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上而來生命的糧代替嗎哪
今天經文特別註明是在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參v.4),對照今天確實是逾越節的第四天;如此恰巧,我覺得是神的手正在工作!逾越節正是除酵的時候,要除去從埃及而來的思想、文化、習慣、技巧、心態、苦毒……等,並且要除酵七天,要把酵徹底除去。今天讀到耶穌行了第四和第五個神跡,是老約翰故意記錄,他想透過這些兆頭讓我們更認識耶穌。所以,我們不要聚焦在這兩件神蹟的本身,而要知道耶穌在逾越節行神蹟的心意。
然而,經文中記述的所有人,包括很多門徒和經歷神蹟的眾人,他們的心和動機都不正確。耶穌真的很不被明白!但老約翰把這些事都寫出來,為要讓我們能改正,不再重複錯誤反要進入新里程。在耶穌時代的基督徒,他們所期待的是嗎哪、是摩西、是脫離希臘羅馬的統治、是神重新帶領出埃及,歸根究底是在期待好生活。正如以色列人在曠野四十年,他們所期待的都是神每天的供應;甚至現今很多基督徒也如出一轍,所看重的都是屬地之物,卻看不見神真正賞賜的心意。
一、逾越節的第一個神蹟: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的兆頭 (v.1-15)
「那時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v.4)逾越節理所應當是猶太人的,為何老約翰要如此強調?原來他要所有門徒及至讀聖經的人,都脫離追求嗎哪(脫離羅馬帝國統治)的心態,因為當時很多門徒都在討論,甚至有人在預備猶太獨立。逾越節也象徵以色列人出埃及,百姓都在追求這種切合當時需要的逾越節,今天我們也難免會有這種心態。
「耶穌舉目看見許多人來,就對腓力說:我們從哪裡買餅叫這些人吃呢?他說這話是要試驗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樣行。」(v.5-6)今天我們的焦點是—耶穌原知道要怎樣行。在逾越節的日子,耶穌清楚自己要做甚麼,卻不曉得門徒是否明白祂?但腓力回答說:「就是二十兩銀子的餅也不夠吃。」(參v.7);他的重點是人太多了,再多的銀子也不夠餵飽他們。耶穌的問題是從哪裡買餅,但腓力的答覆卻落在銀子上,這就是耶穌和門徒的分別—耶穌知道供應從天上來,但門徒卻尋求地上來的供應。
安得烈對耶穌說:「在這裡有一個孩童,帶著五個大麥餅、兩條魚,只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什麼呢?」(v.9)門徒的重點都是環繞人數眾多,看見的只有自己的缺乏和不足。但耶穌卻叫眾人坐下,祝謝了,就分給那坐著的人(參v.11);這裡強調的祝謝,是最後晚餐的術語,也是為自己被差來成為逾越節羔羊而感謝天父。說完就把自己擘開了,成為聖餐。耶穌的擘開是自願和感謝,並且分給再多的人也足夠有餘,因為神讓耶穌成為救恩,是所有人都能領受的。現在,透過耶穌把逾越節出埃及的餅擘開,把百姓追求曠野嗎哪的心態,改變為要追求救恩。得救不是脫離羅馬帝國,也不是單單脫離貧窮有餅可以吃;得救是藉著救恩進入神的國,成為神的國!
於是,那五千人都吃飽了,還餘下十二個籃子的零碎(參v.12-13)。「眾人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蹟,就說:這真是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v.14)百姓看見了,只認為祂能在曠野賜下嗎哪,真是那摩西,可以帶領他們出埃及,而且今天能行五餅二魚的神蹟,改天也一定可以。所以,百姓第二天又來找耶穌,為的是繼續吃那些供應。不止如此,還要來強迫耶穌帶領他們脫離羅馬帝國—「耶穌既知道眾人要來強逼他作王,就獨自又退到山上去了。」(v.15)在眾人包圍下,我相信耶穌是不惜用神能逃走,獨自上山。
這段聖經,同時也反映主後一百年當時使徒約翰群體的情況:面對逼迫,多人逼切期待耶穌再來,甚至考慮起義反抗羅馬政權。老約翰的記載,為讓大家知道不是這樣!對照今天,也讓所有基督徒知道我們不是要參與政治,我們追求的是生命和神的國,所以耶穌要把當時門徒的需求改變。摩西帶領人出埃及,耶穌則帶領人脫離追求世界的心態,給人生命!
