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已指示我們何為善
我們在跟隨神的路上,基本上都希望能成為合神心意的人。然而,我們的人性卻時常叫我們做錯決定,以致跟著跟著便與神越走越遠,這正是彌迦書當時的年代。以色列明明被揀選,為何會亡國呢?而當時尚未亡國的猶大,看見這光景又會如何回應神?今天先知再次把生命的選擇釋放出來。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v.8)這是整卷彌迦書最重要經文之一。甚至在我們整個信仰生活中,神在對我們說:「人啊!神已經指示我們。」但我們有否用神的價值觀來作人生的決定呢?
一、不要向神厭煩,應當感恩 (v.1-5)
這裡好像神與人在法庭裡對話的場景。「以色列人哪,當聽耶和華的話!要起來向山嶺爭辯,使岡陵聽你的話。山嶺和地永久的根基啊,要聽耶和華爭辯的話!因為耶和華要與他的百姓爭辯,與以色列爭論。」(v.1-2)這裡四次提到「爭辯」、「爭論」,神彷彿自己起來申訴。「我的百姓啊,我向你做了甚麼呢?我在甚麼事上使你厭煩?你可以對我證明。」(v.3)想像一下,現在來到家事法庭,至親之間各執一詞。神不明白以色列人何故向祂厭煩?而我們代入以色列人的角度,了解他們憑甚麼向神厭煩呢?因為他們看見自己的亡國。當他們看見國破家亡,心裡不由然向神生出忿怒和埋怨,所以才對神的每句話厭煩。但神卻親自起來回應—為何要向我厭煩?為何要這樣看我?
其實我們也常經歷眼前環境不如意的掙扎。就如同上次讀彌迦書正值疫情,我們也同樣有很多不明白,甚至當時都對環境或上帝有一份厭煩。但神在這裡用法庭的場景來教導祂的百姓,叫眾山起來見證,問:「我的百姓,我向你做了甚麼?」原來很多時我們都看不見神在我們身上所做的,太輕易便厭煩和忘恩。但神在這個法庭裡,再次告訴祂的百姓:「我曾將你從埃及地領出來,從作奴僕之家救贖你;我也差遣摩西、亞倫,和米利暗在你前面行。」(v.4)神要祂的百姓回望。原來不厭煩的出路,是常常記得自己生命的低點!從低點再次與神連結,明白活著便是神的恩典,便不再厭煩。
「我的百姓啊,你們當追念摩押王巴勒所設的謀和比珥的兒子巴蘭回答他的話,並你們從什亭到吉甲所遇見的事,好使你們知道耶和華公義的作為。」(v.5)出埃及後,他們要過約但河;從什亭到吉甲,其中的「到」便是指約但河。什亭是探子能到耶利哥城,能被妓女喇合保護;然後過約但河看見神蹟發生,河水分開,整個迦南的百姓都戰兢,心都消化,然後便到了吉甲。當中所有發生的事情,都指向神對百姓的拯救,其實上帝從不缺席!今天發生的一切事,要知道從來不是神的責任,神從一而終就是要拯救。神有公義,這是祂的屬性;祂要拯救和審判,正如神會親自保護以色列而對付巴勒和巴蘭一樣,可惜我們都太容易忘恩。
今天的彌迦書對我們說:何為善?是感恩。要從感恩開始;在跟隨神的路上,我們用感恩與神建立長遠的關係。
二、主所愛的是甚麼?主要的是甚麼? (v.6-8)
「我朝見耶和華,在至高神面前跪拜,當獻上甚麼呢?」(v.4a)是要獻上一歲的牛犢嗎?要獻上完美無瑕的?要獻上千千的公羊、萬萬的油河?還是要獻上長子……(參v.4b-5)。但神要的是這些嗎?原來神要的是與我們有關係,有神的屬性—公義、憐憫、謙卑。特別是第8節—「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這是反問的語氣,激發我們的反思,才發現神所要的比我們想像的更簡單,只是希望我們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參v.8b)。
