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 歷代志上 9

成為存留在應許中的人

 

第一至九章是歷代志上的第一部份,記載從亞伯拉罕到被擄歸回的以色列人之族譜。「以色列人都按家譜計算,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猶大人因犯罪就被擄到巴比倫。先從巴比倫回來,住在自己地業城邑中的有以色列人、祭司、利未人、尼提寧的首領。」(v.1-2)歷代志作者說「猶大人因犯罪就被擄」。

 

神呼召亞伯拉罕去迦南地,他帶著太太和羅得進入迦南,生了以撒,以撒生了以掃和雅各。到了歷代志成書之時,以色列還剩下什麼人呢?那些歸回耶路撒冷的猶大人有「地業」、能繼續住在應許之地的,特別是在耶路撒冷,都是著名的族長。

 

第二章提到,「以色列的兒子是流便、西緬、利未、猶大、以薩迦、西布倫、但、約瑟、便雅憫、拿弗他利、迦得、亞設。」(2:1-2)以色列的十二個支派都進入應許之地,得地為業;三百多年後被擄歸回,誰能回到應許之地?他們當中有些不肯歸回,有些經已失散,甚至整個支派(如但、西布倫)已經消失。誰能歸回耶路撒冷、繼續事奉神、繼續做「緊要」(參v.22、v.26、v.31)的事呢?

 

第九章第1節第跟第二章1-2節是平行對稱的,而第一至九章則呈前後對應(concentric)的結構:

A 第一章:亞伯拉罕和他的兒子以撒、以實瑪利

B 第二至四章:猶大、西緬,即應許之地的南部,特別提到大衛王

C 第五章:約旦河東的兩個半支派失去了

D 第六章:祭司、利未人乃最重要

C’ 第七章:約旦河西北部的六個支派

B’ 第八章:便雅憫支派和掃羅王

A’ 第九章:被擄歸回耶路撒冷、應許之地的族長

 

耶路撒冷一片頹垣敗瓦、萬物待興,在一切的不容易裡,他們「住在耶路撒冷」(參v.3),仍在神的應許中。

 

一、各支派的總結 (v.1)

 

「以色列人都按家譜計算,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猶大人因犯罪就被擄到巴比倫。」(v.1)第二章1-2節記載十二的支派,如今他們的子孫失去了並非偶然,乃「因犯罪就被擄」。

 

二、歸回住在耶路撒冷的人 (v.2-34)

 

猶大人「先從巴比倫回來,住在自己地業城邑中的有以色列人、祭司、利未人、尼提寧的首領。」(v.2)本節總結歸回的人。「尼提寧」是殿役,負責看守聖殿。起初,「尼提寧」不想歸回,認為自己在聖殿不重要,以斯拉特別呼召他們,當中回應呼召的便回來了。他們「住在自己地業城邑中」、應許之地裡。雖然環境不平安,但他們的信心是平安的。「住」這個字很重要!

 

「尼提寧」亦是利未人,他們從猶大被擄到巴比倫,到現在的波斯帝國已數十年,經已落地生根、安居樂業,一切生活都很安好,因為這裡是政治、經濟、軍事、宗教中心。相反,耶路撒冷仍很貧窮,需要付出重建,又被外族管治、欺負,生活沒安全保障。當波斯王准許他們歸回,所羅巴伯、以斯拉、尼希米帶人歸回,誰又肯歸回呢?

 

第3-9節記載百姓的名單。「住在耶路撒冷的有猶大人、便雅憫人、以法蓮人、瑪拿西人。」(v.3)「猶大」和「便雅憫」再次出現。當以色列分裂成南北兩國,猶大和便雅憫是一起的。北國很快被滅,但南國仍然存留,這是復興的兆頭。「以法蓮」和「瑪拿西」是約瑟的子孫。接著,記載「猶大兒子法勒斯的子孫」、「示羅的子孫」、「謝拉的子孫」「共六百九十人」;也記載「便雅憫」支派的人(參v.4-9)。

 

第10-13節記載祭司,他們都住在耶路撒冷。「祭司中有耶大雅、耶何雅立、雅斤,還有管理神殿希勒家的兒子亞薩利雅。」(v.10-11)

 

第14-16節提到利未人,「利未人米拉利的子孫中」,「他們都住在尼陀法人的村莊」。祭司和利未人都回到耶路撒冷,住在這裡。

 

