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 列王紀上22章

亞哈王一生的總結


前言

《列王紀上》第二十二章記述亞哈王已經走到大結局,是對亞哈王一生的總結。亞哈王是個特別的王,因為他生平的篇幅很長,相反許多王都只是記載一至兩章,然而,亞哈王在這裡卻被放大出來,共有六章,特別是他的死,他的死非常的悲慘。神用這麼長的篇幅描述亞哈王,其實是別有用心的,因為我們許多人都像亞哈王。


一、亞哈王的結局 (22:1-40)

聖經的描述非常特別,十八次提到以色列王,然而在亞哈的名字出現時卻不提王,這值得我們思想。「到第三年,猶大王約沙法下去見以色列王。」(22:2) 「猶大王約沙法」是王的名字及其尊稱。這裡提及以色列王,卻故意不提名字,特地為這一章定了一個主要的調子。除了第四節「亞哈問約沙法說:」(22:4a) 這裡有提名字卻沒有記載他是王;第20、34、39、40節也提及亞哈,可是你會發現,亞哈名字出現時卻沒有冠上以色列王的尊稱。惟一一個地方提及亞哈和以色列王是第41節。在整個大場景的描述是這樣,這是二十二章的表達手法,就是說亞哈不像王,有王的身分卻沒有王的位格,沒有意見也沒有行使權柄。

這點從以利亞找亞哈王開始已是這樣,他在信仰上一直沉默、不表態,讓以色列民也不表態。昨天講到拿伯的園子,反映他在政治上也不表態,由太太作決定,並且嚴重到所有人都知道。信仰如此,政治如此,今天在軍事上也是如此。「亞哈問約沙法說:『你肯同我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嗎?』約沙法對以色列王說:『你我不分彼此,我的民與你的民一樣,我的馬與你的馬一樣。』」(22:4) 今次竟然是亞哈所發動的,聖經卻沒有把他當作王處理。他在軍事上,偷偷的表態和上陣,改裝上陣就要扮成不像王一樣,所以要改就要改到底;然而一個國家的君王,卻穿著二等兵的服裝。我們推測他不敢用真面目,或許因為怕死,或許受先知的影響,但最後他仍被亂箭射死。在各個層面,無論是信仰、政治、軍事上,亞哈王都不表態,我覺得這是神今天要提醒我們的。

1. 先知的問題

「於是以色列王招聚先知,約有四百人,問他們說:『我上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可以不可以?』他們說:『可以上去,因為主必將那城交在王的手裡。』」(22:6) 四百人剛好是餘下的亞舍拉先知的數目。然而有先知說:「因為耶和華必將那城交在王的手中。」(22:12b) 似乎又有耶和華的先知在裡面。「基拿拿的兒子西底家前來,打米該雅的臉,說:『耶和華的靈從哪裡離開我與你說話呢?』」(22:24) 所以西底家也應該是耶和華的先知,總之各大門派的先知都有,共四百人。

「所有的先知都在他們面前說預言。」(22:10) 四百個先知的陣容好像很強盛,各大門派的高手都有先知預言的能力;但聖經說,有兩三個人說預言,其他人就該閉口,所以這裡是反面教材,因為先知不用那麼多,我們求問兩三個人就可以了。


2. 亞哈

第8節反映以色列王討厭米該亞,因為他預言的內容總是負面的。如果我們想聽好聽的話就不要找先知了,當我們要聽真話的時候才找先知。因為第13節「那去召米該雅的使者對米該雅說:『眾先知一口同音地都向王說吉言,你不如與他們說一樣的話,也說吉言。』」(22:13) 證明他不是想聽真的,只是想聽好聽的。這就產生一個明顯的破口,這破口就要了亞哈的命。


3. 米該亞

第14節,米該亞表現得很勇敢,好像天不怕地不怕似的。前面說自己必然說實話,然而,第15節他說耶和華必將那城交在王的手中,他的說話似乎又不是實話。這讓我們懷疑先知是否害怕?當然是有可能。然而,在《以西結書》說,眾長老求問以西結,神告訴以西結,「耶和華在他所求的事上,必按他眾多的假神回答他。」(以西結書14:4) 我覺得這裡有《以西結書》的味道,就是知道王想聽好聽的,就告知他好聽的,讓他陷在自己心中的網羅裡;所以我們聽先知預言的時候,也要當心,例如一個人想要離婚,找不到好的藉口,他不斷找人為他先知禱告,人人都說不可以,然而當他繼續找下去,最後總會遇到一個說可以離婚的,然後他就按著這個說中他心中假神的預言去作。

接著連王都感到米該亞不說實話,所以「王對他說:『我當囑咐你幾次,你才奉耶和華的名向我說實話呢?』」(22:16) 然後米該亞說看見一幅天上的實景。為何四百個先知都被謊言的靈迷惑,除了米該亞,沒有一個可以勝過牠?我真的發現,王的破口帶來很可怕的光景,當國家的王被謊言的靈轄制,一般先知也不容易勝過,人民也自然會被謊言的靈迷惑。當首長貪污的時候,全國上下也是容易貪污的,所以我們要切實地為國家元首禱告。

這一大段描述亞哈的結局,最後亞哈王就按預言所說的死了。一個不表達立場的人最後會死的很慘;一個不下決定的人,人就為他下決定;一個不表態的領袖,神會讓他絕子絕孫。這是給我們很大的提醒,我們作領袖的、作主管的、作小組長的,要表態,也要有清楚的立場,讓公義得以被伸展出來。


二、約沙法王與亞哈謝王的身份 (22:41-53)

約沙法王與亞哈謝王正好是個對比,一個行神眼中看為正的事,另一個行神眼中看為惡的事。然而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效法他們的父母親。「約沙法母親名叫阿蘇巴,乃示利希的女兒。」(22:42b) 聖經特別記念他的母親,他又效法父親亞撒所行的道。當父母好,約沙法王就跟著好;相反,「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效法他的父母,又行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事。」(22:52) 亞哈謝王也是效法他的父母,問題是他的父母都行的不好,所以父母的影響是很大的。

這裡特別要提約沙法,「約沙法將他父親亞撒在世所剩下的孌童都從國中除去了。」(22:46) 他跟父母好的走,然而他又在這路上走得更前。我們不要每事都推到父母身上,孩子是可以判斷跟還是不跟,跟的話,又決定跟得有多遠。有的比父母更不好,人是有人的責任,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我們要發揮正面的影響力。不表態的父母,只會讓孩子死得慘,所以我們要在對和不對的事上勇敢表達自己的立場。


禱告及回應:

主啊,求祢幫助我們在對的事情上勇敢站出來發聲,為祢名的緣故,活出並伸展祢的公義。求主賜我們一顆禱告的心,燃點我們內心為國家元首禱告的火。奉主名求,阿們。■【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