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氣焰和權勢的網羅
基甸的性格是很複雜的,因為在士師的年代,以色列民長久以來都受到異族的壓迫,長期都在黑暗當中,我們就看到基甸的性格很黑暗、很殘暴。我們這一代跟下一代在現今的成長環境裡面,甚至在很多的家庭背景當中,有很多負面的因素,我們也會造成基甸這樣的性格,所以要小心。
一、好勇報復想做王的基甸 (v.1-21)
基甸其實是一個好勇報復的人,他嘴裡講自己不做王,但實際上很想做王。他是一個反面教材,告訴當代的讀者不是跟耶羅波安,也不是跟羅波安,基甸是有問題的,羅波安和耶羅波安是有問題的,亞比米勒是有問題的,巴拉是有問題的,唯有我們要往上行,好像雅億一樣,要給神用。
- 第一個場景 (v.1-3)
基甸用言語去平復以法蓮支派的怨言,其實講的是事實,但他卻又誇大了。基甸是瑪拿西支派,跟法蓮人都是約瑟的後代。但現在以法蓮說︰「你去與米甸人爭戰,沒有招我們同去,為什麼這樣待我們呢?」(參v.1)兩個支派之間有嫉妒,有比較,是兄弟之間的比較。現在基甸贏了,以法蓮人就拿著兩個米甸王的首級來找基甸理論。
「基甸對他們說:我所行的豈能比你們所行的呢?以法蓮拾取剩下的葡萄不強過亞比以謝所摘的葡萄嗎?神已將米甸人的兩個首領俄立和西伊伯交在你們手中;我所行的豈能比你們所行的呢?基甸說了這話,以法蓮人的怒氣就消了。」(v.2-3)他用言語來奉承以法蓮人,讓以法蓮人聽了就消了怒氣。他這番話在表達︰我們追殺的只是米甸的兵而已,但你們殺的是米甸的王,你們比我們更厲害。他其實不是講心中真正的話,而是奉承以法蓮,這是一種性格的扭曲。
- 第二個場景 (v.4-12)
這段經經文講到基甸追趕西巴和撒慕拿這兩個王,但在追趕的過程裡面,不是同心,而是報復心。基甸和跟隨他的三百人打完仗很累了,飯也沒吃,餅沒了,水也沒了。他們過了約但河,來到疏割,疏割是屬於迦得支派的,他們就跟疏割人拿餅跟水,然而疏割人譏笑他們,不相信他們能追到兩個王,並且不給他們餅和水。米甸人轄制以色列人這麼久,他們卻不起來同仇敵愾去追趕敵人,不只是迦得不追趕,以法蓮人也不追趕,基甸是孤軍作戰。「基甸說:耶和華將西巴和撒慕拿交在我手之後,我就用野地的荊條和枳棘打傷你們。」(v.7)基甸的報復心就在這裡,但是他同時也越來越勇猛。他們就追到毘努伊勒,就是雅博渡口,「基甸從那裡上到毘努伊勒,對那裡的人也是這樣說;毘努伊勒人也與疏割人回答他的話一樣。」(v.8)其實迦得支派、瑪拿西支派、以法蓮支派彼此之間爭競,大家並不同心,每一個支派都有問題。對於羅波安,耶羅波安年代的讀者,聖經要他們看清楚,要追求的並不是哪一個支派,而是耶和華神。
基甸只有三百人,但繼續追趕,敵軍仍有一萬五千人跟著兩個王,但基甸他們只有三百人,沒有人幫他們,而且他們很累了,大家卻還奚落他,認定他追不到了,袖手旁觀。「基甸就由挪巴和約比哈東邊,從住帳棚人的路上去,殺敗了米甸人的軍兵,因為他們坦然無懼。」(v.11)基甸在這個時候知道神在使用他,他就不用任何計謀,不需要任何想法,直接從住帳棚之路上去。當代人做生意都是搭帳篷的,住帳棚之路是指從商家貿易之路就上去了,就是從人口很密集的繁華之地,正面上去。這三百人很累,這樣衝過去,但卻是打贏了,敵軍一萬五千人就崩潰了,兩個王被追著了。可見打贏仗不是靠策略的,而是靠神!
