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 箴言 17

聰明人建造榮耀喜樂的家庭

 

箴言書第一至九章主要以段落形式把教誨描述出來。段落式的教誨比較容易分段,相反地,第十至二十二章與前九章的表達形式迴然,屬所羅門的箴言,以精煉的短句形式呈現。這種寫作形式大多採用大量排句,即上、下兩句作為一組,讓讀者把上下兩句的意思推敲出來,讀成一個完整意思。舉例說,「設筵滿屋,大家相爭,不如有塊乾餅,大家相安。」(v.1)表面看來,經文描述筵席與乾餅的對比,這裡指獻祭時所設的筵席。獻上平安祭後,一般會把祭物與家人一起享用。舊約中的哈拿就在獻祭的筵席後,被丈夫的另一位妻子毗尼拿取笑她不能生育。可見一個充滿相爭的家庭筵席,比不上相安地吃乾餅。

 

經文又談到家庭氣氛,「子孫為老人的冠冕;父親是兒女的榮耀。」(v.6)三代關係美好,子孫、兒女是冠冕和榮耀而非煩惱。幸福的家庭成了老人家的榮耀,父子之間彼此以對方為榮。「僕人辦事聰明,必管轄貽羞之子,又在眾子中同分產業。」(v.2)辦事聰明的僕人更勝於兒子,自己的孩子竟成為貽羞之子,因為父母不斷滿足孩子我自膨脹的欲望,變得十分自我中心。

 

「惡人只尋背叛,所以必有嚴厲的使者奉差攻擊他。」(v.11)兒女好像「奉差的使者」,與父母作對頭人,磨煉性情和生命。「生愚昧子的,必自愁苦;愚頑人的父毫無喜樂。」(v.21)父母與孩子每天都活在衝突裡,毫無喜樂。夫妻關係不好,夫妻的心不柔軟,不肯聆聽對方,會影響兒女不肯聆聽父母,他們終成了愚昧之子。「寡少言語的,有知識;性情溫良的,有聰明。」(v.27)溫良即內心柔和,願意被調較,不會不停自我防衛。

 

「明哲人眼前有智慧;愚昧人眼望地極。」(v.24)「明哲」原文是能分辨,即可以分辨屬於神或屬於自己的意思。主見太強的人難以擁有這種分辨能力,因為只想得著自己想要的,向神求問也只為求神給他蓋章。柔和的心能夠分辨神的心意,願意按神的心意而行,而並非只想神按人自己的心意而行。當控制不了環境,就想掌控神來控制環境,心態就如拜偶像一樣,反映人的恐懼和掌控。若人自小被父母驕縱,一切的欲望都被滿足,長大後更難順服,覺得連父母也順服自己,神也當然要來順服自己的需要。同樣地,父母也會掌控孩子,要求子女只按自己的心意而行。然而,父母與子女之間不該互相操控,而可以更多溝通,更多柔和地傾談和聆聽,講出心中的想法,找出雙方也願意的協議。同樣地,我們與神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我們知道神在想什麼嗎?還是只知道自己的想法,只想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卻不明白神的心意。

 

「眼前有智慧」就是明哲人能分辨眼前的事情,分辨是重要的還是旁枝,從而作出有智慧的決定。「生愚昧子的,必自愁苦;愚頑人的父毫無喜樂。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v.21-22)人因為與家人的關係不和睦,終日吵鬧而愁苦,失去喜樂。喜樂的心乃是需要向父神祈求的。

 

「愚昧子使父親愁煩,使母親憂苦。」(v.25)作父母的可以先來承認自己未有顧及上代父母的感受,使他們愁煩。當孩子聽見父母的認罪,便會明白原來上一代的人也有自己的感受,可以來學習顧及上代人的感受。

 

一、聰明人榮耀的家庭 (v.1-6)

 

榮耀落在老人與兒女的身上,因他們彼此尊榮,這些美好的關係必須經歷熬煉的過程。「鼎為煉銀,爐為煉金;惟有耶和華熬煉人心。」(v.3)神透過與父母、兒女的關係、透過我們對這些關係的反省過程來熬煉我們,成為每天最實際的功課,比煉銀、煉金更加深刻,讓我們的性情可以改變過來。

 

二、聰明人相宜的美言 (v.7-9)

 

「愚頑人說美言本不相宜,何況君王說謊話呢?賄賂在餽送的人眼中看為寶玉,隨處運動都得順利。」(v.7-8)聰明人說話與身分、角色相宜,但愚頑人卻行賄賂,一錯再錯。相反地,「遮掩人過的,尋求人愛;屢次挑錯的,離間密友。」(v.9)願意遮掩別人過錯,尋求人愛的,才是合宜。

 

三、聰明人領受責備 (v.10-15)

 

「一句責備話深入聰明人的心,強如責打愚昧人一百下。」(v.10)若有柔和的心,能夠領受一句責備話,比責打愚昧人一百下更好。要成為聰明人,能領受責備,求神幫助我們的心柔和,對責備不反彈,不做不肯受教的愚頑人。一句責備話若能改變人的性情,便可以改變他與別人的關係。

 

四、聰明人的朋友 (v.16-20)

 

「朋友乃時常親愛,弟兄為患難而生。」(v.17)朋友會常常一起出入,而只有弟兄會在患難中能伸出援手,這是非一般朋友所能做到的。若兒女在患難裡,父母也可以為他們代求,作他們的幫助。

 

「喜愛爭競的,是喜愛過犯;高立家門的,乃自取敗壞。」(v.19)家人關係不好,各人只像獨居,高立家門也沒有好處。

 

五、明哲人的言語 (v.21-28)

 

人的言語反映自己是明哲人或愚昧人。「愚昧人若靜默不言也可算為智慧;閉口不說也可算為聰明。」(v.28)若常常感到被誤解,可以學習成為聰明人,不必終日為自己處處辯解,把事情交托給神,相信唯有耶和華熬煉人心。■【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