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生命樹的路,天國就在我們中間
今天的經文,是馬太福音中耶穌的第四個教訓。馬太福音一直強調天國,過去也曾用不同的比喻來教導,但今天所宣講的卻有所不同;耶穌教導我們要回轉像小孩,要饒恕別人,不要輕看小子等等,專注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原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彰顯天國很重要的渠道!我們與人之間的質素,能反映出天國有多少在我們當中,而真正的天國,是一種生命樹的關係,並且能活現在今天。
一、神的國反轉人的國 (v.1-14)
「當時,門徒進前來,問耶穌說:天國裡誰是最大的?」(v.1)耶穌曾對彼得說他是教會的磐石,是重要人物,並預示他將來是首位教會創辦人(參太16:18);之後耶穌又帶了幾位門徒登山變像,只有那幾位門徒經歷屬靈高峰,親眼見到摩西、以利亞和耶穌(參太17:1-3);這些事在門徒之間流傳,其它門徒自然有了比較,所以來問耶穌天國裡誰是最大。「耶穌便叫一個小孩子來,使他站在他們當中,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v.2-3)。小孩子的樣式是指他們那份單純、喜樂和容易滿足。另外,耶穌特別用小孩子作比喻,是因為他們需要倚仗父母的照顧,藉此教導我們反思,對天父的需要是否渴慕如同小孩子?門徒所問的,反映他們看不見自己需要神,只是一直用己力換取安全感;其實我們可以看見自己的生命限制,故而像小孩子般不斷向天父呼喊,這就是謙卑。「所以,凡自己謙卑像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裡就是最大的。」(v.4)不在乎事工,也不在乎聖經知識,而是心中有多渴慕天父!
我們不止自己要成為謙卑小孩,也要接待這些小孩。「凡為我的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v.5)接待的原文是接納;我們需要在教會裡接納生命有需要的人,使人的需要和對神的呼求,都可以在教會關係裡得到滿足,活現天國。第6-9節是教導人與一切絆倒自己的源頭切斷關係,斷絕任何阻礙自己進入天國的東西,自己也不要絆倒別人。在末世中,很多不好的事都會發生,絆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絆倒人的有禍了(參v.7)。我們若是絆倒的源頭,那神的審判會更嚴厲,因為神關顧教會裡的每位小子。我們都要小心,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造就人的信心,也把人指向神裡面?我們知道天國是帶著影響力的,所以當我們聚在一起,共同把生命指向神時,天國就真的會在我們當中展開!
第10-14節是著名的迷羊比喻。「你們要小心,不可輕看這小子裡的一個;我告訴你們,他們的使者在天上,常見我天父的。」(v.10)一群小子裡的任何一位,我們也不能輕看!小子是指些不起眼的小角色;但耶穌叮囑我們要小心,當我們用世界的眼光去評定人的價值時,就站在分辨善惡樹之下,不再是生命樹了。神叫我們不要心中輕看人,因為祂很重視我們每個人,甚至派專責的屬靈使者在我們身旁看顧。人若有一百隻羊卻走失了一隻,必會撇下那九十九隻去尋找迷羊,甚至找著了的歡喜,比為那沒有迷路的九十九隻歡喜更大(參v.12-13)。這比喻鼓勵我們,原來天父在乎我們的程度超乎想像;祂的心就是要尋回失羊,這就是天國的眼光!神教導我們要放下心中的分辨善惡樹,去摸著天父著緊生命的心腸,按自己的身量來挽回和愛惜神的羊。
二、進入生命樹領域 (v.15-20)
第15-17節教導我們在教會裡該怎樣處理衝突。若有弟兄得罪你,就趁著只有他一人時直接對他說,這真是非常好的教導(參v.15)。他若不聽,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參v.16);我們要尋求幫助,讓成熟和可信的人來幫助疏通關係。無論是表達或接收,我們都要保持正確的心,明白所做的一切只為讓彼此關係更好,終點是生命樹。「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v.17)我們務要小心,耶穌的意思絕不是用審判眼光來看待這些不聽的人,而是把迷羊的比喻放在一起,等待適合的時間尋回他們。這是教會,也是天國!
第18-20節講到教會的權柄;我們要得著人的心,帶關係進入生命樹的領域。「凡你們在天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v.18)因為有屬世的權勢攪擾屬神的關係,所以我們必須爭戰!
三、天國是走上饒恕的道路 (v.21-35)
彼得聽到這些教導後,就對耶穌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v.21b)在法利賽人的文化中,他們只會饒恕三次,這是來自傳統而非舊約聖經。相較之下彼得已經寛容得多,但耶穌卻說不是七次,而是七十個七次,即無限次(參v.22)。彼得是用人的眼光看待饒恕,而耶穌卻用天父的眼光來看待,所以說了一個王與僕人的比喻。那僕人欠了王一筆錢卻無力償還,便說:「主啊,寛容我,將來我都要還清。」那僕人的主人就動了慈心,把他釋放了,並且免了他的債;但僕人出去就遇見欠自己債的同伴,卻不饒恕他;主人知道後就責備他,說:「你這惡奴才!你不應當憐憫你的同伴,像我憐恤你嗎?」(參v.23-33)這是一個饒恕的教導。當我們覺得很難饒恕時,耶穌提醒我們要轉用天父的眼光看待;要知道神給我們的是一千萬的恩典,我們能否把所領受的恩典再分出去,讓過去的衝突一筆勾銷!
饒恕的確不是馬上能辦到,總要視乎那傷害性有多大;可能需要經過很多年的不斷饒恕,但這也是好的。饒恕是重複的練習,當我們願意朝著這方向走,天國就從我們的生命中流露出來,身上就有天父的愛和恩典。能夠饒恕的背後,代表看見天父在自己身上的恩典,就按比例地釋放饒恕。饒恕的焦點不是那得罪你的對象,而是回頭注目在神身上,反問自己能否看見神賜予那一千萬的恩典?並且像小孩子般,完全倚靠神的恩典過活?這樣就比較容易進入饒恕。在教會裡,人際關係可能會有很多衝突,但今天耶穌教導我們回轉像小孩,看見神在自己生命中是不可或缺的,以致在人際關係上活出天國那一份。倘若每個小組都能活在生命樹裡,那麼這群體必定帶來極具影響力的復興,天國就完全活在教會裡,並且透過關係彰顥出來!■【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