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 使徒行傳23章

放心為我作見證

前言

我們將自己人生的劇本交給主,但接下來仍然會有很多風浪,這些遭遇也不在我們的預計中。如果我們為自己設計人生,必定是平平靜靜,無人會自找麻煩和災難,但是主喜歡我們進入這些風浪和漩渦裏,因為這樣主才能作事。交出自己的人生一點也不容易,我們常常會繼續跟神角力和拉扯。我們遇到危難,第一個反應便想如何趨吉避凶,如果環境太艱難,我們就想跑掉。耶穌的劇本寫法不是這樣,祂告訴我們:越是艱難的處境,我便越有大作為,你可以放心,我會與你同在,你繼續為我作見證。

本章結束的時候,講到保羅被護送到該撒利亞。原來在十二天前,保羅才從該撒利亞來到耶路撒冷,這樣從該撒利亞到該撒利亞,中間有十一天在耶路撒冷,所面對的風浪是意想不到的。

第一天,保羅「到了耶路撒冷,弟兄們歡歡喜喜的接待我們。」(21:17) 然後第二天,他去見耶路撒冷教會長老,特別是雅各,交代他們宣教的經驗。這些長老告訴保羅,他引起了很多誤會,教會遇到很大的壓力。他們將壓力轉移到保羅身上,所以建議保羅去聖殿行潔淨之禮,化解那些人的誤解。第三天,保羅帶著那四個人一同進了殿,行了潔淨的禮 (此禮一共需時七日)。當時,人們看到保羅帶著這些剃光了頭的人進了聖殿,還以為他們是外邦人進了聖殿,於是合城都震動,百姓一齊跑來拿住保羅,整個耶路撒冷城進入騷亂的狀態。那時,保羅不住地被人痛打,幸好千夫長介入,將他帶到營樓,讓他有機會向百姓分訴,於是他便用希伯來話向百姓說話,這是耶路撒冷第九日的經歷。(參21:18-40)

保羅在分訴的過程中,講述他如何在大馬色路上與主相遇。他問主當作甚麼,主對保羅說了三件事,首先要他進入大馬士革城,然而他失去了視力,所以要別人帶他進城。這裏提醒我們,每一個學習跟隨主的人都要首先學習放下自己,讓別人帶我們走一段路。我們都有很多自己的主見和想作的事,我們要清洗以往作事的方式,棄掉過往的習慣,這樣才能成為可使用的器皿。主對保羅的第三個指示,就是「主向我說:你去吧!我要差你遠遠的往外邦人那裏去。」(22:21) 這時,猶太人已經不能聽下去了,再次騷亂起來,他們摔掉衣裳,把塵土向空中揚起來。千夫長只好吩咐人將保羅帶進營樓去,準備用鞭子拷問他,要知道他們為何要引起騷亂,保羅就表明自己是羅馬人的身份。

到了第十天,「第二天,千夫長為要知道猶太人控告保羅的實情,便解開他,吩咐祭司長和全公會的人都聚集,將保羅帶下來,叫他站在他們面前。」(22:30) 千夫長決定在一個較有秩序的環境,安排對質和聆訊,所以這一天保羅要面對公會。

到了第23章,這裏有三個日子,第11節的「當夜」就是第十日的當夜,第12節,「到了天亮」,那四十個死使決定要殺保羅,這就是第十一天。保羅的外甥來告密,於是千夫長連夜將保羅送走。「第二天,讓馬兵護送,他們就回營樓去。馬兵來到該撒利亞,把文書呈給巡撫,便叫保羅站在他面前。」(23:32-33) 這是第十二天。原來這樣兜了一個大圈,從該撒利亞而來,又回到該撒利亞,中間在耶路撒冷所經歷的就是騷亂,到最後竟然再被送回該撒利亞。

一、公會前的見證(23:1-10)

第十一天,公會開始審訊。「保羅定睛看著公會的人,說:弟兄們,我在神面前行事為人都是憑著良心,直到今日。」(23:1) 保羅非常鎮定,一點也不退縮,對著公會的人,定睛看著他們。一個憑良心行事的人,說話的時候就能夠這樣定睛看著人;但如果心裏面有虧欠,他就不敢抬起頭了。他稱呼他們是「弟兄們」,因為他看他們是自己人,因為他本來就是法利賽人。

但是大祭司亞拿尼亞吩咐人來打保羅,這是一種威嚇、震懾的行動,是否定保羅所說的,意思是:你這種人也敢說自己是憑著良心?你甚至竟敢在神面前說?這掌摑完全是拒絕保羅所說的話的合法性。「保羅對他說:你這粉飾的牆,神要打你!」(23:3a) 於是站在旁邊的人指控保羅在辱罵神的大祭司。「保羅說:弟兄們,我不曉得他是大祭司。」(23:5a) 大祭司的衣飾對於身為法利賽人的保羅來說,沒有理由不能一眼看出,但保羅卻說自己不曉得他是大祭司,是真的不曉得,還是拒絕去曉得?大祭司要這樣掌摑他,就好像耶穌被賣的那一夜在公會前受審的情景一樣。對於耶穌來說,父的時候到了,耶穌準備將自己的生命交出來;但是對於保羅來說,他知道自己的時候未到,所以他不會好像羊羔一樣交在剪毛的人手下。保羅説:「經上記著說:不可毀謗你百姓的官長。」(23:5b) 從字面看,他需要尊重官長,但是這官長根本不值得別人尊重。保羅每一句說話都讓人看出他是一個有學問的人。

