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 馬太福音 8

生命樹恩慈的個案

 

耶穌的登山寶訓是對門徒說的。上山,為要親近神和領受神的話語,但是山下有很多事務要處理,人很容易就會被耗盡,所以我們要持續上山領受新的能力,再下山繼續服事。

 

在西乃山,摩西要頒布律法,讓整個以色列行走在神的心意中。但來到八福山,耶穌說祂來要成全律法,因為在整個以色列的歷史中,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失敗,是神一次又一次地挽回。耶穌要來成全律法,把神的國活出來,讓人看見神律法中所講的,怎樣豐豐富富有恩典有真理地實現在世上。

 

西乃山有海拔2,285米高,而神帶摩西臨終前所到的尼波山,雖然只有西乃山四分之一的高度,但也足夠遠眺整個應許之地。我們需要有上山和親近神的經驗,明白神的心意。在馬太福音結束前,有一個遙遙對應的山名為橄欖山,位處耶路撒冷的東邊,耶穌在那裡哀哭耶路撒冷;還有他泊山,耶穌只帶了四名門徒登山,在他泊山變象,又有摩西和以利亞走近耶穌(參太17-:1-8)。成全律法和先知的耶穌,既成全摩西和以利亞的教訓,也讓人看見將來耶穌榮耀的形象。

 

在八福山上,耶穌教導的不是一套行為守則,而是說明這樣親近神的人就有福了,因為生命得著從內而外的改變。虛心、哀慟、溫柔、飢渴慕義、憐恤人、清心、使人和睦,甚至因為耶穌的緣故被辱罵,耶穌一連串宣告這八個有福,要我們成為天國的兒女,那麼天上的所有祝福就會在生命中不斷發動。

 

一、潔淨一個長大痳瘋的 (v.1-4)

 

這是耶穌下山後第一個遇見的服事,而且是對方主動尋找祂,並對祂說:「你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參v.2)。我們看見這人的渴慕!因為猶太人有個習慣,那些長大痲瘋的人,需要在遠處就高呼自己是長大痲瘋和不潔淨的,所以他要接近耶穌,真的需要排除萬難。而且他患病後從未經歷被人接納,很自卑,因此沒有要求耶穌觸摸,只說:「你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也由此看見他的渴慕和信心。但耶穌卻走近並伸手摸他(參v.3);雖然外界社會拒絕他,但耶穌卻看見並且愛他。

 

二、醫治一個百夫長的癱瘓病僕人 (v.5-13)

 

耶穌雖然是拿撒勒人,但為了方便服事,特意居住在迦百農。祂帶領門徒前往八福山、格拉森、加大拉人之地等不同城巿服事,這些地方統稱為底加波利(希臘文十個城巿之意),是猶太人稱呼外邦人居住的十個城巿;服事後耶穌便會返回迦百農、加利利一帶。無論是長大麻瘋的,還是百夫長的僕人,耶穌都沒有拒絕這些社會邊緣人,反而醫治他們。譬如那名癱瘓病人,因著自身的限制無法求見耶穌,反而他的主人—外邦軍官百夫長,進前來見耶穌(參v.5);「百夫長回答說:主啊,你到我舍下,我不敢當;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v.8)其實和那患大痲瘋的情況差不多,他們都相信只要耶穌肯,病者就能得醫治。耶穌說從來沒有見過這麼有信心的人(參v.10)。

 

這故事突顯那百夫長的信心,其實每次的追求和醫治,都是場信心的考驗。我們看見耶穌首先服事的,都是祂的同胞猶太人,但得著醫治的卻是那些有信心領受的人,與國籍無關。所以,只要有信心地求和領受,就能得著天國的祝福!「耶穌對百夫長說:你回去吧!照你的信心,給你成全了。」(v.13a)在百夫長回家的路上,那時他的僕人就好了(參v.13b)。對耶穌而言,沒有時空能阻隔他,這就是耶穌的生命樹,無論在哪裡都能顯出祂恩慈的生命!

