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塑造生命
一、 生命中的苦難
《詩篇》中有多於三分之一的內容是哀歌,《詩篇》第十三篇是其中一首。大衛代表整個以色列民族的靈魂,這民族經歷過很多的創傷,藉大衛的禱告,可以舒發民族的傷痛。同樣,大衛的詩歌也成為我們的安慰,教導了我們在苦難中怎樣親近神。
這詩是大衛生命的申訴,他把自己的景況展現在神面前,這是禱告中重要的一個部份。一般人禱告,只知道自己要甚麼,卻不知自己是怎樣的人,又正在怎樣的處境中。說出自己的困難和掙扎後,便開始向神呼求,然後就以信心來信靠神,要相信神的救恩必會臨到,因為神的慈愛是可以倚靠的。最後,他可以用讚美來結束他的禱告。簡單來說是從哀傷到讚美,走出哀傷,就可以進入讚美,人生豁然而開。
當人在苦難中,生命會萎縮,變得自我中心。這種自我中心不是負面的,我們應該尊重苦難中的自我中心,因為苦難令人與外界隔絕,是無人會明白的,正所謂有苦自己知。平常健康的人有正常的人際關係網絡,但當人在苦難中遭受打擊,你的痛苦不易被人明白,就自然會自我中心,痛苦使人自我意識很強,強得完全掩蓋了其他的意識,有如牙痛一般的強烈,時刻繫於心上。
但痛苦對於生命的塑造非常重要,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自己。在痛苦未發生時,我們內心健康只因擁有一個健康的人際網絡,我們的眼目可以到處張望;但當人在苦難中,唯一可以相處的就是自己。人從外向的生活形態變得內向,被逼要面對自己,開始接觸到自己平日不會注意的部份,開始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和靈魂。認識自己真實的存在,以前會因別人的存在來介定自己的存在,別人對我好,我很受人歡迎,我就覺得自己有價值。一個健康的人際網絡讓我內心有平安和喜樂,但自己卻不一定認識自己,因為沒有足夠空與自己相處,接觸不到自己生命裡面的真實。苦難有如一棵樹,所有葉子都掉光了,既無花也無果,只剩下光禿禿的枝幹。蝴蝶、蜜蜂和雀鳥都不來訪,其他的小動物也全無蹤影,一切朋友關係都消失,這棵樹就開始認識自己,不再以自己的枝葉果子來介定自己的存在價值,開始留意自己的根部,認識更深層的自己,這是痛苦帶給生命磨鍊的重要部份,能使你認識自己,也能使你裡面剛強,於天地間重新尋回自己的位置。
痛苦中,人的關係網絡疏離,人生變得迷失,因為不單你自己難以承當,連身邊的人也同樣難以承受,人人都不期然地想避開你,真是有苦自己知。看看約伯,他最悲痛時,好朋友與他相擁而泣也只不過是七天,七天後就開始責備他不信和懷疑神,孤單一人是無可避免的,如此情境,人怎能不迷失方向和孤單呢?神造人是社群性的,當人有一個健康的人際網絡,就很有方向感,做事也得心應手,但當這網絡離散,你做甚麼都不順利,越來越孤單無助。我也曾經歷過這種情況,當時我常在沙田城門河邊踱步,原來很多人也同樣在踱步,都是失落的人。然後,我又發現在公車和地下鐵路的車廂裡,原來也有很多這類眼神孤單、憂愁的人。這是我以前不曾留意到的事,還以為人人都很快樂、很幸福。所以,苦難令生命打開新的眼界,發現很多人在苦難中掙扎,開始明白甚麼是心同感受。
二、 苦難中的申訴 (13:1-2)
本詩篇一開始,大衛把自己的真我毫無畏懼地敞開在神面前。人在苦難中,會問兩個問題,就是為甚麼和要到幾時(Why & How long),人猶如在網羅中,被圈在其中不能逃脫,最難過是不知何時終止。能看見盼望是重要的解藥,無盼望就很難走出來。因此,大衛問了四次「要到幾時」,苦難已成了他的煎熬,痛苦很久了,很想脫身,所以問了又問,開始臨近絕望,因為等得太久了。