第17-32節記載「守門的」,即尼提寧人;但本段比前面記載祭司、利未人的篇幅還要長,因為許多祭司、利未人是自願歸回,但「守門的」卻不然。

 

「守門的是沙龍、亞谷、達們、亞希幔,和他們的弟兄;沙龍為長。從前這些人看守朝東的王門,如今是利未營中守門的。可拉的曾孫、以比雅撒的孫子、可利的兒子沙龍,和他的族弟兄可拉人都管理使用之工,並守會幕的門。他們的祖宗曾管理耶和華的營盤,又把守營門。從前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管理他們,耶和華也與他同在。米施利米雅的兒子撒迦利雅是看守會幕之門的。被選守門的人共有二百一十二名。他們在自己的村莊,按著家譜計算,是大衛和先見撒母耳所派當這緊要職任的。」(v.17-22)這裡強調,他們「看守會幕之門」,「在自己的村莊,按著家譜計算,是大衛和先見撒母耳所派當這緊要職任的。」

 

「他們和他們的子孫按著班次看守耶和華殿的門,就是會幕的門。」這裡提到四個「會幕的門」的出入口。「在東西南北,四方都有守門的。他們的族弟兄住在村莊,每七日來與他們換班。這四個門領都是利未人,各有緊要的職任,看守神殿的倉庫。他們住在神殿的四圍,是因委託他們守殿,要每日早晨開門。」(v.23-26)守門是「緊要的職任」!聖殿裡只有祭司和歌唱的利未人仍不足夠。守門的人要住在耶路撒冷,要很快回到崗位履職,「每七日」「換班」,所以不能住太遠。守門的人要「看守神殿的倉庫」,又要「守殿,要每日早晨開門」。

 

「利未人中有管理使用器皿的,按著數目拿出拿入;又有人管理器具和聖所的器皿,並細麵、酒、油、乳香、香料。」(v.28-29)這些人是總務,都是尼提寧人。「祭司中有人用香料做膏油。」(v.30)沒有尼提寧人,祭司也做不了膏油。「利未人瑪他提雅是可拉族沙龍的長子,他緊要的職任是管理盤中烤的物。他們族弟兄哥轄子孫中,有管理陳設餅的,每安息日預備擺列。」(v.31-32)

 

第17-32節提到守門的殿役、總務,歷代志的作者不強調祭司,卻強調殿役的職分。在以斯拉第二波復興時,即使聖殿重建好,需要殿役,仍然沒有尼提寧人歸回;而以斯拉強調的是重建律法。誠然,律法上不能離開獻祭,殿役亦很重要,神的同在要有人看守。終於有一群尼提寧人願意放下外邦的產業,並得到其家人的支持陪同,歸回耶路撒冷,把神國重建在應許之地。今天雖在波斯帝國統治之下,但神國要重建起來,以色列人要回去應許之地服事神。

 

雖然他們是看門的、管理物資的、作總務的、清潔等殿役的工作,世人看是「雜工」,但從屬靈層面看是「緊要的職任」,不可或缺。尼提寧人的歸回,代表真正的復興,因為聖殿可以運作。

 

「以上都是利未人著名的族長,住在耶路撒冷。」(v.34)他們住在應許之地裡。

 

三、掃羅的家譜 (v.34-44)

 

本段重覆第八章29-40節,提到掃羅的家譜、興起和被殺。掃羅王朝過去,大衛王朝興起。歷代志作者回想,尼提寧人如今已歸回,以色列王朝為何衰敗、亡國呢?作者一直寫到歷代志最後,以色列人歸回、上行耶路撒冷。

 

第九章是對應亞伯拉罕去到應許之地,如今猶大人又歸回應許之地。雖然他們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但有誰仍存留在應許之中?答案就是歷代志年代的這一群付代價的人。以色列人的祖先在應許之地出生,神把地分給他們;但時至今日,只有部份人歸回。

 

我們生於香港,香港就是我們的耶路撒冷,教會是我們的殿。我們願意回來,重建神的殿嗎?即使人看來不起眼的工作,從真理、屬靈層面看卻是「緊要的職任」,並且歸回是要付上代價的。我們要在這裡服事神,成就神的心意!■【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