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 使徒行傳17章

以諸般智慧將福音遍傳

前言

《使徒行傳》第十七章,福音已經傳到外邦,但我們看見保羅每到達一個地方,都是先向同胞傳福音。原來猶太人遍滿整個希臘世界,在帖撒羅尼迦,保羅照常去到猶太會堂,接著在庇哩亞,保羅也是先去猶太人的會堂。我相信這種傳福音的方法,是出於保羅特別的領受。基於猶太人所認識的舊約聖經,他更容易宣講耶穌基督是誰。

當然耶穌就是彌賽亞這件事,不是所有讀舊約的人都能讀出來,就連耶穌的十二門徒都不能明白,所以耶穌復活後顯現四十天,就是為了向他們講解這事,打開他們心靈的眼界。從他們熟悉的經文,看見一層新的救贖意義,是以前從來沒有看見的。耶穌在復活前也不曾這樣有系統地講解這事,但當他復活以後,顯現四十天就是為了重新全面解釋舊約聖經,讓門徒看見神所預備的救主,其實是一位受苦的彌賽亞。這些新的意義,是人們過去讀經文時無法直接讀出來的,是耶穌經過他自己的生命、受苦、復活,才能夠向門徒解釋,舊約聖經其實都是指向關乎他的事。例如《詩篇》四十篇7節「那時我說:看哪,我來了!我的事在經卷上已經記載了。」倘若耶穌還沒有出現,我們根本就無法理解這些經文,但耶穌已經來了,並且按著經上所記,為我們受苦,然後在第三天復活,他就重新揭開整個舊約的啟示,原來每件事都是指向耶穌就是彌賽亞。

一、 辯證真道,傳遞福音 (17:1-9)

對於未經歷耶穌復活的人,他們讀的還是這本舊約聖經,卻無法讀出這層次的意義,所以保羅去到每一個猶太會堂,就把這個基督化的意義向他們解釋。第3節,我們看見猶太人真的很想跟保羅辯論,因為根據《申命記》,被掛在木頭上的是被咒詛的,一個被咒詛的人怎可能是彌賽亞?然後保羅又論到基督如何從死裡復活,證明神平反了祂的僕人,以他的義取代我們的不義,並陳明所傳的耶穌就是基督。舊約裡關於基督的影兒,在耶穌身上完全顯明,因此有些猶太人就開始接受耶穌是基督,並有許多虔敬的希臘人和尊貴的婦女都信了主。

為何保羅每次都要先去猶太會堂傳福音?因為鑰匙就在他們已有的舊約聖經裡,只要他們將其開啟,就能重新明白基督必須受害,而他的復活就證明他是神公義的僕人,因此他們就明白神的救恩要臨到猶太人,然而還是有很多人不明白,所以他們拒絕並要辯論。倘若保羅不是在往大馬色的路上與主相遇,作為一位熟悉舊約聖經的猶太人,他也萬萬想不到耶穌就是基督,所以他也曾逼迫傳講耶穌的人,因為那時他認為所傳講的與聖經違背。現在保羅傳講耶穌是基督,也就令很多猶太人忿忿不平。因為他們認為人們都應該入猶太教,然後用人的義去成就神的義,好好的守律法、節期和各樣的規條。但保羅所講的是一個令人自由得釋放的福音,他不但證明耶穌是基督,更強調只要相信就能得著救恩,好像繞過了很多猶太教規條的要求,所以就吸引很多猶太人轉去跟從,以致很多猶太人都滿心嫉妒,又認為保羅曲解了舊約聖經,所以就煽動百姓去逼迫保羅。

當時接待保羅的是一位叫耶孫的人,所以他們就把耶孫拉到地方官那裡,但對地方官來說,他們並不關心耶穌是否舊約聖經的基督,他們最關心的是維持管轄地的社會治安,所以那些猶太人就毀謗保羅,說他是反抗羅馬的,並自稱為王,於是那些地方官就很驚慌。但對羅馬政府來說,保羅和耶穌既沒有發起叛亂,又沒有使人對羅馬不忠,所以這些根本都是誣告。

二、 甘心領受,天天查考 (17:10-15)

接著保羅就被人連夜打發往庇哩亞,他在那裡又到猶太會堂傳講耶穌是基督,但庇哩亞的猶太人沒有敵擋保羅,卻甘心領受這道,並天天查考聖經,看看保羅的解釋是否與他們一直以來的理解是否附合,並且超越了他們對聖經原有的理解,「所以他們中間多有相信的,又有希臘尊貴的婦女,男子也不少。」(17:12)

