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 約翰福音 11

拉撒路的復活,指向更榮耀的路標

 

對照第35節的「耶穌哭了」,我看見的是「拉撒路笑了」;因為每個人經歷如此大的生命翻轉,必定欣喜若狂。縱然耶穌用神的角度來看發生的一切事,但祂仍然充滿真實的人性,祂會笑、會哭、會為耶路撒冷憂傷,祂是真真實實的人!

 

一、耶穌的延遲 (v.1-16)

 

經文一開始就說,耶穌愛馬大和她的妹子並拉撒路(參v.5)。但祂聽見拉撒路病了,仍在所居之地住了兩天(參v.6)。我們知道耶穌會哭,但祂一點也不衝動!祂不是按著自己的感動,或是別人提供的消息來回應,而是知道天父的時間,並且透過拉撒路的死和復活來開啟一個更大的榮耀。耶穌不止認識天父的心意,更認識死亡只是稍為停頓,並不是永遠的結局。然而,世人並不明白,所以對所愛之人的離世仍然十分悲痛,但耶穌教導我們可以留意神在做甚麼。

 

第一,天父的時間;整個約翰福音是透過節期來推動故事發展,一直走到耶穌最後的逾越節。每個人都根據自己的節奏行事,但耶穌卻是跟著天父的行事曆而行。有些人不明白為何要守舊約的節期?其實這不是舊,只是被人遺忘而已。神所設立的節期,正是祂的行事節奏;當我們進入,那麼神的意識和時間就開始進入我們裡面。而且耶穌對天父的時間是有強烈意識!耶穌停留,沒有立即往拉撒路那裡去,然後又對門徒說:我們再往猶太去吧(參v.7)。門徒對耶穌說:「猶太人近來要拿石頭打祢,難道祢不知道嗎?還要往那裡去嗎?」(參v.8)。「耶穌回答說: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時嗎?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至跌倒,因為看見這世上的光。」(v.9)耶穌很能掌握每天的節奏,然後在這些節奏中明白天父的心意;祂知道天父是在光明裡行事,不會在暗地裡行動。求神也給我們這種對時間的意識。

 

耶穌對門徒說:「我們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參v.11);原來死亡並不是結局,耶穌是可以叫醒他,並且有更快樂的相遇。但多馬明顯不明白耶穌,才會說:「我們也去和他同死吧。」(參v.16);用負面回應耶穌。

 

二、耶穌與馬大的相遇 (v.17-27)

 

當馬大和馬利亞遇見耶穌,她們都不約而同地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v.21b,32b)這可能是她們一直以來的祈禱,才會打發人去見耶穌說這話,只是最後她們的兄弟還是死了。現在見到耶穌,兩姊妹還是同樣覆述這話,只是她們背後有各自不同的原因。

 

耶穌來了,馬大匆忙出去村口迎接祂,但馬利亞仍然留在家中傷痛(參v.20);從中看見她們的性格有明顯分別。馬大說完耶穌若早來,她的兄弟必不死,然後又說了很重要的話—「就是現在,我也知道,你無論向 神求甚麼,神也必賜給你。」(v.22)雖然兄弟已死,但馬大仍然有信心,相信耶穌來到就有事情發生。看見馬大有大信心,但她的信心仍然未夠,只看耶穌是代她們向父神祈求的人。其實耶穌就是神,向耶穌求就會經歷事情改變,毋須這麼轉折。這關係到三一神觀念,是父、子、聖靈同在的神;看見子如同看見父,向子祈求如同向父祈求。

 

「耶穌說:你兄弟必然復活。馬大說:我知道在末日復活的時候,他必復活。」(v.23-24)相比很多猶太人,馬大對復活的觀念已經更清晰。但耶穌來打破全部框架—不是末後才復活,因為復活的主現在就站在面前了。這不止打破了馬大的觀念,也打破了很多傳統神學家的觀念。復活並非將來的事,可以從今天認識耶穌開始!所以耶穌才能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v.25-26)其實馬大也不懂回答耶穌,只說出對基督的認信—「我信你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就是那要臨到世界的。」(v.27b)卻無法說出祂是叫人復活的主,是現在就能把復活的生命賜給每位相信祂的人。

 

三、耶穌與馬利亞的相遇 (v.28-37)

 

馬大派人來找馬利亞,於是馬利亞在村口遇見耶穌;她看見是主,就俯伏在祂腳前(參v.32a)。「耶穌看見他哭,並看見與他同來的猶太人也哭,就心裡悲歎,又甚憂愁,」(v.33)這是馬利亞的威力。相對而言,她沒有太多的神學思考,卻是很有感覺的人,能觸動耶穌的感情,連祂心裡的憂愁也發動出來。「便說:你們把他安放在哪裡?他們回答說:請主來看。耶穌哭了。」(v.34-35)耶穌是完全的人,祂感情的閘門打開,便在那裡同哭。我覺得耶穌哭了有三個原因:1.真性情的流露;2.對不信的人心裡憂傷;3.對死亡的忿怒。神原本創造亞當夏娃是永遠不死的,全因為罪的進入,人才開始要面對死亡。所以我們不止面對死,其實是面對罪!

 

四、耶穌與拉撒路的相遇 (v.38-57)

 

「耶穌又心裡悲歎,」(v.38a)祂是對人不信能復活而再次悲歎。那墳墓是個洞,有一塊石頭擋著,把活人和死人分開(參v.38b);因此很多人害怕面對死亡,越過石頭是絕路,那裡甚麼也沒有,但耶穌卻說打開這石頭(參v.39a)。馬大就說:「他現在必是臭了,因為他死了已經四天了。」(參v.39);於是耶穌再次挑戰她:「你若信,就必看見神的榮耀!」(參v.40)。

 

耶穌首先祈禱—「父啊,我感謝你,因為你已經聽我。我也知道你常聽我,但我說這話是為周圍站著的眾人,叫他們信是你差了我來。」(v.41b-42)然後大聲呼叫:「拉撒路出來!」(參v.43)。原來無論任何狀態,我們都能聽見自己的名字,人是不由自主地回應造物主的呼喚。然後死人就包著裏屍布出來了,耶穌便吩咐人來為他解開(參v.44)。我估計拉撒路的第一反應是呆了,不明白發生了甚麼事;然後便笑了,因為他看見日光、耶穌和他的兩位姊姊。

 

拉撒路是耶穌死亡及復活前奏的路標;若只停在這路標,就不能明白耶穌死而復活的震撼力。約翰福音並沒有把焦點放在拉撒路復活身上,但這是重要的路標,它要指向更大的榮耀—將來的復活。現在透過耶穌的死和復活已經臨到人世間,任何相信主的人都能與主一同復活,進入永恆的生命。就算好像拉撒路死了,也只是睡了,都在等候造物主對我們生命的呼喚!■【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