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 約翰福音 10

從牧羊人看見生命之道

上一章提到很多人對耶穌的神蹟帶著懷疑,各人有不同的眼光。耶穌已經連瞎子都可以得醫治(彌賽亞的神蹟),但原來人對神蹟是有不同反應。接下來,耶穌面對不同人的盤問和挑戰,最終說出這章的信息。因此,這章的內容是在回應上一章的場景。

這章看見人仍然對耶穌充滿抗拒,猶太人甚至想拿石頭來打祂(參v.31)。大家對耶穌充滿忿怒,那這章到底想對我們說甚麼呢?這信息對我們生命又有甚麼意義呢?其實耶穌很想把生命之道帶給那年代,於是用了這兩個比喻回應。

一、主是羊的門,小心盜賊 (v.1-10)

在舊約中,耶利米、以西結等先知一直都有預言,將來會有好牧人來到。對比之下,會有不好的牧羊人出現;他們照顧羊的目的只為自肥,充滿貪婪和邪惡,根本無心照顧羊群,只在表面裝樣子。「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人進羊圈,不從門進去,倒從別處爬進去,那人就是賊,就是強盜。從門進去的,才是羊的牧人。看門的就給他開門;」(v.1-3a)羊的門是比喻,但原來有些人進去羊圈是不經過羊的門,正是那些盜賊。「羊也聽他的聲音。」(v.3b)牧羊人會叫羊的名字,羊聽見後會一隻一隻走出來;原來羊與牧羊人是有關係的。但有些陌生人,羊是不認得他們的聲音(參v.5)。「凡在我以先來的都是賊,是盜賊;羊卻不聽他們。我就是門;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並且出入得草吃。」(v.8-9)我們要小心盜賊。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而耶穌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參v.10)。

這裡的盜賊,同樣是指向第9章中的法利賽人,他們偷走人的信心。耶穌之前已經行了很多神蹟,但原來有一群盜賊出現,正是舊約所說那些不好的牧羊人。他們表面光鮮亮麗,口裡所出都是神的話語,彷彿是神的真理;又好像很愛以色列人,不停做教導,很想他們認識神的話,還在十字路口大聲禱告,呼籲百姓學習他們。他們引導百姓跟隨自己而不要跟隨耶穌,指責耶穌不守安息日、不照規矩做事,與猶太人的做事規則相違。這些法利賽人正是盜賊!

為何約翰特別強調這比喻?因為當時正值出現很多假教師,異端興起質疑耶穌。所以,這比喻一方面是耶穌對法利賽人說,另一方面是約翰對教會說:小心盜賊!小心假教師!盜賊的背後是分別善惡,是理性主義,是教條主義。今天,我們的生命中會否也有這些盜賊呢?原來有很多人眼中的真理,是沒有經過羊的門。法利賽人的教導,統統是規條律法,是沒有經過耶穌這道門!他們用理性和分別善惡,沒有讓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最終偷竊人的信心;人本來可以擁有的豐盛生命,就這樣被毀壞。

我們都要提醒自己:小心盜賊!很多時我們會面對挑戰的聲音,甚至自己對神蹟也會有懷疑,因為上帝是看不見的,看得見的是環境和利益。但耶穌藉著這比喻對我們說:穿過羊的門,聽牧羊人的聲音。我們要知道自己跟隨的是耶穌,是我們的牧羊人,小心假教師。我們作小組長的也要小心,尤其牧養的年日久了,很容易用理性和教條去回應;但今天的內容提醒我們,要穿過羊的門進入羊群,羊與牧羊人是有關係的,羊能聽見牧羊人的聲音。耶穌是羊的門,祂是唯一的生命之道!

