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 箴言 28

世界由智慧掌權

 

「王子和首領,世上一切的審判官,都是藉我掌權。」(8:16)

 

一、國家、家庭需要聰明智慧 (v.1-11)

 

智慧是給每個人、每個家庭和每個國家的,我們都需要智慧。「惡人雖無人追趕也逃跑;義人卻膽壯像獅子。」(v.1)惡人和義人的最大差別,在於義人敬畏神。義人選擇敬畏神,明白神的心意,便知道如何作判斷,能帶出好的結果。相反,惡人會思想如何對自己有利,選擇作惡,損人利己,無視於神。他們作惡時不怕人,但過後卻整天懼怕有人傷害他們。怎樣分辨惡人和義人呢?就是看他們是常常提心吊膽,還是勇敢作事?這反映他們的內心是為自己,還是敬畏神。

 

第1-6節講國家需要智慧,第7-11節講家庭需要智慧,這兩段是彼此對應的。「聰明」(參v.2)和「智慧」(參v.7)原文是同一個字。「因有聰明知識的人,國必長存」(參v.2,)而沒有智慧的人「卻羞辱其父」(參v.7)。國家有智慧便長存;家庭沒有智慧就敗落。這裡先談國家、後談家庭,彼此的思路是對應的。

 

「窮人欺壓貧民,好像暴雨沖沒糧食。」(v.3)「窮人」應翻譯為首領,因為有強權才「欺壓」人。當國家的首領「欺壓貧民」,國家便沒有明天,「糧食」會被沖去。智慧反映在對錢財的態度。「人以厚利加增財物,是給那憐憫窮人者積蓄的。」(v.8)「厚利」即放高利貸。窮人才會借高利貸,他們已很窮,還去剝削他,所得到的最後都會是「給那憐憫窮人者積蓄的」,就是會家道敗落,家裡的錢財會轉給憐憫人的人。

 

智慧也反映在對律法、惡人的態度。「違棄律法的,誇獎惡人;遵守律法的,卻與惡人相爭。」(v.4)違背律法、「轉耳不聽律法的,他的祈禱也為可憎。」(v.9)因為他沒有上帝的幫助。

 

「壞人不明白公義;惟有尋求耶和華的,無不明白。」(v.5)智慧反映出我們的焦點、心思意念在哪裡。我們是「尋求耶和華」,還是「誘惑正直人」(參v.10)?

 

「行為純正的窮乏人勝過行事乖僻的富足人。」(v.6)「富足人自以為有智慧,但聰明的貧窮人能將他查透。」(v.11)所以,智慧勝過錢財。國家和家庭都需要智慧。

 

二、智慧是信神、倚靠神 (v.12-28)

 

「義人得志,有大榮耀;惡人興起,人就躲藏。」(v.12)這提到的「義人」和「惡人」都是掌權者。義人興起,有大榮耀;惡人興起,人就要逃。箴言是描述作者觀察世界的狀況。我們要問:是誰讓義人有榮耀呢?其實就是神!我們要相信,掌權是由智慧所決定;我們的智慧,就是相信神掌權。實際上,不是人掌權,義人興起有榮耀,是神給他榮耀,背後是神。

 

  1. 智慧是相信神掌權,而不是人掌權 (v.13-18)

 

「遮掩自己罪過的,必不亨通;承認離棄罪過的,必蒙憐恤。」(v.13)智慧就是對付罪。願意對付罪就必「亨通」,但問題是:誰使你亨通呢?人通常不想讓罪曝光,犯了罪就不去想它,那就沒有智慧了。一個有智慧的人會對付罪,那為何對付罪便會亨通呢?因為神掌權!神要讓全人類所有人「承認離棄罪過的」,就必亨通;而「遮掩自己罪過的,必不亨通」。沒有一人倖免,所有人都服在這個律之下,因為神掌權。看一個人如何對付自己的罪,便知道他有沒有智慧。敬畏耶和華的人對付罪,神不喜歡的他不做,就算做了,蒙神光照會認罪,他就亨通。

