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皿與轉化
前言
約拿書第三章,我們驚訝本來要面對滅亡的尼尼微城竟然可以被扭轉,這個被神宣告惡貫滿刑的大城,因著悔改蒙神憐憫。當中我們看到約拿,成為神所用的器皿,讓一個國家的命運經歷翻轉。
「耶和華的話二次臨到約拿說」(v.1),既然有「第二次」,那必定已有第一次。弟兄姊妹,神對我們說了第幾次,我們才肯順服、才肯聽從呢?人總對神的僕人有一種觀念,就是覺得他們是完全的,當然,神在揀選我們前,已清楚知道我們根本並不完全。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神如何使用器皿轉化城市。
一、 約拿
1. 悖逆的器皿
從約拿書第一章開始,神已吩咐約拿往尼尼微大城去。尼尼微在以色列的東邊,然而約拿卻起來,逃往西面的他施去躲避耶和華。曾經有一次,我邀請門徒陪同外出服事,然而,他們一再推辭。加上以往已推卻很多次,因此我心想:「那以後也不再邀請你們去了。」後來他們打電話向我道歉,我便釋懷,往後繼續邀請他們。我們在權柄眼中、在神眼中,是不是一個好用的器皿呢?我們是否都可以讓神,讓權柄用我們用得舒服呢?從約拿身上,我們看見,即使約拿悖逆,不是好用的器皿,神都一再給他機會,並二次向他說話。
2. 經歷管教的器皿
「然而耶和華使海中起大風,海就狂風大作,甚至船幾乎破壞。」(1:4) 神興起環境讓約拿知道不可再倚靠自己。求神給我們一個眼界,就是感謝神出手管教我們。因為管教來到,代表神要使用我們,仍給機會我們。
3. 經歷救贖的器皿
「耶和華安排一條大魚吞了約拿,他在魚腹中三日三夜。」(1:17) 約拿開始明白救贖的主權也是在耶和華的手中。當我們經歷神的愛,知道自己是個蒙恩的罪人時,我們也就容易給人恩典和機會。「約拿便照耶和華的話起來,往尼尼微去;這尼尼微是極大的城,有三日的路程。」(v.3) 本來三日的路程,「約拿進城走了一日,宣告說:『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v.4) 人便快速悔改。弟兄姊妹,今天值得我們思想的是,我們把神的命令放大還是縮小呢?我們把神所托付我們的工做到最好,還是只是剛好達標,達到最低要求而已?
縱然約拿不好用,縱然我們有很多軟弱,神仍然使用。在這裡我們看見,雖然約拿不好用,但帶來的轉變和果效已經這麼大,如果我們好用一點,帶來的轉變豈不是更大嗎?弟兄姊妹,事實上我們不比約拿好,神的話臨到約拿二次,他便聽從,那麼我們又要神說多少次,我們才願意順服聽從?
二、 尼尼微人 ─ 沒有名字的器皿
「尼尼微人信服神,便宣告禁食,從最大的到至小的都穿麻衣(或譯:披上麻布)。」(v.5) 災難臨到,人就悔改。然而這裡沒有任何一個尼尼微人的名字被記載,但他們一同禁食、披麻蒙灰,人數不斷加添,最後這信息傳到王的耳中。
三、尼尼微王 ─ 謙卑的團隊
「這信息傳到尼尼微王的耳中,他就下了寶座,脫下朝服,披上麻布,坐在灰中。」(v.6)當尼尼微王在神面前大大謙卑,為罪痛悔,神就可以動工,復興就可以發生。約拿讓尼尼微人信服神,達至王的耳中,讓屬靈的影響力不知不覺的增加。
從前我在中學教書,教職員超過六十人,當時我只是一位寂寂無名的教師。而我總愛騰出幾天的午飯時間,坐在學校的小禮拜堂裡安靜,其實不知為了甚麼而坐著,但奇妙的是神也會帶領不同的學生前來,與她們一起聊天分憂。數星期前我獲按牧,有昔日的學生前來到賀,並送上書籤,當中的一字一句,喚醒了我過去教書的回憶,原來某年某月某日是我帶領她們決志的,還有些片段我更已經忘記。弟兄姊妹,即使我們是無名的,但當我們在一個地方忠心服事,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成為被神使用的器皿。
第五節提及災害、逆境的發生,換來人對神的信服和悔改。災害讓人思索將來,危機可以化為轉機。「他又使人遍告尼尼微通城,說:『王和大臣有令,人不可嘗甚麼,牲畜、牛羊不可吃草,也不可喝水。』」(v.7) 這裡我們看見,王和大臣一同下令,並不像以斯帖記中亞哈隨魯王自己一人下旨,這裡所指的是一個團隊。團隊的力量是大的,有合一的團隊,國家才可復興。烏干逹就是這樣的一個城市,整個政府的核心團隊都是基督徒,並將國家奉獻給神一千年,宣告要被基督使用。願我們一同為香港祈禱,不但把自己的家庭獻給神,也把香港的主權奉獻給神,求神為香港帶來復興。
禱告及回應:
施恩的主,我們感謝你,感謝你對我們從不改變和永不放棄的愛,感謝你一再給我們機會回轉悔改。今天我們同心為香港祈禱,我們願意把香港奉獻給你,成為事奉永生神的城市。■【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