二、主是好牧人,為羊捨命 (v.11-21)

耶穌說: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參v.11)。對比假若是雇工而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看見狼來了就會撇下羊逃走;雇工逃走,因他是雇工,並不顧念羊(參v.12-13)。這個比喻告訴我們,要得著生命之道需要好牧羊人!這裡的雇工同樣指向法利賽人,他們表面很愛以色列百姓,但實際上只是為了自己的好處。他們熟讀律法的目的,不是為了上帝,而是為了律法能換來的利益—德高望重,被人尊重。

「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v.14)耶穌說祂與羊的關係是彼此認識。祂會為羊捨命(參v.15);也不甘於羊的數目只有這些,還要把圈外的羊帶來(參v.16a)。耶穌這位好牧人的生命,是與羊彼此有關係,願意為羊犧牲,甚至祂的羊圈是不斷擴張。「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了。」(v.16b)外邦的羊群和猶太羊群要合成一群。

「我父愛我;因我將命捨去,好再取回來。」(v.17)耶穌預言祂生命的復活。時至今日,仍然有很多聲音質疑耶穌基督,甚至質疑祂的牧養。但我們要看見,生命之道是有一位主,祂為我們捨命換來關係,也讓我們得著生命之道!

三、修殿節在殿裡行走的耶穌 (v.22-39)

修殿節,耶穌在聖殿裡行走,人再次來挑戰祂(參v.22)。約翰福音常提到不同的節日,而修殿節是紀念奪回聖殿的日子;耶穌這時在殿裡行走,告訴人這是屬祂的殿。但猶太人又來挑戰耶穌,問祂:「若你是基督,就明明地告訴我們。」(參v.24)。耶穌回答說:「我已經告訴,但你們不信。」(參v.25);「你們不信,因為你們不是我的羊。」(參v.26)。耶穌說:「我的羊,我要賜永生給他們,他們會聽我的聲音,也跟從我。」(參v.27-28)。然而,當時的猶太人因著不信和不跟從,他們無法得著永生。

耶穌說:「我和父原為一。」(v.30)耶穌明說祂是神。但當祂這樣說時,人就質疑,甚至要用石頭打祂(參v.31)。原來即使再多的神蹟,人仍然會不信!人會對耶穌說:「你再說得清楚些吧!你是基督嗎?你告訴我們吧!」原來在分別善惡裡,這群猶太人是被理性養大。在瑪拉基書後經歷四百年的沉默,這群人的信仰只剩下理性和規條,裡面沒有神的靈和真實的悔改。結果他們很想耶穌把答案告訴他們,但耶穌說不在乎理性,只在乎信心。我們的信仰,有時需要用信心跨越!我們跟隨神的路要用信心,相信祂就是祂的羊;是祂的羊,就會聽見祂的聲音並跟從。我們真的要擺脫理性的掙扎!

四、耶穌離開不信祂的群體 (v.40-42)

耶穌走到約但河外,到了約翰起初施洗的地方,就住在那裡(參v.40)。耶穌回去施洗約翰原來的地方,我相信是一種悼念懷緬;除了與約翰的關係,也是悼念祂起初施洗,神的靈造訪。更重要的是,約但河外是曾經有復興的地方,當時一群很渴慕的猶太人,他們被理性養大卻來尋求約翰悔改的施洗,因為他們聽見「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的呼召。

耶穌到了那裡,那群曾經悔改的群體來到耶穌面前。「約翰一件神蹟沒有行過,但約翰指著這人所說的一切話都是真的。在那裡,信耶穌的人就多了。」(v.41b-42)生命之道就在這裡!這裡甚至沒有發生過神蹟,但這群卻是願意相信、願意悔改的群體,他們很自然就認得耶穌。

這裡有明顯的兩群人。一群用理性去進入信仰,結果他們找不到羊的門,不認得牧羊人,也無法從耶穌那裡得著永生之道。另一群雖不常與耶穌在一起,但憑著單純的信心,擁抱悔改和約翰的教導,相信約翰的預言,就進入並得著永生之道。今天,我們也要從耶穌牧羊人的生命看見生命之道,用愛與信任進入!讓我們今天再次進入與牧羊人美好的關係,彼此認識,被我們的牧羊人來牧養,成為信心跟隨的群體,得著生命之道!【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