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憤中的力量
前言
詩篇137篇寫在以色列人被擄的時期,我相信地點是巴比倫,在他們被擄到巴比倫之後因渴想神而寫成的詩歌。
一、不想唱 (137:1-2)
「我們曾在巴比倫的河邊坐下,一追想錫安就哭了。我們把琴掛在那裡的柳樹上;」(137:1-2)以色列人被擄到巴比倫,因為那裡沒有聖殿、會堂,於是他們彼此召聚,在巴比倫運河旁邊坐下,繼續想念神,想念他們的祖國,當他們思念錫安的時候就哭了。「拿琴掛在柳樹上」表示他們哀傷到一個地步不想再唱。他們相信神,但又知道自己國家犯罪得罪神,惹神怒氣。神曾多次對他們說話但他們都沒有回頭,現在他們被擄到巴比倫,先知告訴他們要在那裡安居,成家立業,因為他們要被擄七十年,短期內無法歸回,甚至有些人要死在巴比倫。面對巴比倫的政權,他們只能順命,他們惟一的出路就是哭、哀傷;除這以外,甚麼也不能做,很無奈。
二、被迫唱 (137:3-4)
「因為在那裡,擄掠我們的要我們唱歌,搶奪我們的要我們作樂,說:給我們唱一首錫安歌吧!」(137:3) 當以色列人被擄到巴比倫,他們在哭,在哀傷的時候,那些擄掠和搶奪的人要求他們唱一首錫安歌,把他們看成娛樂的工具。於是他們說:「我們怎能在外邦唱耶和華的歌呢?」(137:4) 他們在河邊聚集,其實為了哀傷記念耶路撒冷,他們又怎能唱錫安的歌給這些人聽呢?更甚的這些擄掠和搶奪的人都是叫他們國破家亡的人。大家試想像一下,當時的以色列人被擄已經很悽慘,面對家破人亡,家產被搶,只帶著一個袋子,一個琴,心情壞透,坐在河邊哭。巴比倫人過來要求他唱耶路撒冷的歌娛樂他們,你可以想到那人會有甚麼反應?我相信他會有一股衝動,想拿起琴與他們拼過。但我們不僅要切勿衝動,更要學習控制情緒。
三、只能唱 (137:5-6)
「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記你,情願我的右手忘記技巧!我若不記念你,若不看耶路撒冷過於我所最喜樂的,情願我的舌頭貼於上膛!(137:5-6) 這裡的「我」是單數,我相信有一人在群體中站起來,當大家在憤怒中,這人站起來,在哀傷中帶著力量,他本來不想唱,但現在他起來唱。第5-6節是一首詩歌,但卻非讚美詩。在3節提到巴比倫人想他們唱錫安歌,錫安歌是敬拜讚美的歌,第四節又講到「我們怎能在外邦唱耶和華的歌呢?」於是他起來唱另類的錫安歌;這不是讚美的詩歌,是一首自我咒詛的詩歌。他沒有向外邦人發泄,他把力量化為悲憤,他咒詛自己來表示對耶和華神的忠心;藉著唱,表達他的信心。他說若果他忘記耶路撒冷,他情願右手不能彈琴,舌頭不能唱,他也不能忘記耶路撒冷,或不記念耶路撒冷。他要表達他只能喜歡耶路撒冷;如不喜歡耶路撒冷,他情願把他所有最喜愛的東西捨棄。如果忘記耶路撒冷,縱使他很會唱歌,他也情願舌頭貼於上膛,其實是對自己的咒詛。他被要求唱歌,他唱了這首耶和華之歌,一首哀傷的歌,來表達他的信心。
四、還要唱 (137:7-9)
(1) 記念以東人的仇 (137:7)
「耶路撒冷遭難的日子,以東人說:拆毀!拆毀!直拆到根基!耶和華啊,求你記念這仇!」(137:7) 當耶路撒冷被巴比倫拆毁的時候,以東人並沒有站在兄弟以色列人這邊,相反,他們站在巴比倫那邊,幸災樂禍,幫忙踐踏以色列人;巴比倫搶奪了,以東人再來搶奪剩餘的。詩人求神記念以東人如何待他們,他在悲憤中不失對神的信心。
(2) 記念巴比倫的仇 (137:8-9)
「將要被滅的巴比倫城啊,報復你像你待我們的,那人便為有福!拿你的嬰孩摔在磐石上的,那人便為有福!」(137:8-9)「拿你的嬰孩摔在磐石上」是講到當時的戰爭的殘酷,巴比倫和亞述的殘暴,他們對待以色列人,不是殺,就是擄。這節聖經我相信是按照詩人當時來看是理所當然,因為戰爭原是如此,願意巴比倫被毁滅,好像他們毁滅以色列、猶大一樣。他在宣泄他心裡的悲憤,他還要唱,所以他先咒詛自己,再而咒詛其他。
我們說悲憤中的力量,我們毋須咒詛仇敵,新約教導我們要為我們的敵人祝福,要愛我們的敵人。這詩篇想要表達的是對神的信心。今天我們的應用是,我們要謹記無論如何悲傷,也不要失去力量或失去信心;在極度悲傷中,我們仍然要保持信心,仍然要有力量,要化咒詛為祝福。以色列人雖亡國、被擄、被殺,但只要他們的心還在跳動,他們仍想念錫安,想念耶和華神,這是神給我們的提醒。
禱告及回應
親愛的天父,求祢幫助在任何環境仍能堅守對神、對耶路撒冷的愛,在極度悲傷中仍要對祢有信心,不能失去盼望,心中仍要有力量仰賴祢的拯救和憐憫。阿們!■【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