第5節和第8節都有提到公義,但意思卻大有不同。第5節的公義,是指神的公義;第8節的公義,原文主要是講神的典章,要把神的話實踐出來。所以,我們要相信神是公義,也要活出公義,但這不止是社會公義。更重要是我們生命的流露,真的將神的話放在我們心裡,生命中每一個決定都與神的話扣在一起,我們要憐憫,要謙卑,要承認我們的限制。對當時的以色列人(尤其是南國猶大),他們可能心想:「神啊,我要獻上甚麼給祢,才能挽回國家的狀況?是因為獻祭不足嗎?是否只要獻完贖罪祭,神的同在便會再次臨到?」但神對世人說:「我心裡的善,是你活出神的生命。」要活出神的話;愛神愛人;愛神的話;存謙卑的心,承認自己的無知和限制。最重要的,是讓我們的生命和神有關係—「與你的神同行」!然而,可悲的是當時猶大並不明白。
南國猶大中興,聖殿已經恢復,獻祭已經開始,明明屬靈上都開始復興,為何仍然面對亞述的攻擊呢?但神親自回應當時的百姓:要與神同行。 原來我們在服事的路上,也很容易不知不覺間讓服事比神大,逐漸失去與神的關係。而今天彌迦書要幫助我們,愛神愛人,把神的屬性真實地活出來,存謙卑的心,不以自己的義取代神的公義。聽命勝於獻祭,神看重的由始至終都是與我們的關係,正如以諾、耶穌與神同行,原來這才是我們需要羨慕的!
三、聽啊!智慧人必敬畏祂的名 (v.9-16)
「耶和華向這城呼叫,智慧人必敬畏他的名。你們當聽是誰派定刑杖的懲罰。」 (v.9)其實「智慧人必敬畏他的名」正是耶和華向城呼叫的內容。神在呼喊祂的百姓作智慧人,敬畏祂的名;同時也表達在彌迦的年代,人有多麼不敬畏神。經文內描述當時的惡人:家中有非義之財和可惡的小升斗(參v.10);又有不公道的天平和囊中詭詐的法碼(參v.11)—他們沒有用正當手法經營生意,心中充滿貪財,謀取暴利。他們以為把賺來的不義之財可以拿去獻祭,卻不知道神看重的不是祭物本身,而是人內心的清潔。
甚至那裡的居民說謊言,口中的舌頭是詭詐(參v.12);詭詐的原文是懈怠,他們口中所出的話是沒有節制的,想說甚麼便說甚麼。神全都看見,所以發出祂的咒詛—「因此,我擊打你,使你的傷痕甚重,使你因你的罪惡荒涼。」(v.13);「你要吃,卻吃不飽……卻不得保護……」(v.14);「你必撒種,卻不得收割;踹橄欖,卻不得油抹身;踹葡萄,卻不得酒喝。」(v.15)。「因為你守暗利的惡規,行亞哈家一切所行的,順從他們的計謀;」(v.16a)猶大原本是敬畏神的,但暗利和亞哈卻把偶像帶往撒馬利亞,甚至為巴力建廟、拜亞舍拉、把嬰孩作活人祭獻給他們的神……倚靠世界和拜偶像,這才是北國敗亡的真正原因!
今天神透過經文,提醒我們到底何為善?我們真的要常常感恩神的作為,不要注目眼前的環境,還要不斷活出與神美好的關係。我們要獻上渴慕與神同行的生命,愛神,愛慕神的話語,行公義;愛人,體恤每個軟弱的人,用神的憐憫看待人;存謙卑的心;敬畏祂的名。神透過北國的預言來拯救南國猶大,今天同樣透過這預言來提醒我們,當選擇敬畏的路,聽見這預言後回心轉意,把我們的清潔和內心再次獻給神。神已經指示我們,我們就向前行,用生命回應我們的神!■【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