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呼召
(1) 對神的國度過度悲觀 (v.1-4)
「當烏西雅王崩的那年,我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v.1),以賽亞看到這異象,相信必是在禱告的時候,神的榮耀才臨到。在這時,以賽亞在想什麼? 他為何會看到這異象? 以賽亞是從烏西雅王時代開始成為先知,當時國家強盛,但烏西雅王心高氣傲,後來王得大痲瘋,而且不被醫治而死掉,局勢就開始滑落。當烏西雅王崩的時候,相信以賽亞一定是很失望,因為這國家曾被神如此的使用,但現在卻被神審判。不過神讓他看見這個異象,意義是要他知道,當在地上的寶座毀壞後,天上的寶座是仍然長存的。有時我們對所處的環境感到極度悲觀,如以賽亞會覺得自己的家已經完了,但神要我們知道,不要為地上的失望,因為天上的寶座是長存的。
(2) 當人認罪神就赦免 (v.5-7)
從第一章開始,以賽亞已經在駡以色列人,因為人民和君王都是敗壞,不過他好像是置身事外。神的確把啟示給他,他所責駡的內容都是對的,像第五章的六禍,但原來第七禍就是以賽亞自己:「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v.5)他發現自己好不到哪裡。相信以賽亞對這個時代很失望,因地上的寶座傾倒,而且神說全地的民都是敗壞的,有很大的災禍;所以他過度悲觀,並對事物過度置身事外。這是以賽亞身處的時代所反映出來的心態光景。但當人認罪時,神就會赦免;人覺得有問題,但神會來讓我們看見天上寶座的穩固,並且當人認罪,祂就赦免一切過犯。
(3) 人看環境神看器皿 (v.8)
神發出問題「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v.8) 人看到的是環境的問題,但神看到的是器皿。再壞的環境,對神來說,只要有好的器皿,都可以改變,帶來復興。相反,沒有好的器皿就沒有復興,即使環境多好。神要的器皿有以下特點:
(a) 禱告的器皿 – 神一對一直接呼召以賽亞,他在神的眼中是一個很大的器皿;神的寶座向他顯現,證明他是個常常禱告的人。
(b) 願意認罪的器皿 – 他看到自己的問題後,就向神認罪。
(c) 願意委身的器皿
在每個時代都是一樣的缺乏器皿,在國度的托展是需要器皿的;其實環境差不是問題,有誰願意才是問題。
(4) 不容易有果效的事奉 (v.9-13)
以賽亞回應這個呼召後,神對百姓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要使這百姓心蒙脂油,耳朵發沉,眼睛昏迷;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裏明白,回轉過來,便得醫治。」(v.9-10) 就是對以賽亞說這是一個困難的事奉,因為百姓必定不會聽從;他得到的是一個不容易得著果效的事奉。所以他問神這沒有果效的事奉要做到什麼時候呢,神的回答是「直到城邑荒涼,無人居住,房屋空閒無人,地土極其荒涼。」(v.11)這是以色列被擄的情況,但縱然是這情況,百姓仍是不聽從。
若果效如此差,那為何還要做呢?這是我們與神不一樣的想法,因神會覺得,即便如此,仍然要做,因為神愛所有以色列人,神也愛我們。就算全地都沒有果效,只要有一兩個人因此得醫治,神仍是覺得是值得的。此外,即便所有樹都被砍光,但根仍在(v.13),餘種是仍存在的,盼望是仍在的。以賽亞就靠兩句話成為他一生事奉的支持。
禱告和回應:
求神使我們成為可以用的器皿。我們要向神認罪,因為我們常心口不一,常說誇大、淫詞、妄語,彼此爭競論斷,體貼肉體,不信驕傲,犯罪得罪神。若被神呼召成為代禱者,對禱告有負擔的,要來到神面前自潔,求神潔淨我們;也求神把禱告的負擔加添給我們。我們要告訴神,我們願意成為器皿,願意更多的禱告,為自己、家人、教會、香港守望。一切願意回應神呼召的站起來,告訴神「我在這裡,請差遣我」,縱然不配,仍願意付上一切代價回應神。■【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