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章講的是便雅憫支派,前一章也是講便雅憫支派,但是把它放在五個半支派裡面一起講,這裡卻用了整章。上一章講這五個半支派裡很多都是大能的勇士,但大體上來說卻沒有做什麼事,這是該章很清楚表達的概念,就是大能勇士要爭戰,之後來到這章。
歷代志是為了一個目的而寫,就是以色列已亡國被擄了,被巴比倫所滅,巴比倫又被波斯所滅,而在第二次被擄歸回之後,要重修歷代荒涼之城,要重建整個信仰的根基,所以整個概念是圍繞著大衛王朝的信仰系統來發展。
因為國家亡了,所以復國由第一個猶大支派來開始講。第二個是利未支派,因為信仰跟利未支派很有關係,歷代志的主線帶百姓再一次以以色列為榮、以信仰為整個根基。在整個家譜裡,第一到七章已處理得差不多,接下來慢慢講到主題,就是大衛王朝與祭司的彼此關係,但作者開始寫的時候,又發現有些事沒交代清楚,所以就要講一講便雅憫支派的問題。因為說起大衛王朝的時候,會使人問起掃羅王朝是怎樣的呢?第一個王是掃羅王,但他後來被廢,如果只講掃羅王又不對,所以把整個便雅憫支派重新再寫一次,這是第八章的背景。
一、比拉的後代(v.1-7)
這是由比拉的後代開始,「便雅憫的長子比拉,次子亞實別,三子亞哈拉,」(v.1)這裡我們看到,便雅憫寫到一時有十個兒子,一時有五個兒子,後來又變三個兒子,最後又變五個兒子。第3節又說比拉的兒子,應是講他的後代,它只是起個頭,比拉的後代特別說到第6節:「以忽的兒子作迦巴居民的族長,被擄到瑪拿轄;」第7節說到他的兒子也是被擄,有種說法,這裡的以忽是士師記三章15節說到的「以笏」,他是基拉的兒子。第3-5節有兩個「基拉」,所以以忽可能就是以笏。這段經文講比拉的後代,也是被擄的後代,被擄是因為戰爭。
二、沙哈的後代(v.8-12)
沙哈娶了三個妻子,又休了兩個妻子,然後又去了摩押地,這裡是說他不好,因為瑪拉基書說得很清楚,休妻的事是神所恨惡的,這裡特別記載沙拉休了兩個妻子,再娶第三位妻子,這是神不喜悅的,然後他又走去摩押地,就等於說,人沒有被擄,但卻因情慾及經濟的問題自己去了摩押地,所以他特別被記載下來。不過,他也有一個不錯的後代,就是沙麥(v.12),他建立了兩個村莊,所以神也記念他,即使他的源頭是有問題的。
三、比利亞和示瑪(v.13)
接下來,「又有比利亞和示瑪是亞雅崙居民的族長,是驅逐迦特人的。」(v.13)比利亞和示瑪護衛亞雅崙,所以是特別被肯定的。亞雅崙這個城市有點特別,屬於但支派,但在歷史發展裡面,但支派沒有留在應許之地。他們沒有攻下本來屬於他們的地,反而跑去別的地方,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亞雅崙屬於但支派,但又分給利未人,屬於哥轄族,這個地點很重要。一說到亞雅崙,便想起:「日頭啊,你要停在基遍;月亮啊,你要止在亞雅崙谷。」(參書10:12),這是神顯神蹟的地方。掃羅與非利士人爭戰,掃羅追趕非利士人到亞雅崙,這裡經文說到掃羅的後代比利亞和示瑪都追趕迦特人,這是便雅憫人支派的人所做的,掃羅王也曾參與過,他也是便雅憫人。在上一章,這個支派跟別的支派比起來是差不多的,但在這章,他們雖然有被擄、休妻的,但仍有護衛應許之地的,所以特別被記念。
四、著名的族長(v.14-28)
這段經文記錄了很多名字,「這些人都是著名的族長,住在耶路撒冷。」(v.28)住在耶路撒冷是被記念的,便雅憫支派有不好的,也有好的,堅固耶路撒冷是好的,所以被特別記念。
五、護衛耶路撒冷的人(v.29-32)
這裡又有一大堆名字,「這些人和他們的弟兄在耶路撒冷對面居住。」(v.32)他們是住在耶路撒冷附近,也就是堅固耶路撒冷的,也被記念。國家亡了,人民被擄,現在要重新回來,這裡要特別記念起初護衛耶路撒冷的人。
六、掃羅的家譜(v.33-40)
掃羅的家譜極其特別,第一,掃羅在家譜裡面;第二,家譜極長,有十六代,都說他們是大能的勇士,到底想說什麼呢?在撒母耳記上二十章15節,說到約拿單和大衛立約︰「就是我死後,耶和華從地上剪除你仇敵的時候,你也永不可向我家絕了恩惠。」。掃羅曾誤殺了一些人,那些人的後代向大衛討回公道時,大衛最後要把掃羅其中七個後代交出來,因為那時已有三年饑荒,是因掃羅做了不好的事,但大衛沒有把約拿單的後代交出來(參撒下21:1-8)。從約拿單往後數有十二代,可見大衛有守約。
這裡帶出了神跟大衛立的約,以色列人雖然亡國了,但「大衛之約」仍在,神仍守約,等同大衛有守跟約拿單之約,經文從這一點慢慢進入歷代志的主題裡。
總結
這章表達的概念有:不要休妻,不要娶兩個妻子,不要去摩押地,要起來爭戰,不要被世界所擄。被擄的根源是離棄神,所以打仗就輸了,成了俘虜。神喜悅我們的是,住在量給我們的應許之地那裡,不斷耕耘。神會記念我們的,我們護衛一個城市,去守約,去遵從聖經的教導,不要怕困難,要護衛教會,因為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我們代代都這樣做,神會非常的悅納。■【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