 

三、醫治彼得的岳母 (v.14-15)

 

耶穌只是用手一摸,彼得岳母的熱病就退了,於是起來服事耶穌(參v.15)。我們不是只領受醫治,還要帶著感恩起來服事耶穌!

 

四、趕出許多被鬼附的 (v.16-17)

 

來到晚上,有人帶著許多被鬼附的來到耶穌跟前,祂只用一句話就把鬼都趕出去(參v.16)。我們看見耶穌是帶著權柄和能力的,只用一句話就能醫病趕鬼,並且治好了一切有病的人。「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他代替我們的軟弱,擔當我們的疾病。」(v.17)作者深深明白耶穌來是擔當我們的軟弱和疾病,所以耶穌感受到我們所承受的痛苦,對我們滿有憐憫;即使天黑了,仍然不介意繼續服事,因為祂知道口中的權柄比一切鬼都大。

 

五、一個要來跟從的文士 (v.18-20)

 

「有一個文士來,對他說:夫子,你無論往哪裡去,我要跟從你。耶穌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v.19-20)故事沒有接續記載,但若這名文士若仍願意跟從耶穌,就說明他有信心。跟隨耶穌是一個開放式旅程的開始,沒人知道下一站會去哪裡;但跟隨正是無論往哪裡去都願意跟上,所以這是耶穌給文士的挑戰,也是給我們的挑戰!

 

六、一個要來跟從的門徒 (v.21-22)

 

有一位門徒,已經跟隨耶穌一段時間,甚至可能已經聽過山上的寶訓,突然之間有個轉念。因為家中有人去世,他就來向耶穌請假:「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參v.21)。這是天大的事情,但耶穌挑戰他。「耶穌說: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跟從我吧!」(v.22)那些沒有得著天國的人,就是會死之人,任憑他們來埋葬死人吧,因為在眼前有更迫切的事。跟從耶穌,每天都在大開眼界,而且人生變得充實和有意義,但面對挑戰時,我們能否繼續跟隨呢?求主幫助我們。

 

七、上船後平靜了忽然起的風和浪 (v.23-27)

 

耶穌上了船並睡著了,可見祂真的很疲累(參v.24)。即管船在風浪中顛簸,但耶穌因為心中平靜,所以仍能熟睡,反而門徒因為害怕就搖醒祂(參v.25)。「耶穌說:你們這小信的人哪,為甚麼膽怯呢?」(v.26a)這很值得我們反思。當憂慮來到,我們才看見自己的小信,原來那憂慮能大過所信的耶穌;但耶穌讓我們看見,祂的能力是超乎整個大自然,也超乎我們所有生活和經驗。

 

八、醫治加大拉兩個被鬼附的 (v.28-34)

 

夜深時,耶穌帶著門徒往格拉森,去尋找那被鬼附的人(參v.28)。那些鬼就求耶穌,打發牠們到豬群那裡去吧,隨後那些豬就整群闖下山崖,投在海裡淹死了(參v.31-32)。原來加大拉的意思是魯莽和衝動,就如同這群豬衝落海一樣,我們都要反思自己會否同樣衝動魯莽?

 

到天亮了,城裡的人來迎見耶穌,央求祂離開他們的境界(參v.34),他們不歡迎耶穌。開始時,說患大痲瘋的人不受歡迎;到結束時,耶穌雖然醫好被鬼附的人卻不受歡迎,這是首尾呼應。當人犯罪時,總不歡迎耶穌在場;不希望耶穌阻礙自己發財,也不希望耶穌妨礙自己的安舒……原來最後這段經文才是最有衝擊力的!當我們自以為很願意跟隨耶穌時,原來我們的信心不多,甚至某些情況還會叫耶穌離開;但耶穌是生命樹,八段故事都讓我們看見祂的憐憫,祂是天國行動者。■【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