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 耶利米哀歌 5

擔罪的子民仍在忿怒中哀求

 

耶利米哀歌第五章脫離了字母詩的限制,不用透過字母的排序來表達感情。有別於前幾章的格式,本章屬於公整平行句的篇章,離開了失衡的狀態,表示詩人的情緒也穩定下來,可以更自由釋放地表達自己。此外,本章的主角只有「我們」,表達了集體的申訴,即一個群體一起聚集舉哀,彼此說出心中的憂傷,具有集體醫治的作用。若只有個人單獨地憂傷,會因為充滿懼怕而難以把心中的情感表達出來,也較難得著醫治。

 

在神的忿怒中,擔罪的子民仍然向神哀求,這行動為今天的我們帶來鼓勵,如詩篇中提到那些事若是出於耶和華,我們就默然不語(參詩39:9)。詩人願意接納神的忿怒,但卻並非啞忍,因為在表達的過程中,同時得著醫治,因為看到不幸遭遇的背後,原來有來自神的愛。雖然遇上不幸,但其實自己也需負上責任。今天我們需要以鏡面反照的方式來讀本章,認識前人在什麼地方得罪了神,以至帶來那些痛苦的後果。每逢遇上不幸,我們往往容易遷怒於神,容易對神埋怨和指控,卻很少反省自己在何事上得罪了神。

 

一、求神觀們所受的凌辱和轄制 (v.1-10)

 

「耶和華啊,求你記念我們所遭遇的事,觀看我們所受的凌辱。」(v.1)以色列人向神呼求,呼喊祂的名字「耶和華」。神在西乃山與他們立約的時候,神把「耶和華」這名字賜給他們,與他們立約。神把以色列民帶離埃及,出紅海來到西乃山,祂是拯救的神,祂與以色列民建立關係,把名字賜給他們,讓他們可以向祂呼求。雖然以色列經已亡國,擔罪的民在神面前也無言以對,但唯一沒變的,是耶和華的名字,因此,他們可以繼續呼喊祂的名字,懇求與他們立約的神別要忘記他們,要看到他們眼前所受的凌辱。

 

「我們的產業歸與外邦人;我們的房屋歸與外路人。」(v.2)他們原來的居所被侵佔,外邦人隨意搶奪他們的地土。

 

「我們是無父的孤兒;我們的母親好像寡婦。」(v.3)壯丁在戰爭中已死掉,父親們都死去,只剩下孤兒寡婦,彷彿表達天父不再作父親,不再遮蓋保護祂的兒女,他們頓成了孤兒的民族。大地本是神所賜給以色列的母親,但現在卻如寡婦般失去了遮蓋。今天不認識神的人也是這樣,不認識神的保護,而我們作為基督徒的,有否活像孤兒般,不知道神是我們的父親?不相信父親會聽自己的祈禱?其實我們的父親是全能神,是行神蹟的神,我們卻靠理性,不相信神樂意應允禱告。

 

當聖殿還在的時候,人沒有敬畏神,在祝福和順境中,人沒有按神的心意來生活,最後真的成為孤兒。從前那地原是流奶與蜜,現在「我們出錢才得水喝;我們的柴是人賣給我們的。」(v.4)因為在祝福的日子,人們隨意踐踏地土。

 

「追趕我們的,到了我們的頸項上;我們疲乏不得歇息。」(v.5)「追趕到了頸項上」的意思是被追趕至透不過氣來,這與申命記所記載的祝福大相逕庭,卻與其所列出的咒詛相符。在士師的時代,以色列人不停活在罪的惡性循環中。到了君王的年代,以色列的君王帶頭背叛神,神卻仍然因著與大衞所立之約,一直姑息他們,直至惡貫滿盈,刑罰終於臨到。雖然神的耐性極大,但有一天仍然會按公義施行審判。我們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一切的行為也會帶來後果。

 

那一代以色列民感覺自己正在承擔列祖的罪孽(參v.6-7),列祖包括約雅敬和西底家時代的人。當時的列祖為了對抗巴比倫,向埃及和亞述求助,觸發巴比倫大怒,痛擊猶大。那些作出錯誤決策的人都不在了,如今的以色列民卻需要吃其苦果。人以為每個個體各自獨立,但群體內的人其實綁在一起。人以為自己犯罪是個人的事,例如人以為看色情網站只是個人的事,但原來背後干涉販賣人口的問題。我們的罪也會影響子孫,所以各人也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我們既屬個體,也屬集體。另一方面,一個人悔改歸向神,其他人也可因而蒙福。亞當的罪成為全人類的罪,耶穌的救贖成為全人類得救的盼望。我們既是獨立個體,同時也屬於整個群體,我們彼此需要。

 

「奴僕轄制我們,無人救我們脫離他們的手。」(v.8)連奴隸也起來壓制主人,以色列人陷入一個與常態顛倒的時代中,就連獲取糧食也需要冒險(參v.9)。

 

罪孽帶來淒涼遭遇 (v.11-18)

 

看到巴比倫軍隊的所作所為,隨意在街上玷污婦女,作為倖存者只能啞忍(參v.11),若受害者是自己的親人,甚至自己就是那些婦女,更加感到極其羞恥,生不如死。然而,詩人仍然選擇把這些事情說出來,並不壓抑,因為壓抑會造成長遠的創傷後遺症。個別的受害者對於那些傷害難以啟齒,但在一個群體悼念國殤的日子,一起把創傷道出,才可得醫治。

 

「他們吊起首領的手,也不尊敬老人的面。」(v.12)百姓若不合作,手會被人吊起,臉被人掌摑。「老年人在城門口斷絕;少年人不再作樂。」(v.14)那些長老本在城門口為爭執仲裁,如今已不復再,而少年人也只有悲哀。

 

「這些事我們心裡發昏,我們的眼睛昏花。」(v.17)食物不足,營養不良,讓人眼睛昏花,皮膚燻黑。「錫安山荒涼,野狗行在其上。」(v.18)詩人觸景傷情,向神表達淒涼境況。

 

那些戰爭罪行不隱藏在黑暗中,而是失控地顯露出來。但回頭想想,在亡國前,其實同樣也會把孩子殺害,當作祭物奉獻,同樣也發生姦淫擄掠的事,只是從前在暗中發生,戰爭卻把這一切的罪惡在光天化日之下顯露出來。

 

在神的忿怒中仍然向神呼求 (v.19-22)

 

神並非只會派禮物的聖誔老人,祂對人所犯的罪很有感覺,比人對罪的感覺更敏銳,更有良知和人性,以至感到更痛心和忿怒。

 

「耶和華啊,你存到永遠;你的寶座存到萬代。你為何永遠忘記我們?為何許久離棄我們?」(v.19-20)痛苦讓人混亂,重複發出兩個沒答案的問題,反映詩人內心的困擾。

 

「耶和華啊,求你使我們向你回轉,我們便得回轉。求你復新我們的日子,像古時一樣。」(v.21)這是先知耶利米說話的口吻和語法,表達向神不停呼求,因自己已無法回轉,求神幫助他們回轉。有時候我們連認罪的能力也沒有,要求神的幫助。

 

「你竟全然棄絕我們,向我們大發烈怒?」(v.22)是全章最重要的經文,這節是整卷舉哀詩的結語,他們在最後仍然向神呼喊,神並沒有回應說祂的怒氣已止息,或把民族的命運扭轉了。舉哀就在那裡結束,在這過程中,人可以更認識神,更明白自己的罪和罪所帶來的苦果,繼續求神的憐憫。■【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