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實與得勝的國度
上一章講到大衞搬師回朝,其士官將軍最高層全都列名,重新坐鎮江山,國家再度進入太平,黃金年代的情景。21到24章是撒母耳記下書卷結束前的補篇,二十章結束了對大衞王朝的紀錄。21章補充兩件事:大衞和基遍人的瓜葛,15到22節是大衞和非利士人的爭戰。以前講的是大衞宮廷裡的恩怨,現在是大衞作為一個國王,面對民族之間如何管治,是國事而不再是私事;如何處理,具有幾個重要屬靈原則。大衞如何建立信實和恩慈得勝的國度呢?
1到14節,講到處理基遍人的事,事源於國中連續三年饑荒,大衞求問耶和華,表面看好像是國家的經濟生產出了問題,其實是背後屬靈問題。神啟示和提醒饑荒是掃羅流人血殺死了基遍人,如不求問,便得不著這些知識,背後一切的知識在於耶和華手中,以為要處理生產和經濟問題,原來是地土被玷污,所以天和地土都不效力。無論在民數記和申命記,其實都清楚講到這個屬靈原則。這裡有流人血的罪,和掃羅有關。
大衞知道基遍是外族寄居以色列人,約書亞時以色列人曾被基遍人欺騙,約書亞因與之立約而留下。掃羅為顯示自己的功蹟,過份熱心要清理剩下的種族。他給自己很好的藉口,就好像一些人出外做生意,說是為家為兒女,結果拼搏後家也散了。這個偉大的藉口讓我們好好深思,不要欺騙自己。因為掃羅滅族的罪行,使地土被玷污,大衞了解過去立過約,掃羅傷害了這個民族,但是否就做出一個判定如何解決事情呢?大衞這時走到了第三步驟,他追尋事情後去會見這些當事人,面對問題而不逃避,不單方面作決定,把對方邀請到面前來了解事情真相。
3節:「問他們說:我當為你們怎樣行呢?可用甚麼贖這罪,使你們為耶和華的產業祝福呢?」大衞沒有因為自己作王而妄作決定,他願意聆聽,再把球交給對方,這是每一位領袖可以學習的地方,不以強勢決定。接著大衞說,我可用甚麼贖這罪?贖罪這個字,和贖罪日的贖罪是同一個字。這不是大衞做的,但是他願意承擔。我們常常發現出了事,就容易找人頂替,甚至把罪責加在別人身上,但是真正的領袖可以面對、可以對話、可以承擔,可以承擔國民的罪,下面所有人發生的事都和他有關。這不是大衞個人的安危,而是為使全國人民重新得回耶和華的祝福。
基遍人講的很清楚,對於尋求補償,他們知道自己要什麼,並不需要金銀,也不流無辜以色列人的血。他們說,願王把七個子孫交給他們。這事是和掃羅家有關,是掃羅要滅基遍全族。補贖,是要掃羅家七個子孫,七是完整有代表性的數目, 6節:「我們好在耶和華面前,將他們懸掛在耶和華揀選掃羅的基比亞。」不是報私仇,而是以耶和華處理的方式來處理,將其懸掛在掃羅被立王的基比亞。大衞因與約拿單起誓結盟立約,他守約未將米非波設交出;但掃羅不守盟約。領袖要具備守約施慈愛這樣的屬靈質素,從領袖以至散佈到全國,這並非個人的問題。掃羅不守約,現在要扭轉,就要以守約的方式,一方面補贖過去的虧欠,另一面就是要守約施慈愛。於是他將兩個家族共七個兒子交出,在耶和華面前,把他們懸掛在山上一同死亡,正是動手割大麥的時候,四月底接近五旬節日子。
經文第10、11節,講到其中一位母親利斯巴,她搭棚守衞屍身,四月底直到天雨降在屍身上,是由四月底經過炎熱漫長夏天,到了九月秋季下雨的日子。一下雨,屍身就開始發臭,不論多少香膏、沒藥都不能防腐。她一直守衞屍身不被野獸飛鳥糟蹋,這件事傳到了大衞耳中。人已經交出,也按耶和華指定方式懸掛七個人,但事情仍未完結。因果次序還在繼續進行,事情未了結,這裡特別凸顯出利斯巴是一個施慈愛的人,對死人都能看守。她是信實的人,信實的人才能施慈愛。
