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 歷代志下 10

人要選擇跟隨神

以色列人被擄歸回後,要重建聖殿,重尋過往如大衛王、所羅門王全盛時期的榮耀,並再次尋回民族光輝的所在,就是耶路撒冷和聖殿,因此歷代志的作者要從歷史的記載中找回理據來證明它。因此,歷代志與列王紀是不一樣的,列王紀是從先知的角度來看,是對君王痛苦的反省;而歷代志的重點是在聖殿裡,祭司和利未人的敬拜,因為當聖殿充滿讚美和合一的時候,就能看見國家豐盛太平,列國都要來歸向神、歸向以色列。

經文中提到羅波安,看見他的驕傲和狂妄。他在自己年少氣盛裡,要選擇跟隨神。然而,他沒有選擇聽老年人的心意,只看自己想看的、只聽自己想聽的,一意孤行,以致國家在他的統治下走向分裂。同時,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也要作出選擇,他的選擇是分裂了以色列,這個選擇是一去不回頭的。

「這樣,以色列人背叛大衛家,直到今日。」(v.19)「今日」是指以色列人被巴比倫擄去七十年,在波斯馬代的時候回歸,再次重建聖殿,直到今日。由此可見我們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神對百姓有祂的心意,但我們的選擇卻在我們的手中。有些事情我們在心中已做了決定,隨之實行出來,卻說是神的心意。

「羅波安往示劍去,因為以色列人都到了示劍,要立他作王。」(v.1)。為何羅波安要往示劍去,而不是在大衛城?他不是應該在耶路撒冷聖殿城中嗎?示劍是亞伯拉罕離開本族本家後建立首個祭壇的地方,因此示劍與以色列家有很深厚的連結。這地方有雅各的井、有約瑟的墳墓,也是以最大支派法連支派的首都。因此,當羅波安前往示劍,可以看出以色列人心中已有想法,分裂的裂痕已經出現!

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先前躲避所羅門王(參v.2),他是以法蓮之派的,本來是服事所羅門王的。所羅門王看他是殷勤的少年,所以重用他,派他到以法連支派中進行管理,但他途中遇見一位先知亞希雅(參v.15),亞希雅做了一個先知性行動,把一件衣服分成十二塊布,並告訴耶羅波安會取得十塊布,就是十個支派,並且說,如果他繼續聽神的話,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神會祝福他正如祝福大衛家一樣(參王上11:29-40)。但耶羅波安卻與羅波安一樣心高氣傲,結果肉體、世界進到他裡面,做了很多事情都是憑眼見。雖然神在耶羅波安身上有心意,他卻起來背叛所羅門王,因此招來所羅門王的追殺而逃往埃及。耶羅波安此時再次出現,是因為以色列人請他來見羅波安,從中看見已經出現分裂的痕跡,以色列人想立自己的王!

羅波安沒有聽從老人意見(參v.8),沒有跟從祖父大衛王及父親所羅門王所做的事情,只是憑血氣做自己眼中看為對的事。經歷了二十年的建造聖殿和王宮的工程,大家都筋疲力盡,但羅波安只想著如何超越所羅門王的豐盛榮華而走偏了,因此說出狂妄的話:我的小拇指比我父親的腰還粗(參v.10)。但其實這句話不是來自羅波安的,而是來自與他一起長大的少年人,只是因合他心意就採用了並作出決定,但這個決定卻把國家分裂了。

但耶羅波安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因為他靠自己去成就神人對他所說的話,選擇了悖逆神、悖逆大衛家,帶領十個支派分裂出去。因此,列王紀不斷記述尼八、耶羅波安的罪,直到以色列亡國。耶羅波安在伯特利和但這兩個地方造了兩隻金牛犢,然後對以色列人說:來拜耶和華神吧,這牛犢就是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神;他又改變了節期,揀選不是利未人的人來成為祭司(參王下12:26-33),於是帶領以色列十個支派進入拜偶像的罪中,只因他內裡有恐懼,想靠自己成就預言,卻沒有等候神的時間!

可能當時他的心意也只是憐恤以色列十個支派,開始也是希望能做些好事,但慢慢地,他內裡恐懼、悖逆的心就出來了。人的義怒不能成就神的義,自以為有義,但行出來就行在血氣中。羅波安因著年少的驕傲、耶羅波安急著伸張自己的公義,結果都做錯了。

我們要求神保守我們的心,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參箴4:23)。縱使是出於神,人的抉擇也很重要,我們要回到神的殿中,尋求神的心意,選擇按神的心意行。哈該說末後的榮耀大過先前的(參該2:9),就是直等到耶穌這位大祭司降臨為眾人上十架,祂的血流過聖殿的幔子進入至聖所,這就是極榮耀的時刻。既然我們有耶穌這位大祭司,求主幫助我們持續的仰望神、等候神,神的心意必要成就。■【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