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囚之地的呼求
以色列的利未人在被擄回歸的年間繼續有詩歌寫作,也收集一些以前的詩篇,例如一些流傳在他們中間的大衛的詩歌。詩集是在回歸的年代,他們在敬拜的時候做最後的整合。詩集總共分成五卷,卷一差不多有四十一首都是大衛所寫的詩,卷五第107到150篇是回歸年代的詩集,而最後五首是不斷的讚美,一直向著讚美的高峰來結束。在這個讚美之前,有八首的詩篇是大衛的詩,是回應卷一四十一首大衛的詩篇。整個詩集是從大衛的詩篇開始 以大衛的詩篇結束,然後再加上五首讚美詩。最後八首的大衛詩是從第138篇開始,到145篇。
今天這篇142篇有些特別,是一首大衛藏在山洞裡面的詩篇,講述他被掃羅追趕的日子。這首詩可能是當時所寫,事後被蒐集回來,再經過編定。例如︰「求你領我出離被囚之地,我好稱讚你的名。義人必環繞我,因為你是用厚恩待我。」(v.7)大衛從來沒有被囚禁過,這個囚禁的經驗應該是猶太人在被擄之地的經驗,他們就用了這首大衛的詩篇來表達。大衛本來是躲藏在山洞裡面。「(大衛在洞裡作的訓誨詩,乃是祈禱。)我發聲哀告耶和華,發聲懇求耶和華。」(v.1)這是大衛的一首禱告詩,現在用來做訓誨詩,用來教導人怎麼樣來禱告,這個曾經是大衛在洞裡面的禱告,對於被擄年代的那些人,大衛這樣的經驗就很幫助他們,因為他們現在是被囚禁,他們透過大衛的詩歌來向神呼求。
被擄之人現在回歸了,在神面前敬拜,他們念念不忘那些遭難被囚的日子,因為更加知道今天為什麼要讚美神,然後就向最後那五首讚美詩來推進。
一、詩人的呼喊 (v.1-4)
「我發聲哀告耶和華,發聲懇求耶和華。」(v.1)「發聲」重複了兩次,我們每個人都會禱告,但不是所有禱告都是發聲的禱告。我們看見詩人很迫切,他用自己聽得見的聲音,甚至是大聲的來呼求神。我們要學發聲來禱告,越禱告,禱告的詞語就越多,內容就越豐富,就越能表達內心的感受。
「我在他面前吐露我的苦情,陳說我的患難。」(v.2)有時候我們禱告只是發表一些感覺,講不了發生什麼事,可能在腦海中對那些事情是有些記憶的,就憑著那些記憶來禱告。若能講出來傾訴,很多細節會跑出來,神很樂意聆聽這些事件的細節。詩人將他的患難不斷地講出來。
「我的靈在我裡面發昏的時候,你知道我的道路。在我行的路上,敵人為我暗設網羅。求你向我右邊觀看,因為沒有人認識我;我無處避難,也沒有人眷顧我。」(v.3-4)人的靈在裡面發昏,很疲累、很有壓力,不知道自己去哪裡了,明明很熟悉的地方卻又很陌生,但詩人說神是知道的。他就這樣子走進敵人的網羅。「求你向我右邊觀看」,這個「右」字就是「手」,指他的旁邊。他無處避難,無法躲藏,他沒有人眷顧。他是在描述自己的孤單。然而,詩人突然間想起,在他發昏的時候,在他被囚禁的時候,神知道他的道路。這個細節很重要,是有神的!雖然他經歷這一切悲慘的命運,但是是有神的,神是看著的。神知道他的孤單,知道他的道路。他來向神傾心吐意,與神建立關係。
在這篇詩中,詩人從頭到尾都是在講他自己的經歷,表達他的呼求,但是神好像沒有回答他。究竟神有沒有回答他呢?這篇個人的禱告變成一首訓誨詩,收集在詩集裡,讓每一代的信徒可以來閱讀。在這個成為詩篇的過程,神就告訴我們,祂聽到我們的禱告,並且記錄下來。我們要學習大衛這樣來禱告。
二、詩人的禱告 (v.5-7)
「耶和華啊,我曾向你哀求。我說:你是我的避難所;在活人之地,你是我的福分。」(v.5)我們見到這個哀求是帶著一種信靠,他為什麼要向神來呼求呢?因為神以前聽過他的禱告,他是在禱告裡面有經驗的人。我們在艱難的時候向神禱告,就記得自己曾經向神來禱告時,神是聽到的,所以今天再次來呼求,並且認信,神就是我們的避難所,在活人之地,是我們的福分。這個福分也可以解釋為產業,或者是可以立足之地。
「求你側耳聽我的呼求,因我落到極卑之地;求你救我脫離逼迫我的人,因為他們比我強盛。」(v.6)「極卑」原文可以解釋為「dry up (極為乾渴枯乾、心神耗盡)」,經過了很多晚的煎熬,沒辦法睡著,裡面有太多的困擾,輾轉反側都沒辦法睡覺,所以是心神耗盡,而且是越來越乾。詩人記起那些被擄的日子,是很漫長、很枯乾的。詩人是孤單的,但是在神裡面找到他的避難所,找到他的立足之處。
「求你領我出離被囚之地,我好稱讚你的名。義人必環繞我,因為你是用厚恩待我。」(v.7)他忽然之間有這樣的盼望,有一個轉變,想讚美神。最後半節的經文就是從讚美神,去到「義人必環繞我,因為你是用厚恩待我」。這個禱告進入一個盼望,他終於來到這個位置,他裡面的氣力和心力終於來到這個位置,他沒有把自己困禁在這些思想裡面,他開始有個期望。可能他的環境仍然在坐牢,但是他的心已經出去了,神已經把他帶出去,他已經去到義人的會中,經歷到神的厚恩。
當他的禱告來到有信心、能夠讚美感恩,其實神已經聽了他的禱告。他從呼喊來到讚美,從淒涼的景況來到感恩,神聽到了他的禱告,也必聽我們的禱告!■【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