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一個真正的勇者
前言
本章有兩節最關鍵的經文:「猶大勝過一切弟兄,君王也是從他而出;長子的名分卻歸約瑟。」(v.2);以及描述瑪拿西半支派的︰「他們的族長是以弗、以示、以列、亞斯列、耶利米、何達威雅、雅疊,都是大能的勇士,是有名的人,也是作族長的。」(v.24)本章講述流便支派、迦得支派和瑪拿西半支派,這兩個半支派是在約旦河東,是首批被擄的以色列人。
一、長子名分(v.1-2)
這裡首先處理長子名分的問題︰「以色列的長子原是流便;因他污穢了父親的床,他長子的名分就歸了約瑟。只是按家譜他不算長子。」(v.1)淫亂的殺傷力是很大的,是有罪的,無論在靈界或物質界都不能接受。比方說,一個普通人有外遇,大家可能會不以為然;但是,當一個國家領導人或傳道人有外遇,大家就不能接受,這不只是信仰的要求,就是在世界也不能接受,這在靈界和物質界都是一樣的。以色列的長子本來是流便,可是父親雅各認為流便作了淫亂的事,就不把長子名分歸給他。淫亂的人不能作領袖、不能管理產業,最後的結局是被擄、作奴隸。因此,流便的長子名分歸了約瑟,父親把約瑟的兩個孩子瑪拿西和以法蓮歸給自己(參創48:5),因為名分是父親賜予的。約瑟被兄弟出賣,最後卻原諒他們,而且養活了以色列全家的性命。所以,雅各就把長子名分歸了約瑟。
「猶大勝過一切弟兄」(參v.2)就是說猶大比一切的弟兄更有能力,當中包括了約瑟。接著說,「君王也是從他而出;長子的名分卻歸約瑟」(參v.2)。雅各把長子名分歸予約瑟,雙倍產業的祝福就歸了約瑟的兩個孩子。然而,神讓君王從猶大而出,聖經的定論是「猶大勝過一切弟兄」。約瑟很好,沒有任何問題,雖然被出賣作奴隸,但能原諒兄弟,勝過這一切艱難。但為何猶大可以勝過約瑟呢?第一,當年眾兄弟想殺害約瑟,猶大提議把他賣掉(參創37:26-27),意思是要救他,對約瑟有救命之恩;第二,當以色列全地發生饑荒,猶大帶著眾兄弟去埃及糴糧,便雅憫被設圈套成為偷東西的人,這時,猶大就站出來,代弟弟受罰(參創44:32-34)。這便是猶大的身量,弟弟犯錯由他承擔,這就是他勝過一切弟兄的地方。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約瑟被傷害,然後能饒恕,這是很美好的品格;而猶大則承擔別人的過犯,為別人的錯付上代價,這就是真正的勇者!所以,從神的角度來看,神所揀選的領袖是能承擔別人過錯的。能原諒過犯是很好的,但神更期待的,是有人能承擔別人的過犯、能善後解決問題,這就是猶大被揀選的原因。
二、流便支派(v.3-10)
這章提及的流便支派只是一個人。「巴力的兒子是備拉。這備拉作流便支派的首領,被亞述王提革拉毘尼色擄去。」(v.6)備拉是流便支派,但他的家譜在被擄前只能往上追溯到七代,早期的祖先是誰就不得而知,找不到備拉的根源,整個家譜斷裂了。「他的弟兄照著宗族,按著家譜作族長的是耶利、撒迦利雅、比拉。」(v.7)一直追溯到約珥(參v.8),這跟第4節的約珥是同一個人,往上亦只能追溯到部份的根源,接著就提到他們在掃羅年間奮勇爭戰(參v.10)。雖然如此,他們願意得地為業,奮勇爭戰,都是會被神紀念的。
三、迦得支派(v.11-22)
迦得支派也是一樣。「這都是亞比孩的兒子。亞比孩是戶利的兒子…」(參v.14)這樣往上也只追溯到七代,再上的根源就不得而知,同樣是一個沒有連結上去的支派。這兩個半支派的狀況都是差不多的,都不願意去神所賜的應許之地,都覺得自己所選的比較好,神的安排不夠好。所以,後代與上面的根源就斷了。
