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 耶利米書 8

在全地黑暗時,與神繼續互動

 

耶利米實在是很孤單,因為他知道將來要發生的事。神揀選他、讓他知道那將來的事,正因知道所以很痛苦;痛苦促使他來禱告,神卻說:不要再為他們禱告。然後神繼續向他啟示將來的事。耶利米站立在人與神中間,做他能做的,繼續與神互動。

 

一、荒場之後,還有審判 (v.1-3)

 

荒場是上一章最後所講的,屍體多到沒地方埋葬。這一章接著說甚至連墳墓的骸骨也要挖出來。這裡有一個對應:猶大王的骸骨、首領的骸骨、祭司的骸骨、先知的骸骨,並耶路撒冷居民的骸骨,都從墳墓中取出來(參v.1)。就是無一倖免的審判,比上一章更厲害。當然這些是仇敵做的,但有時候我們也不免會問為甚麼?為何會來到這個局面呢?接下來就提及原因:「拋散在日頭、月亮,和天上眾星之下,」(v.2a)這是針對他們拜日月星辰的審判。「而這就是他們從前所喜愛、所事奉、所隨從、所求問、所敬拜的。」(v.2b)同樣是五個層次。既然那麼喜歡拜日月星辰,那就把骸骨挖出來放在地上,看日月星辰能為你做甚麼?

 

那些仍然活著的人是生不如死,「寧可揀死不揀生」(參v.3)。原來審判之後還有審判!不只活人被審判,就算死了還能把骸骨挖出來。

 

二、空有律法,恆久背道 (v.4-17)

 

神對猶大百姓的光景有一點納悶,所以這裡開始問一個問題:人跌倒豈不是會爬起來嗎?你不小心做錯了、受傷了,爬起來不就好了嗎?路走錯了就轉回來,這不是很正常嗎?但你們為甚麼不肯回頭呢?(參v.4-5)第5節説「恆久背道」、「不肯回頭」;第6節說「無人悔改惡行」。然後神說了一個例子,「空中的鸛鳥知道來去的定期;斑鳩燕子與白鶴也守候當來的時令;」(v.7a)這些侯鳥知道在不同季節要飛往哪裡比較溫暖、住得比較安舒、食物比較豐富,所以懂得隨著季節變化而改變。但是人卻不懂改變,不知道耶和華的法則 (參v.7b)!竟然無法從不斷的失敗中領取教訓,也無法從不斷的戰爭失敗中覺悟,不懂得從自己錯誤的經驗中學習。不肯悔改、堅持犯錯,就是猶大的光景!

 

上一章講到關乎聖殿的問題,這裡提到另一個問題。「你們怎麼說:我們有智慧,耶和華的律法在我們這裡?」(v.8a)因為約西亞王在聖殿中發現律法書而歡喜。上一章提到猶大人自認為有聖殿的外殼就有平安;而這章則講述找到律法書應該就沒事了,因為有律法書就有智慧,就得平安。但光有律法書是沒用的!因為知識可以和內心完全分開,所以即使有律法書,但人的心還是貪婪的。「因為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一味地貪婪」(參v.10),但貪婪是十誡中的第十誡,講到不可貪戀別人的妻子、田地等等。律法書教導人不可貪婪,但事實上百姓從最小到至大的都在貪婪。貪婪的人就是不滿足,要順著自己的本性,甚麼都要越多越好。這該怎麼辦呢?神說:「所以我必將他們的妻子給別人,將他們的田地給別人為業。」(v.10a)這是對貪婪人的審判。因為猶大只是撿到一本書供奉而已,甚麼事情仍然用貪婪的思維來做決定,所以講不聽,致使罪越來越大。

 

既然如此,「耶和華說:我必使他們全然滅絕;葡萄樹上必沒有葡萄,無花果樹上必沒有果子,葉子也必枯乾。我所賜給他們的,必離開他們過去。」(v.13)然後百姓好像被嚇呆了,不懂反應(參v.14a)。耶利米看見國家已經走到這地步了,也清楚整個民族的問題在哪裡,他們倚靠聖殿的外殼,倚靠一本律法書,整個人都是貪婪的。神的審判是一波又一波,百姓卻不懂得反應、不懂得回頭,恆久背道。這就是先知所面臨的狀況!

 

在一片黑暗裡面,我們該怎樣繼續往前走?怎樣繼續與神互動?從耶利米身上能看見一些曙光。「人跌倒,不再起來嗎?」(v.4b)神繼續在向先知說話,那條線仍在;「我的百姓卻不知道耶和華的法則。」(v.7b)神還記得這是祂的百姓。雖然審判的事已定,但似乎還存留一條細微的線牽著,神還在繼續說話和提問:為甚麼你們覺得有律法書就有平安?雖然神要嚴嚴管教猶大人,但仍然有互動,就仍然有回轉餘地。神為何要告訴耶利米關於全然滅絕的事?應該是希望耶利米能做點甚麼吧!神叫耶利米不可以禱告⋯⋯真的嗎?繼續禱告,看看如何。繼續互動是很重要的,尤其在全地黑暗時,要與神繼續互動!

 

三、無可挽回,為百姓舉哀 (v.18-22)

 

來到這時候,先知亦很痛苦,於是說:「我有憂愁,願能自慰;我心在我裡面發昏。聽啊,是我百姓的哀聲從極遠之地而來,說:耶和華不在錫安嗎?錫安的王不在其中嗎?」(v.18-19a)這裡的「聽啊」,相信是耶利米的一個先知性領受。他已經看見有一些猶大人被擄到很遠的地方,他們在那地方哀哭,所以跟他們一起痛苦。然後他們就說:「耶和華不在錫安嗎?錫安的王不在其中嗎?」這是先知與他們一起難過的呼求。但神卻立即插話進來,「耶和華說:他們為甚麼以雕刻的偶像和外邦虛無的神惹我發怒呢?」(v.19b)所以一邊為百姓哀哭,另一邊神卻繼續加入來互動,所以先知就繼續向前走。

 

「麥秋已過,夏令已完,我們還未得救!先知說:因我百姓的損傷,我也受了損傷。我哀痛,驚惶將我抓住。在基列豈沒有乳香呢?在那裡豈沒有醫生呢?我百姓為何不得痊癒呢?」(v.20-22)來到這個狀況,先知為他們先知性哀哭,為他們代求。作為代禱者的確不容易,因為他所看見的遠景和眼前截然不同,好像活在平行時空裡。耶利米從約西亞王十八年(大復興的前五年)開始一直領受,肉眼所看越來越復興,但靈裡領受卻走下坡。站在神和人中間;一方面與神互動,一方面為南國猶大禱告,然後越禱告越清楚。之前只是知道審判從北方來,但是在密室內不斷禱告,才逐漸明白整個屬靈問題。原來聖殿的外殼是不能保護人的,要倚靠的只有神的同在;原來有一本律法書是沒用的,是要遵守律法才有用;人心不可再貪婪才能得救。先知就繼續為整個國家代求。耶利米的代求極具份量,神在國家最艱難的時候用耶利米來服事!

 

求神幫助我們繼續禱告、繼續開啟,以致我們可以與神同工、與神互動。神會把祂的心情告訴我們。只要祂跟講,我們就能繼續與神互動和禱告!■【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