整個故事讓我們見到何謂恩慈,何謂信實,而不守信實帶來的災禍又是如何! 要扭轉,不是隨便解決,或當事情沒發生過。以前發生的事對我們今天都有影響,如單講自己的成長,不論是對別人做了什麼不好的事,又或者別人對自己做了不好的事,我們會怎樣面對呢?大部分都是選擇忘記它,不想再面對。但是,不面對仍會繼續產生屬靈影響力,不會好像沒事發生而自動消失。有誰是我們得罪不想面對?或者過程中因受傷害不想回想?不想面對?我們未必如同大衞作一國之君,但至低限度我們要學習管理自己的生命,其中要學習的就是面對自己的過去,在那些地方來求問神。問神這些對我們生命有何影響?有些孩子因受傷害而懼怕,當成人後,便不敢做該做的,也不敢面對。在懼怕中所作的決定,基本都是錯誤的。結果,應做的事未做,消耗大量時間在憂慮中。我們要問憂慮從何而來?會否和這些事交談?要認罪之處就認罪,要承擔之處就承擔。如此一來,天和地都會為我們效力,人際關係也會為我們效力。人生恩寵之門為我們而開。
大衞聽到利斯巴的故事後,就收拾骸骨,甚至將掃羅和約拿單的骸骨也合宜地埋葬在家鄉,這一段經文最後講到,此後神垂聽國民所求。當大衞做對了事,國中所有百姓都蒙福,全國上下的禱告都蒙應允。這個故事講的是信實和恩慈,面對和承擔,贖罪和代求,神就再一次眷顧地土。這一章補篇,是神對大衞很大的肯定,也提醒每一位領袖。
15到22節,講到大衛和非利士人的爭戰,大衞作王最艱苦的戰役是對非利士人,以色列人自從進入迦南地後,最難解決的是非利士人。撒母耳年代,以利無法解決;掃羅年代,年年和非利士人打仗都打敗仗,最多是保持界線不過界,卻無法真正克服非利士人。這裡講了至少四場對非利士人的戰役,每一次都講到如何手刃非利士高大的偉人,連名字都記錄下來;同時也造就了四位英雄,且每一個名字都被記錄,讓我們知道得地要爭戰,且是激烈爭戰。地不會將自己給交出來,地有過往的歷史,地有屬靈的勢力主權;我們要在地上建立主權,就要在地上爭戰。我們若仔細看經文,會發現大衞爭戰時疲乏了,一個偉人以實比諾要來殺大衞,其銅槍重三百舍克勒。我們見到大衞疲乏,大衞的神話開始退色,「掃羅殺死千千,大衞殺死萬萬」這個童話開始消失。所以不要將自己神話化,就算過去成績優異,但是我們不會一輩子如此;我們雖是勇士,卻不會永遠是尖峰的那名勇士,取而代之的是團隊。無人次次都能隻身得勝,要靠團隊才有得勝機會。你能繼續打下去,是因為有身邊的勇士,如同大衞和他的勇士或僕人,來勝過非利士人。
戰爭後,這些英雄都得到尊榮,包括亞比篩,他對大衞說以後你不可再與我們一同出戰,恐怕熄滅以色列的燈。為什麼我們那麼自信可以遮蓋保護下面所有的人?是我們的英雄主意作祟!所以要起來訓練門徒,無論個人過去有多大的功業都會消失,唯有門徒,建立團隊才可以傳承使命異象。常聽講教牧很孤單,為什麼呢?正是因為沒有門徒和團隊。那些共生死的人和你沒有關係,只有事工,而沒有真關係。有人完成珍珠劇就要辭職離開611,這是生產後的空虛感,是產後憂鬱症,覺得付出很多不被理解、不被欣賞,就想走。我們需要很多肯定和支持,所以不要單打獨鬥,需要團隊,因為需要得地,所以要爭戰。在大衞帶領的團隊中,他也得到了遮蓋和保護,不單是在打非利士人這件事上,或是在團隊事件上,其團隊更加穩固,識英雄重英雄的默契產生,而得地從爭戰而來。■【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