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約翰福音 6:1-27, 馬可福音 6:35-48
一、面對大地的呼聲:餵飽五千人 (約6:1-15、26-27)
1. 憐憫荒涼大地,這個事工怎樣搞? (約 6:5-9)
耶穌餵飽五千人是一個很大的神蹟,其實加上婦女和小孩大約有二萬人,耶穌撛憫荒涼大地,門徒想打發那些人離開,因為壓力太大了。如果不盡快分散他們,就會很麻煩,其實要分散他們也很麻煩,如果叫他們去附近的村落買食物吃,我們很難想像那情景會怎樣。比如說加百農,是加利利海最大的城市,在耶穌年代只有一千五百人口,耶穌家鄉拿撒勒只有四百人而已。可是怎麼滿足五千人或二萬人的需要呢?其實是解決不了的問題,但耶穌很憐憫他們,耶穌要滿足他們,要給他們食物。
2. 群眾擁戴的熱情,是機會還是試探? (約6:14-15)
耶穌滿足群眾的需要,馬上引起他們的熱情,他們很想擁戴耶穌作王,帶領他們推翻一切政治壓制,耶穌很清楚自己來到世上的目的,他要成就天父的心意,他不是做醫療和救濟,也不想動刀兵,流無辜人的血。當這些群眾很想擁戴耶穌作王的時候,耶穌知道這機遇變成試探,他沒有將自己交給這些群眾,所以他退到山上,耶穌是彌賽亞,但他不要做百姓心目中的彌賽亞。很多時候,我們按我們的需要來塑造我們的神。
3. 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 (約6:26-27)
耶穌要將生命樹給這群人,這群人要改造巴勒斯坦的環境,首先要成為生命樹,然後關係就可以改變,家庭就可以改變,工作改變。耶穌很樂意將生命的糧給我們,他教導我們一個正確的優先順序,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而勞力,要為那能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首先成為生命樹,你就能更新改善環境。
二、建立門徒的生命:挑戰與信心提升 (可6:35-48;約6:5-9)
耶穌不但面對大地的問題,在他身邊有他的門徒,耶穌怎麼服侍他們呢?耶穌挑戰門徒。「耶穌舉目看見許多人來,就對腓力說:我們從哪裡買餅叫這些人吃呢?」(參約6:5)
1. 門徒的實際想法 (可6:35-36;約6:5-9)
「腓力回答說:就是二十兩銀子的餅,叫他們各人吃一點也是不夠的。」(參約6:7) 腓力的答案是非常實際的,有些經文甚至講是八個月的工錢,都不夠他們吃,所以我們看到腓力的答案是很精準的。第二個是安得烈,他好像有驚人的發現,他說有一個小孩帶著五個餅兩條魚。「有一個門徒,就是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對耶穌說:在這裡有一個孩童,帶著五個大麥餅、兩條魚,只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甚麼呢?」(參約6:8-9) 原來我們的思想很多時候都有很多障礙,所以常常說不可能、不可以,經常看自己的條件。其實耶穌這樣問,是要挑戰門徒的信心。我們用信心回應,神就可以為我們開拓新局面,做出很多新事。
2. 使門徒成為信心的器皿 (可6:37-41)
我們的條件是我們的限制,也是我們過往的經驗,如果我們過往的經驗有很多負面的、不好的,就不會有新意、新的格局出來。我們要放下我們的經驗,我們的理性。耶穌挑戰門徒,開他們的眼界,給他們有新生命的可能性。
「耶穌拿著這五個餅,兩條魚,望著天祝福,擘開餅,遞給門徒,擺在眾人面前,也把那兩條魚分給眾人。」(參可6:41) 這裡有四個動作,第一,拿著五個餅,然後望著天來祝福,然後擘開餅遞給門徒。耶穌拿著餅望著祝福,他要天父來祝福,耶穌不是靠自己,有神祝福就有神蹟,耶穌將餅遞給門徒。對於門徒來說,他們成為神蹟的一部分,他們就在神蹟當中,他們就在經歷著神蹟,而且在傳遞神蹟,我們也可以成為神蹟的一部分。
3. 催門徒上船:離開成功感的試探 (可6:45-48)
做耶穌的門徒真是很有成功感,雖然甚麼都沒帶,但可以有貢獻,將餅傳來傳去,成為神蹟。但耶穌叫門徒走,耶穌一邊催門徒上船,一邊驅散群眾,離開成功感的試探。
三、體貼天父的心腸:終極的優先 (可6:46-48)
夜間在山上禱告:離開群眾與門徒的試探、降服父神更美的計畫。
耶穌決定離開群眾,他回到父神面前重整他服奉的方向,所有的選擇都有優次,選擇不是放棄,是捨棄。放棄是當我們無能為力的時候,捨棄是當我們還有能力的時候,知道代價是甚麼,願意付上代價,以致得到更好的,就是成就天父的心意。
耶穌因門徒而放下群眾;又因天父而放下門徒;更因天父的救贖旨意而放下自己;因永恆的國度,他不作地上的彌賽亞。另有一跨年代的計畫:祂要專心訓練門徒。若你是耶穌的門徒,你願意跟從耶穌的捨棄嗎?【何傑老師於2015.10.18主日講道,內容由李恩摘錄,並由李欣悦修訂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