二、逾越節的第二個神蹟:在海面上行走 (v.16-21)
門徒要過海往迦百農去,忽然風浪大作,走了很久仍然到達不了,於是耶穌就在海面上行走,並對門徒說:「是我,不要怕!」就被門徒接了上船,船立時到了他們所要去的地方(參v.16-21)。耶穌在海面上行走,也是呼應出埃及過紅海的事件。主後一百年,使徒約翰群體在艱難當中真的很想脫離埃及,而耶穌年代的那些人也同樣想脫離羅馬,他們都期待有王出來,也期待摩西的拯救,但神的心意並非如此。老約翰記載這事,為要告訴我們耶穌比摩西還大。摩西能做的祂也能做,但祂和摩西的目的不同,更甚者其實以色列人也誤解了摩西。神使用摩西,為要建立祭司的國度,所以當時要出埃及進入迦南這應許之地;但主耶穌來了,為要人得生命和永生。
逾越節的兩個神蹟,為要表達一件事:門徒要改變對屬地的期待和需要。不是要脫離羅馬帝國,而是要進入天國,追求生命,進入救恩!另外,老約翰特別記載耶穌在海面上行走,是要告訴當時的門徒:我們是有出路的!你要去的地方、要做的事,神都能在海中為你開路。
三、故事的轉折 (v.22-24)
這小段解釋耶穌祝謝擘餅的意思,以及祂在海面上行走的意思。耶穌是那位能改變我們一生的人,所以不要限制祂作王帶領我們脫離羅馬帝國;老約翰用這麼長的篇幅來記載這章聖經,為叫我們的觀念能改變。進入永生才是重要!
四、生命的糧 (v.25-71)
耶穌正是從天上而來生命的糧,祂要來分享這事。第25-34節是一個前言,記載門徒和眾人一直跟隨耶穌,為的是求餅(嗎哪),期望昨天經歷的事今天再經歷一次,因此千方百計地尋找耶穌。所以,耶穌說他們不是找祂,只是求餅,動機只為肉體的滿足。耶穌說:「不要為會壞的食物去勞力,人子要賜生命的糧給你。不是吃嗎哪仍舊會死,而是我父將天上來的真糧賜給你們。因為神的糧就是那從天上降下來、賜生命給世界的。」(參v.27,32-33),然後眾人就對耶穌說:「主啊,求祢將這糧賜給我們。」(參v.34)。
第35-51節,耶穌解釋祂就是神從天上賜下的糧,是生命的糧。耶穌說祂就是生命的糧,是父所差來的,為要叫信祂的得永生(參v.35-37,39)。但猶太人聽見耶穌說祂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就私下議論他(參v.41)。「你們的祖宗在曠野吃過嗎哪,還是死了。這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叫人吃了就不死。」(v.49-50)耶穌要門徒改變!不要找耶穌只求餅,而要吃天上來的糧。又說:「我正是那天上來的糧,我要給你—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得永生。」(參v.56);耶穌再次解釋聖餐。耶穌行五餅二魚的神蹟是在表達聖餐,祂不止叫人脫離罪惡捆綁,更要我們都得著生命和永生(參v.58)。「這些話是耶穌在迦百農會堂裡教訓人說的。」(v.59)耶穌是在猶太教的會堂裡公開宣講,這也是祂的正式講道。
門徒和眾人都在議論紛紛,對耶穌的話很失望。耶穌說:「我叫你們厭棄嗎?」(參v.61),從此以後門徒多有退去,不再跟隨(參v.66)。但門徒中,彼得對耶穌說:「祢有永生之道,是神的聖者,我們要跟從祢。」(參v.68-69)。只是猶大繼續留下,祂正是最後賣主的那位(參v.71);猶大賣主也和聖餐有關,是最後晚餐那夜他就賣主。
耶穌來到地上,擘餅分給多人,讓多人都能靠著祂得救,成就救恩。我們今天成為耶穌的門徒,不要參加政治運動,因為那是永無休止的;我們追求屬天的生命和神的國,成為君尊的祭司,起來帶領人歸向神,也起來把和平帶到全地!■【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