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所喜悅尊榮的人(譚國英傳道)
前言
整卷《以斯帖記》共有十章,來到這裡剛好是轉折點,第五章兩次提到的「明日」,正是一個充滿張力的關鍵時刻,第一個「明日」出現在第5章第8節「明日我必照王所問的說明。」(5:8b) 王后以斯帖打算在明日當王再帶著哈曼赴她的筵席時,便向王說明一切。但同時哈曼妻子也建議「不如立一個五丈高的木架,明早求王將末底改掛在其上,然後你可以歡歡喜喜地隨王赴席。」(5:14) 大家的焦點都放在明天,而神卻在這關鍵時刻介入,扭轉了整件事的結局。
一、神的時機,不死反升 (6:1-11)
正當王后以斯帖計畫明日在筵席上向王說明一切,同時哈曼亦打算在清早求王處決末底改時,神怎樣轉變這個局勢?祂用審判來介入,從「那夜王睡不著覺」(6:1a)開始,事情一件緊接著一件發生,造成意想不到的結局。
亞哈隨魯王因為睡不著覺,便叫人讀歷史書給他聽,剛好讀到王的太監中有兩個守門的,辟探和提列,想要下手害王(參2: 21, 6:2),末底改知道後告訴王后以斯帖,但他並沒有因此而得到甚麼賞賜,其實末底改不是貪圖好處才告發這件行刺事件。神正正就是要找這樣一個在祂面前忠誠的人,而末底改就是這樣被神揀選了。他只是做了件平常事,就是將有人想行刺王一事告訴王,他只是照他所相信的理念,就是「沒有一個權柄不是出於神」這個法則來辦事而已。但神卻藉著這件事介入,成為逆轉局勢的轉捩點。
聖經中沒有交待辟探和提列的背景,亦沒有提及亞哈隨魯王的政績,因此不知他們為何惱恨王並要行刺他,但神卻因他們惱恨權柄而審判了他們,並在這個時刻奬賞末底改,讓他成為王所喜悅尊榮的人而逃過一死(參6:6-11),及時避開了哈曼所設計的陰謀。
其實哈曼是一個很愛面子的人,他心裏以為王所喜悅尊榮的人就是他(參6:6),而且覺得王應該以常穿的朝服、常騎戴冠的御馬賜給他,並讓王身邊極尊貴的大臣為他牽馬,走遍城中各處,並沿途宣告說:「王所喜悅尊榮的人,就如此待他。」(參6:7-9) 這些都是哈曼一直心裡所想得到的。他甚至在朋友和妻子面前炫耀自己的財富和地位(參5:11-13),但神就在這夜介入,對哈曼這種愛面子的驕傲性格作出了審判。
二、神的應許,敵必敗落 (6:12-14)
我覺得基於末底改的性格,他可能並不享受這種浮誇的場面,甚至可能會覺得很尷尬。這些虛榮並沒有動搖他,他仍舊回到朝門去做回平常所做的(參6:12)。但這件事卻正正是神讓哈曼始而敗落的一個切入點(參6:13),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從這件事開始,他便在末底改面前敗落了。
這件事之後哈曼感到很沒面子、很丟臉,於是憂憂悶悶地蒙著頭回家(參6:12),與他的謀士和妻子分享。可是他們卻對他說:「你在末底改面前始而敗落,他如果是猶大人,你必不能勝他,終必在他面前敗落。」(6:13b) 這個「猶大人」原文是seed of the Jews,而seed跟《創世記》3章15節「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的「後裔」原文是同一個字。我們看到神一直把屬祂的人放進這個國度裡,所以當仇敵說「他如果是猶大人」,其實是指從創世以來神所放的一隻棋子,而延伸下去是指向耶穌基督的救贖。
仇敵不斷想毁滅神的救贖計畫,神卻藉著這個忠直的末底改把整件事逆轉過來。令我想到同樣的情境也曾發生在公元前605年,當時猶大亡國,但以理也被擄到巴比倫。後來因為但以理對神的盡忠,因而被掉到獅子坑去,但神蹟發生了,但以理最後沒有被獅子吃掉 (參但6:7-23),相信在當時這是非常震驚的消息。後來波斯興起取代巴比倫,波斯人也聽說過猶大人的神有多厲害,所以在6章13節經文會提到「他如果是猶大人,你必不能勝他,終必在他面前敗落。」(6:13b) 因為猶大人有一位神,因著這位神,他們所敵對的不單是猶大人,而是猶大人背後的那一位神。
弟兄姊妹,我們每一年都過普珥節,都會看《以斯帖記》,不管是讀經文還是看音樂劇,每一次都不斷地提醒我們,神在這個世代裡要揀選合祂心意的器皿,但不是因為一時間做了一件好事的人,而是要像末底改和以斯帖那樣對神忠誠,在危難中抓住神,這些都成為神日後可以介入的一個途徑。這每每提醒我們,神的手一定會介入,只是我是不是那個管道?我是不是一個謙和的人?我是否明白神的時機,願意放手讓神可以做神?我禁食和禱告,明白有些事情是我做不來,但是我相信神能夠做,祂會藉著我們的忠誠來動工,我只要每天做好自己的本份,在我本份裡面仍然期待神蹟,因為神是那位猶大人的神,也是今天我們每一位的神,願反敗為勝的神蹟發生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裡。
禱告及回應
親愛的阿爸天父,感謝祢不單作猶太人的神,也是我們每一位的神,願我們都做好自己的本份,並能明白祢的時機,懂得隨時放手讓祢來介入,使我們的生命能反敗為勝。阿們!■【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