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於神的手
前言
本章的重點就在結論第24節:「人莫強如吃喝,且在勞碌中享福,我看這也是出於神的手。」所羅門是王,又是大衛的兒子,他尋求人生意義,用他一生的經歷和他所得的一切,來看人生,把結論對兒孫、百姓說出,我們不要把此書的內容當作是普通人所說的話。
一、 享樂是虛空 (2:1-11)
希臘哲學中的享樂主義以快樂為人生的美和善,能享福,使心中暢快、嬉笑,人生就有意義,但這種生活態度容易使人狂妄,是不對的。傳道者說:「我指嬉笑說:這是狂妄。論喜樂說:有何功效呢?」(2:2) 即使有智慧地享樂,如盡情喝酒歡樂而不醉倒,又去試愚昧,但結論仍是第1節的「誰知,這也是虛空」。
第4至11節,傳道者為自己建造一切物質和家園,又有很多僕婢、牛羊,又積聚財寶、歌唱的和妃嬪,供他享受,且日見昌盛。他眼中所要的就得著,心中想要的盡都得著,盡情地勞碌享受,「後來,我察看我手所經營的一切事和我勞碌所成的功。誰知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2:11)
第1節和第11節都是說虛空,此段首、尾、中間一切都是虛空,在日光之下毫無益,享樂之路是行不通的。
二、 智慧是虛空 (2:12-17)
「我轉念觀看智慧、狂妄,和愚昧。」(2:12a) 看似智慧勝過愚昧,光明勝過黑暗,「我卻看明有一件事,這兩等人都必遇見。我就心裡說:愚昧人所遇見的,我也必遇見,我為何更有智慧呢?我心裡說,這也是虛空。」(2:14b-15) 原來智慧人和愚昧人都會面對死亡,且無人記念,「我所以恨惡生命;因為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事我都以為煩惱,都是虛空,都是捕風。」(2:17)
享樂之路不對,智慧之路也不對,都是煩惱、虛空和捕風。
三、勞碌、敬虔是虛空 (2:18-26)
1. 勞碌、積財是虛空 (2:18-23)
香港有些人很喜歡盡情吃喝玩樂,走享樂之路;另有些人走智慧的路,但往往變得憤世嫉俗,很清高地罵政府、罵富商,經常清談,自己卻一貧如洗。另外,香港人也喜歡買樓、買地,想為後代積聚財富,他不一定可以享用,將來的人不必勞碌卻可以得著他勞碌得來的,「故此,我轉想我在日光之下所勞碌的一切工作,心便絕望。」(2:20);「因為他日日憂慮,他的勞苦成為愁煩,連夜間心也不安。這也是虛空。」(2:23) 一切都是虛空。
2. 敬虔是虛空 (2:24-26)
「人莫強如吃喝,且在勞碌中享福,我看這也是出於 神的手。」(2:24) 人最好能滿足於自己勞碌所得的,且心中滿足,但這一切都出於神的手,不是人要就有的,全都是神的恩典。所以,要在甚麼境遇中都能滿足,神給你多少就享受多少,這就是新約聖經說的「常常喜樂,不住禱告,凡事謝恩」(帖前5:16-18),在基督中一切的豐盛都可以享受,不妄求,不多求,神「給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處;我的產業實在美好。」(詩16:6) 要滿足神給我們的一切。人以為神喜悅誰就給誰智慧,但罪人所堆積的歸給神喜悅的人,亦以為只要討神喜悅,能敬虔愛主,就可得著很多,甚至得著罪人的一切,其實這也是虛空,是不對的。《傳道書》並不贊成豐盛神學或成功神學,我所能享受的一切都是神賜的,所擁有的一切都是神賜的,不要把敬虔愛主作為手段,敬虔愛主應該是目的,一切都是神的祝福而已。
禱告及回應:
親愛的天父,謝謝祢提醒我們一切都是祢的恩典,並不是享樂、智慧、財富、敬虔,可以叫我們得到滿足,唯有祢可以使我們的人生有意義。求祢幫助我們不追求世界的豐足、成功,我們要更多的得著祢,因為祢才是一切的源頭。阿們!■【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