保羅知道他不能夠繼續分訴下去,因為那時整個環境不適合聆訊,他為了脫身,就挑撥那些撒都該人和法利賽人。當時他們不是在聖殿,而是在公會。撒都該人的地盤是聖殿,因為撒督是聖殿家族,他們是聖殿權力的幫派;公會主要的力量在法利賽人手上,就是那些律法師、文士。保羅用法利賽人的力量,對抗大祭司,就是那些撒都該人,他知道法利賽人相信復活和超自然的事,但撒都該人只是一群現實權力主義者,根本不相信超自然的事,也不相信靈魂和復活。所以保羅說:「我現在受審問,是為盼望死人復活。」(23:6b) 死人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彌賽亞不只是受死,更是復活,祂的復活平反了所有的誣告和冤屈,證明了祂是一個無罪的義人。我們相信耶穌,不是因為怕死,而是相信復活,這復活的事不是將來發生。耶穌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約11:25b) 我們信主的那一刻就已經進入復活的生命歷程裏,如果沒有復活,我們就吃吃喝喝罷了(參林前15:32),我們如此勞苦服侍,是因為我們相信復活。這「死人復活」的議題其實在撒都該人和法利賽人中間已經爭議多年,不是新事。所以當保羅說了這話,他們便爭論不休,「那時大起爭吵,千夫長恐怕保羅被他們扯碎了,就吩咐兵丁下去,把他從眾人當中搶出來,帶進營樓去。」(23:10) 這就是第十一天的經歷。

保羅沒有退縮,也沒有懼怕,因為他是憑著良心作事,也把信仰想得清清楚楚,到了爭辯的時刻,他便能一下到位。而且更重要的是,「當夜,主站在保羅旁邊說,放心吧!你怎樣在耶路撒冷為我作見證,也必怎樣在羅馬為我作見證。」(23:11)當夜保羅看到主站在他的旁邊。其實無論在耶路撒冷時,或在三次的宣教旅程中,甚至在保羅歸信的經驗裏,主都站在他的旁邊。主在我們生命的每一個場景,都與我們同在;當我們遭遇極大的危難時,主真實地與我們同在,只是我們不習慣去尋找祂。在青草地、溪水旁,我們都不太理會牧者;但是到了死蔭幽谷,祢的杖、祢的竿,都與我同在;「祂」使我的靈魂甦醒,「祂」引導我走義路;但是到了死蔭幽谷,「祢」與我同在,在我敵人面前是「祢」為我擺設筵席(參詩23:3-5)。我們與主的距離,不再是祂,而是祢,主真實地與我們同在。在感覺上,祂好像很遙遠;或者在理性上,我們會問「究竟主在哪裏?」「為何祢容讓這些事情發生?」但是憑我們單純的信心,就知道主確實與我們同在,就算見不到主的蹤影,也可以見到祢的杖、祢的竿,也安慰我。

二、陰謀中主的保護(23:12-35)

四十個死使要禁食起誓、設下埋伏來除滅保羅,這消息給保羅的外甥聽見了,他就來到營樓告訴保羅。原來人生沿途都有天使,就算你見不到主臨在的身影。「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8:28a),所以當夜主的話叫保羅放心,一方面總結了第十一天的經歷,也開展了保羅走向羅馬的新經驗。主安慰他:你會去羅馬的,所以在耶路撒冷,你是不會死的。在耶路撒冷作見證是挺惡劣的,既有騷亂,又要面對公會,那麼在羅馬又如何呢?雖然前面的日子不好過,但當你回望過往的經歷,你會看見我如何與你同在。

保羅的外甥來報告這個消息,千夫長也鄭重其事。「千夫長就拉著他的手,走到一旁,私下問他說:你有甚麼事告訴我呢?」(23:19) 他知道風聲不可洩露,聽到他的報告,就「囑咐他說:不要告訴人你將這事報給我了。」(23:22b) 然後第23節到第34節,就是第十二日,千夫長安排保羅連夜離開耶路撒冷。千夫長掌管兵馬,維護社會秩序,但他沒有司法權,因為當時的巡撫的衙門不在耶路撒冷,而在該撒利亞,因為耶路撒冷城太亂了。千夫長派人將保羅護送到當時的巡撫腓力斯那裏去,在一個更高權力審訊的地方,來審問保羅與猶太人之間所爭論的事。千夫長在公文中提到自己名字,叫革老丟呂西亞(參23:26),他如此仔細地依法處理,而不草率放人,原來一切都在主的計劃和安排中。事實上,有幾件事是不可能發生的,首先在公會裏面不可能有羅馬官兵在場,以致在公會起騷亂時,仍可以將保羅搶出來;第二,千夫長似乎對保羅特別有好感,要維護和保護他,其實他是依法辦事,把保羅押送去更高審訊機關。歷史資料告訴我們,腓力斯不是一個好人,他本來是一個奴隸,所以他心胸狹窄,思想偏激,但是他現在使用一個王者的權力來審訊保羅,可見,在主的安排裏不一定要一個好人來審訊的。最後,保羅被人帶到希律的衙門裏看守(參23:35)。

禱告及回應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確實與我同在,透過祢的杖和竿來安慰我,並在我敵人面前,祢為我擺設筵席,所以無論在甚麼景況中,我要勇於為祢作見證,求祢幫助我。阿們!■【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