 

「常存敬畏的,便為有福;心存剛硬的,必陷在禍患裡。」(v.14)「常存敬畏」、內心柔軟,反映在對律法的態度。我們對律法敬畏,便會蒙福。內心是否敬畏律法是會彰顯出來的,因為神掌權。祂讓敬畏的蒙福、剛硬的陷在禍患裡。

 

第15、16節提到人掌權。若由屬血氣的人作王,他會「轄制貧民」、掌控他們,從他們身上得好處,「多行暴虐」,這些神都會看見。君王若不貪財,他的國便會長久。

 

「行動正直的,必蒙拯救;行事彎曲的,立時跌倒。」(v.18)智慧反映在行事為人。我們怎麼做人,就決定了我們在遇到患難時會否被拯救。每個人有機會遇上患難,但這時我們會蒙神拯救,還是倒在地上呢?都是由神掌權!

 

  1. 智慧是誠實工作,不是急速發財 (v.19-24)

 

這小段跟十誡中第八至十誡相關。人為何要偷?因為貪。人為何要作假見證?是為了利益。人常想抓住錢財,而且要快,這便是沒有智慧。我們要誠實地工作,「耕種自己田地」(參v.19),「誠實人必多得福;想要急速發財的,不免受罰。」(v.20)想討人喜悦,「看人的情面乃為不好;人因一塊餅枉法也為不好。」(v.21)越想有錢,越快變窮。

 

「責備人的,後來蒙人喜悅,多於那用舌頭諂媚人的。」(v.23)「諂媚人」也是為了錢財。「偷竊父母的,說:這不是罪,此人就是與強盜同類。」(v.24)智慧是誠實工作,不要急速發財。

 

  1. 智慧是倚靠神,不倚靠自己 (v.25-28)

 

人被騙財,可能出於貪心。「心中貪婪的,挑起爭端;倚靠耶和華的,必得豐裕。」(v.25)「貪婪」是為自己,相信可以靠自己的方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我們有自己想要的,但如果倚靠神而獲取,便是有智慧。

 

「心中自是的,便是愚昧人;憑智慧行事的,必蒙拯救。」(v.26)當我們作決定時,是靠自己的判斷,還是神的判斷?神的法則怎麼說?如果憑自己覺得如何好就去作決定,通常會出問題,「便是愚昧人;憑智慧行事的,必蒙拯救。」

 

「賙濟貧窮的,不致缺乏;佯為不見的,必多受咒詛。」(v.27)人會「賙濟貧窮」,因為神叫我們賙濟貧窮。我們「賙濟貧窮」,神就叫我們「不致缺乏」。這是一個屬靈原則:賙濟貧窮好像錢少了,但神使我們的錢變多,因為神掌權!人的想法是:支出越少越好,收入越多越好;這樣,儲蓄便越來越多。但神的法則不是這樣,我們要懂得按神的法則去花錢。我們把錢花在「賙濟貧窮」上,神便會充足地供應我們。若我們看見別人有需要卻「佯為不見的,必多受咒詛」,是神給的咒詛,是神掌權。所以,我們對錢財的態度,要按照神的法則,不是按人的想法。「惡人興起,人就躲藏;惡人敗亡,義人增多。」(v.28)第二段的結尾是對應起首的第12節。

 

在世界裡,人會用恐懼和貪婪來支配人;但在神的國度裡講的是敬畏和渴慕。恐懼是人內心的害怕;但敬畏的對象是神,就是不做神不喜悦的事。貪婪是人想要多些,但渴慕的對象是神,渴慕跟神有更好的關係、渴慕更認識祂。敬畏和渴慕的主體、對象是神;而恐懼和貪婪是為自己。求神幫助我們,相信世界是神掌權,是智慧掌權。我們敬畏神,便有智慧!■【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