌面對相信天父的人卻不行真理,縱然我們是屬神的,相信耶和華是永生神,但他說的真理我們卻不遵守,當中仍有很多人活在罪裡。

7. 被輕慢誤解 v.48, 49, 52
他被人輕慢和誤解,前面他所遇到的,是人說他被鬼附。約8:48-49「我們說…,你們倒輕慢我。」到了約8:52「猶太人對他說、現在我們知道你是鬼附著的。」無論耶穌說甚麼,人完全聽不進去。困難是沒有改變的,耶穌面對艱難卻沒有逃避,也沒有任何負面思想。耶穌沒有發怒,鬧著說要拉倒!也沒有放棄為他們上十架。很多時候困難使我們有負面想法,鬧情緒。耶穌在艱難中是靠著甚麼來繼續往前走的呢?

a. 順服天父 v.28
耶穌說:「…我說這些話乃是照著父所教訓我的。」不是天父先祝褔他,他才回應。耶穌說他做每一件事,都不是憑著他個人的喜好,乃是照著父所教訓的,無論環境多艱難,單單為了順服天父。

b. 討神喜悅v.29
耶穌是討神喜悅的,「那差我來的…作他所喜悅的事。」耶穌能夠繼續往前,因他知道他作討神喜悅的事,天父就會照著經文所應許,與他同在,不撇下他。

c. 相信到底 v.50
「我不求自己的榮耀,有一位為我求榮耀定是非的。」可能你生命中有艱難,要相信到底,將一切交給祂,這是向神的信心。

三、耶穌卻往橄欖山

1. 眾人選擇回家 v.1
「各人都回家去了;耶穌卻往橄欖山去」,眾人選擇回家,因為家使我們有安全感,在艱難中我們很容易選擇我們習慣的方式去面對,這些都是眾人逃避的方法。

2. 耶穌選擇上山 v.1
耶穌選擇橄欖山,第一,橄欖山是耶穌常常懇切禱告和領受啟示的地方;第二,這裡是他安息在天父懷裡的地方。第三,橄欖山將會是他被接升天的地方。橄欖山是耶穌能直達天父的管道,這就是耶穌面對艱難時仍能保持平靜安穩的原因。他的艱難不比眾人少,他的動力是因為他有橄欖山,他安息在天父懷裡的地方、是直達天父的管道、是走上他命定的地方、是艱難時他大聲流淚禱告的地方、是他每一次禱告神賜下話語和啟示的地方。弟兄姊妹,我們必須面對艱難,這就是人生,然而神卻期望我們往橄欖山去。許多人選擇回家的路,選擇你過去的方式,但今天耶穌邀請我們跟他上橄欖山。弟兄姊妹你的生命一定需要有橄欖山。▇【董月蘭牧師2009年10月25日主日崇拜講道,內容經編輯組徐隆恩、黃笑嫻修訂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