保羅去到每個希臘世界的會堂,他發現那裡不但有猶太人,還有歸化了猶太教的希臘人。當猶太人願意接受耶穌是基督,敬虔的希臘人也就願意接受耶穌是基督。耶穌是基督這事是不明顯的,他藉著在十字架上的死和復活,證實他是彌賽亞。庇哩亞的猶太人每天就這樣查考,所以那些歸信猶太教的外邦人也因此接受耶穌是基督,然而帖撒羅尼迦的猶太人卻跟縱保羅並繼續煽動。他們說保羅在攪亂天下,其實是他們自己在攪亂天下,保羅無論往哪裡去,他們都要去那裡攪亂他。其實他們所講的也不錯,倘若我們為主傳福音,而有人說我們是攪亂天下的,那我們所傳的一定很有影響力,能夠翻轉生命、家庭,甚至整個社區,所以真正有能力的不是保羅,而是福音和聖靈的大能,和神在基督裡的工作。

三、 盡心思考,智慧傳道 (17:16-34)

接著保羅又去到雅典,因為人們想他安全離開,所以就把他送到雅典,然而保羅很需要同伴,所以很想提摩太和西拉速速到他那裡。但在等候的過程中,他因看見滿城都是偶像,就心裡著急,便開始與會堂裡的猶太人和虔敬的人,並街上的人辯論。在希臘社會文化中,辯論是很普遍的事,但這個辯論不是爭吵,而是把不同的思想和理解放在一起,互相聆聽學習,然後找出真理,這可以是很客觀的討論。這裡有彼古羅和斯多亞兩門的學士,我們看見保羅希臘哲學的訓練,使他能與這些學者辯論。神要我們盡心、盡性、盡力事奉祂,所以我們的思想也要用來事奉,然而有些基督徒卻不用腦袋,只是跟隨感覺和領受,就認為神是這樣說話,但我們看見庇哩亞的信徒不但講領受,他們也會查考和思考,並好好讀書,以致能夠與人辯論。

希臘人基本上是很迷信的,然而又有另一類希臘人,他們很哲學性,拒絕一切鬼神,並稱關於神的事是人無法理解,也與人無關,且堅信社會的混亂和罪惡都是人因迷信和跟隨自己的情緒造成的。斯多亞的哲學基本上就是宿命論,他們相信所有事情都早已命定,只是人看不見這個命定,就會在掙扎中產生很多不快樂,所以真正的快樂就是能欣然接受自己的際遇。說穿了斯多亞的哲學其實就是不信神,只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平靜心境,以接納生命中的一切遭遇。彼古羅的哲學則是一種無神論,他們相信任何事都是在自然界發生,可說是近乎現代的科學論。他們雖然相信有神,卻認為那是超越人理性所能認知的,所以保羅就回答他們:「要叫他們尋求神,或者可以揣摩而得。」(17:27) 所有東西的存在都必有原因,這個原因的背後又必有另一原因,當這邏輯一直推到最後,就是神的存在。這些人即使用心思考神,也只能認為神是與人相遙而不可知的,但基督教的信仰,卻是一個向我們啟示的神。因為祂親自告訴我們,祂是怎樣的神,並道成肉身,住在我們當中。第一代的見證人是親眼見過,親手摸過,認識他是神的兒子,我們也是由此認識神。

保羅面對這個希臘世界,要麼就是充滿鬼神,要麼就是純粹的哲學,根本不相信復活的事,所以最後當他提到耶穌的復活,眾人就譏誚他。無論保羅對誰講論,他對信仰的結論就是耶穌為我們死。第31節中那個所定的日子,不是指耶穌再來的日子,而是耶穌死在十架上的日子。人以為把耶穌釘在十架上,然而他的死卻是對天下的審判,顯明世人都在不義當中。神就在十架上審判世界,但也在十架上,透過耶穌背負了我們的罪,以致無人能夠在神面前自誇。很多人信耶穌時,就是因為忽然知道自己是個罪人,然而卻無法承擔自己的罪,因而為罪懊悔憂傷,卻因著感受到耶穌仍然愛他,為他犧牲,所以就受感落淚。這就是神拯救我們的方法,祂不是指出我們的不義,而是以祂的兒子代替我們的不義,並用愛來感化我們,使我們明白我們是被愛的。這就是神的方法,使我們所有人都無法在神面前自稱為義。當我們接納他為我們死,也就接納自己是個不義的人,並且他的復活就成了我們得救的憑據,所以整個基督信仰就是這兩點。雖然希臘人因不相信復活而譏誚他,但最後一節卻成為我們的安慰。保羅傳福音總會有人相信,所以福音無論傳到哪裡,總能夠拯救相信的人。

禱告及回應
親愛的主耶穌,感謝祢道成肉身,住在我們當中,藉祢的生命作見證,藉祢的聖靈賜啟示,使我們能明白祢的真理。求主賜我智慧聰明,並真理的聖靈,使我能以明白聖經,又能盡心盡性地事奉祢,願我的思想意志也奉獻與祢,為祢所用,並藉著諸般的智慧,使祢的真道向世人廣傳顯明。阿們!■【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