苦難不是最可怕,最可怕是沮喪、灰心和絕望,看不見前景,人生停滯難前。「耶和華啊,你忘記我要到幾時呢?要到永遠麼?你掩面不顧我要到幾時呢?」(13:1)大衛當時不單表達其痛苦難耐,更是表達出他被神所忘記和棄絕,苦難不只使人際關係破落和解體,事實上神絕無忘記他,只是人際關係破落的投射,使得我們與神的關係同樣是疏離的,當中包含了對神的一份埋怨。面對苦難的人,需要別人無條件地接受他的埋怨,因為埋怨等於為已含膿的傷口放血,傷口不能一直掩蓋著說無事,像約伯遭受到打擊,只說:「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伯1:21)這是宗教的認知,他是在掩蓋傷口。但《約伯記》4至40章,約伯就不斷在申訴,他真正觸摸到其痛苦的深度。能夠申訴就是重新打開傷口,替傷口放血,這是醫治的第一步。不要用無敵的神學,或者無敵的信念,去否定和壓抑傷害,這對自己並不誠實。誠實就是在神面前打開傷口,告訴神你有多痛,甚至帶著埋怨也是可以的。其實埋怨是一種關係的指標,關係親密才會有埋怨,關係越親密和可靠,就越能夠表達出這份埋怨。神是不介意我們這種表達的,因為祂能夠承載你,知道你的需要。
弟兄能學會申訴很重要,弟兄的禱告常是功能性的 (functional),以為說了事情就會按所說的發生,但祈禱是關係性的 (relational ),要學會與神相交,不只把自己的需要告訴神,還要在神面前坦露自己,向神真誠表達感受,關係越深越有感情交流。有關係就是心靈有交流,親密就是有深度的交流,包括自己最痛、最辛苦的部份。大衛的禱告,教導了我們怎樣與神親密。這背後有一個秘訣,就是必須先學會與自己親密,才能與神親密。人藉痛苦認識自己的內心,也與自己親密,認識自己的真相,才能以這真相與神交流。這樣,我們與神就進入靈裡面的關係。
申訴與埋怨有分別,申訴是不帶任何情緒和指控的表達,只訴說你的景況;埋怨是帶著情緒和控訴的表達。在夫妻關係和男女的親密關係中要表達真實景況,是很難不帶情緒的。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不帶情緒和指控的表達,關係就有出路。哀歌教導了我們這種表達,讓我們可以與神相交。
「我心裡籌算,終日愁苦」(13:2a)痛苦的人會思前想後,要向自己的思想說停。
三、 苦難中的祈求 (13:3-4)
第3至4節,大衛由申訴到祈求,把自己的意願清楚向神表達,求神看顧他。我們心靈上的燈要被神點亮,眼目就有光明。三次「免得」,就知道他已到絕望的景況,很易就變得自我放棄、毫無鬥志、不再掙扎,仇敵就會喜樂。他求神不要讓他去到這種地步。
四、 從倚靠到讚美 (13:5-6)
「但我倚靠你的慈愛;我的心因你的救恩快樂。」(13:5)大衛的禱告已轉為信靠,「但」不是「but」,是「in spite of」,縱然我的情況如此,我仍然倚靠你。詩人的信心出現,是信心的語言,緃然景況不堪,我仍因祢的救恩快樂。信心不是生硬的宣告,是從禱告中產生信心,也是神的恩賜。「我要向耶和華歌唱,因他用厚恩待我。」(13:6)大衛從倚靠到讚美,他已豁然而通,打開了一個新的境界,不再在鬱結中,也不再自我中心,真正能走出來,向世界宣告,他要向耶和華歌唱,因他必用厚恩待我。他的靈也不再貧乏,他有厚恩,他已進入豐富。
禱告及回應:
慈愛的天父,祢知道我們是多麼的軟弱,祢以苦難教導我們認識自己,使我們變得剛強。感謝祢讓我們有祢可以申訴和禱告,而不致絕望,祢是可信靠和滿有慈愛的神,感謝祢的確常以厚恩待我們,有祢我們就有盼望,謝謝祢。阿們!■【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