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
前言
哥林多前書第十章,保羅對哥林多教會談論吃祭偶像之物的事。「凡事我都可行」是哥林多教會信徒的信念,他們普遍認為決志信主已能得救,再加上受到「二元論」的影響,因此衍生出「享樂主義」,繼而放縱情慾。他們自以為高舉自由,其實是濫用自由,顯出他們非常血氣、敗壞。保羅因而指出「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10:23) 提醒弟兄姊妹不要濫用自由,倒要凡事求別人的益處。
一、受洗的人非必然得救 (10:1-13)
「弟兄們,我不願意你們不曉得,我們的祖宗從前都在雲下,都從海中經過,都在雲裡、海裡受洗歸了摩西……但他們中間多半是神不喜歡的人,所以在曠野倒斃。」(10:1-5)
以色列人過去曾受洗歸了摩西,又蒙神引導他們行走,然而最後卻因他們的悖逆而倒斃在曠野。聖經記述「信而受洗,必然得救」,保羅強調受洗的人並非必然得救,而是必須先對耶穌有真正的信心,才能受洗得救。保羅亦指出吃靈食、喝靈水的人也不一定能得救。信心必須經過考驗,才能顯出人是否對神有「真正的信心」。
「他們遭遇這些事,都要作為鑑戒;並且寫在經上,正是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所以,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10:11-12)
保羅藉以色列人倒斃曠野的歷史,向哥林多教會提出五項鑑戒,免得他們跌倒。
1. 不要貪戀惡事
昔日可拉一黨聚集攻擊神的僕人,神裂開地面把他們都消滅了。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分門結黨,並且彼此論斷,又敵擋神的僕人──保羅,正犯了當年以色列人的罪。
2. 不要拜偶像
以色列人在神面前坐下吃喝,起來玩耍。其實這是祭祀偶像的方式,以色列人也鑄造牛犢代替神,他們自以為是敬拜神,其實是拜祭偶像。哥林多教會將世界的價值觀帶進教會,使教會世俗化。他們以自己的方式敬拜神,其實與昔日的以色列人無異。
3. 不要行姦淫
當以色列人於什亭與摩押女子行淫後,便隨從跪拜她們的偶像。行邪術、交鬼的根源多與行淫有關,哥林多教會放縱情慾,與廟妓行淫,正是使他們落在與偶像連合的網羅的主因。
4. 不要試探神
很多試探都是出於肉體,以色列人因為體貼肉體,因而屢次試探神。哥林多教會體貼肉體,因此也容易落入這試探當中。
5. 不要發怨言
以色列人因為不信神,因此向神發怨言,由此顯出他們對神並未有真正的信心。
二、 要逃避拜偶像的事 (10:14-33)
「我乃是說,外邦人所獻的祭是祭鬼,不是祭神。我不願意你們與鬼相交。你們不能喝主的杯又喝鬼的杯,不能吃主的筵席又吃鬼的筵席。」(10:20-21)
保羅指出無論是與廟妓行淫,或在廟裡吃喝,其實都是祭祀偶像的一種方式。當我們進入這些地方,無論是作屬靈爭戰或任何事情,其實在靈界已對我們產生影響。因此,若沒有主的吩咐,我們不應隨便進入、經過這些地方。如有必要,也需要以方言禱告、屬靈軍裝、潔淨禱告等保守自己。弟兄姊妹,屬靈的事是輕謾不得的,我們要對靈界的事敏銳。
「凡市上所賣的,你們只管吃,不要為良心的緣故問甚麼話,因為地和其中所充滿的都屬乎主。」(10:25-26)
由於整個哥林多城都充斥著拜偶像的事,祭偶像之物隨處可見,甚至市上所賣的食物,也有不少是祭過偶像才送到市場去售賣。因此保羅提出「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指出地和其中所充滿的都屬乎主,所以都能夠吃。然而他亦提醒哥林多教會的信徒,雖然凡事都可行,但必須以造就別人,求別人的益處為原則。若因食物而叫人絆倒,我們寧可不吃。
禱告及回應:
求主幫助我們凡事以造就別人、求別人的益處為優先;求主幫助我們對付舊我,煉潔生命,在基督裡建立真正的信心。■【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