第18-22節提到流便、迦得和瑪拿西這兩個半支派,去與跟夏甲人、伊突人、拿非施人和挪答人四個民族爭戰(參v.18-19)。這場爭戰的特別之處是雙方人數非常懸殊。兩個半支派合共有四萬四千七百六十名戰士(參v.18);然而,他們擄掠了十萬人(參v. 21)。也就是說,他們以四萬多人擊殺了很多人,對方敗陣,剩下來雖有十萬人仍然要投降,成為戰俘,顯示了這兩個半支派的戰士勇力非凡,這是他們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勝利。他們得勝的原因是:第一,兩個半支派的人數雖少,但同心合一,人數是一起計算的,而不是各自計算;第二,他們在陣上呼求神、倚賴神,所以,神就應允他們的禱告(參v.20)。雖然這兩個半支派最後被擄被滅,但這場光榮的戰役仍然被神記錄下來。縱然他們當年不願意進入應許之地,選擇留在約但河東,但當他們願意倚靠神,神一樣會拯救。所以,我們不要把問題歸咎祖先,即使上一代有問題,我們這一代依然可以在陣上呼求神、依靠神。若有上一代的祝福固然很好,我們會比較輕省,但上一代做得不好,我們仍然有神幫助我們。
四、瑪拿西半支派(v.23-24)
瑪拿西半支派就更簡單,只提到當代大能的勇士,即是族長,連根源也沒有提及(參v.23-24)。這樣寫也很有意思,前面兩個支派只能往上追溯七代,這裡往上也沒有寫。前面兩個支派都是整個支派同心合意地留在約旦河東,但瑪拿西就分家,一半人留下,一半人過去,整個支派選擇了分裂,層次是低了一級。所以,這裡只記載一代。
五、兩個半支派的結局(v.25-26)
「都是大能的勇士」(參v.23)中的「勇」字跟「猶大勝過一切弟兄」(參v.2)中的「勝」字的字根是一樣的。所以,這裡有兩群人:一群是驍勇善戰的勇士,記載了他們的勝仗;而另一群則是屬靈的勇士,願意承擔別人的過犯。打勝仗比較容易,但承擔別人過錯就很難。「猶大勝過一切弟兄」可以譯成「猶大比一切的弟兄更有能力」。這兩個半支派被譽為有能力的勇士,「他們得罪了他們列祖的神,隨從那地之民的神行邪淫;這民就是神在他們面前所除滅的。」(v.25)這兩個半支派上陣打仗、舞刀弄劍非常利害;然而,他們打聖潔的戰役卻非常軟弱,對付自己的罪、自己的情慾就非常軟弱。
他們口中說跟隨神,但面對一塊肥沃的土地就不跟隨了。當年在約旦河東,他們就跟摩西的談判:你們進入應許之地吧,我們覺得自己選擇的比較好,我們先搶先贏,我們是很強的,可以幫你們打仗得地為業,可以走在你們面前,我們打完仗再回來。當十二支派過約旦河的時候,這兩個半支派是率先過河的,他們確實是很強悍(參民32、書1:12-18、4:12)。可以說,他們打仗就天下無敵,面對情慾就軟弱無力。神要我們所作的就是在情慾上聖潔,否則我們會失去一切。當然,當我們軟弱時願意回轉呼求神,神仍然會幫助我們、加力量給我們。這兩個半支派經歷過呼求神而大大得勝;然而,勝仗之後,又再軟弱。所以,他們終究被擄被滅,不夠資格去承受應許之地;終究不能作領袖,要作奴隸。這就是神對他們最後的定論。
總結
論斷領袖、批評別人過錯是很容易的,但是,神等候一個能承擔別人過錯的人。我們都不完美,很多決定都做得不好,然而出了問題就要起來面對。今天,我們要思想「猶大勝過一切弟兄」(參v.2),猶大勝過約瑟,神最後的定論是:承擔別人過犯比饒恕更好。能夠饒恕過犯已經非常好了,但能承擔過犯更好,可以勝過一切弟兄。求主幫助我們更有身量,我們是可以承擔別人過犯的,不是指責別人的過犯。我們受傷了,求主加力量給我們去饒恕;我們得勝了,求主再加力量給我們去善後解決問題。■【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