- 第三個場景 (v.13-17)
「約阿施的兒子基甸由希列斯坡從陣上回來…捉住那城內的長老,用野地的荊條和枳棘責打(原文是指教)疏割人;又拆了毘努伊勒的樓,殺了那城裡的人。」(參v.13-17)基甸的氣焰越來越大,是最勇猛的時候,也是最驕傲的時候。他就去報復迦得支派,將疏割的長老用荊條和枳棘責打,並且教訓他們。然後,他們再去到毘努伊勒,拆了他們的樓,不只責打他們,更將全城的人殺了。迦得人是利亞的後代,雅各有兩個妻子,是兩姊妹︰利亞跟拉結,基甸是拉結所生的約瑟的兒子瑪拿西的後代。基甸對迦得人毫不留情,對利亞所生的去報復,將迦得全城的人殺光,殺了那城裡的人(v.17),可見他的殘暴、他的氣焰,他報復的心,很沒有智慧。
- 第四個場景 (v.18-21)
「基甸問西巴和撒慕拿說:你們在他泊山所殺的人是什麼樣式?回答說:他們好像你,各人都有王子的樣式。」(v.18)他泊山在拿弗他利,巴拉之所在,巴拉是拿弗他利人,在拿弗他利的他泊山招聚軍隊跟敵人打仗,跟著底波拉出去,是當代的軍事領袖。「基甸說:他們是我同母的弟兄,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你們從前若存留他們的性命,我如今就不殺你們了。」(v.19)巴拉是拿弗他利人,拿弗他利是拉結的婢女辟拉所生的,也就是說西巴和撒慕拿這兩個王殺了巴拉,巴拉這個軍事領袖跟米甸人打仗,輸了被殺。現在基甸起來問這兩個王︰你們在他泊山殺我同母的兄弟巴拉是怎麼殺的?這兩個王就奉承說︰我們殺他們的時候是有王子的樣式。這裡見到基甸的氣焰是怎麼樣呢?他想︰好!既然是王子的樣式,就讓我的兒子益帖動手殺他們吧。基甸還不是王,但覺得自己是王,所以讓他兒子益帖以王子的身份起來殺他們。益帖不敢,基甸就起來把他們兩個殺了。基甸的問題是有報復心,有氣焰,想做王。這樣的人值不值得羅波安、耶羅波安年代的讀者去跟隨呢?小心不要跟這樣的人,應該跟神。對我們今天來說,不是跟哪個國家、哪個民族有氣焰、有權有勢又是做王的,不要選擇走那條路。
二、製造偶像的王 (v.22-35)
基甸打贏仗回來,當作自己是王,當代的人都知道,都看得出來。所以,「以色列人對基甸說:你既救我們脫離米甸人的手,願你和你的兒孫管理我們。」(v.22)「基甸說:我不管理你們,我的兒子也不管理你們,惟有耶和華管理你們。」(v.23)其實這是很不真實的話,他很想管理他們,但是在以色列裡沒有立過王,他不敢,但他很想,於是他做了一件事,就是將那兩個米甸王胸前的月牙拿起來自己戴,其實自己要做王,就好像這兩個王一樣。他又叫以色列民把耳環拿出來,做了一件以弗得,以弗得是服事神時要所要穿的衣服,這以弗得就成為他的偶像,所以他就成為一個製造偶像的王,以色列人就跟著拜以弗得,這就成為基甸全家的網羅。
小心!製造偶像是不對的,不要成為偶像,也不要製造偶像。耶羅波安就是製造偶像,是堅固自己的王位。最後一節講到「基甸向他們所施的恩惠」(參v.35),他用恩惠待他的百姓,就好像耶羅波安用恩惠來待他的百姓一樣,但他的問題是造了偶像,有氣焰、有權有勢,結果成為他的網羅。對我們今天的人來講,我們要小心,不要被恐懼驅使,也不要追求氣焰權勢,也不是跟哪個民族,哪一個支派,而是跟神。讓我們睜大信心的眼睛,用勇氣和智慧走生命樹的道路,跟隨神。■【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