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起來回應神
第六至八章都講士師基甸,佔整卷士師記篇幅最長,他特別具有代表性,因此神用最長的篇幅描述他,讓讀者了解這位領袖的成長過程,例如他有何限制、如何突破限制等等。當他被神使用後,仍有問題需要面對。我們自覺有很多限制,但神可以超越這些限制。
基甸本身有很多問題,自卑自我,思想有很多扭曲,但當神呼召他,他願意回應時,神仍然可以用他。
一、呼求神,神必回應 (v.1-10)
「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耶和華就把他們交在米甸人手裡七年。」(v.1)人行惡,所以神興起管教,接著人呼求神,神又興起士師拯救,但人得救後又繼續行惡;以色列人已經進入第四次這樣的循環中。「米甸人壓制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因為米甸人,就在山中挖穴、挖洞、建造營寨。」(v.2)米甸人對以色列人的壓制是很厲害的,導致他們要在山口挖洞躲藏。不但如此,還有亞瑪力人、東方人都和米甸人一起來攻打他們,毀壞土產和全地(參v.3-4),「對著他們安營,毀壞土產,直到迦薩,沒有給以色列人留下食物,牛、羊、驢也沒有留下;」(v.4)敵人經常來攻打他們並奪取所有。這些仇敵是從何而來?米甸人是當初在什亭讓以色列人陷入淫亂的民族(民25:1-9);原本他們應該被以色列人消滅,但以色列人沒有聽從吩咐把他們殺滅,以致留下禍患影響至今。亞瑪力人也是同樣情況,因為神說祂世世代代與亞瑪力人爭戰。以色列人原有力量消滅仇敵時沒有如此做,終將面對他們再次強大的反撲。因此,以色列被仇敵攻打也可以說是自找的。
「以色列人因米甸人的緣故,極其窮乏,就呼求耶和華。」(v.6)「以色列人因米甸人的緣故,呼求耶和華,」(v.7)這兩句看來相似,卻並不一樣。前者是因為窮乏才呼求耶和華,但神沒有回應。過了一陣子,以色列人醒悟過來,原來是米甸的問題,而不是窮乏的問題,才把焦點從食物轉向仇敵來呼求神,這樣神就派先知來到他們當中。過去三次當以色列人呼求神,神就回應,興起士師,但已經到第四次循環了,他們應該有所成長,所以神要管教他們,先派遣先知到來曉諭他們,因沒聽從神的話才招來仇敵逼迫(參v.8-10)。他們與神的關係出問題,所以人與人之間才出問題,接著土產就出問題!
二、期待神,神必看見 (v.11-24)
「約阿施的兒子基甸正在酒醡那裡打麥子,為要防備米甸人。」(v.11b)酒醡一般都是設在地下室,沒有窗戶,所以基甸是在黑暗一片又空氣不流通的地方打麥子。神的使者去拜訪基甸時,正是他非常狼狽的狀況。「耶和華的使者向基甸顯現,對他說:大能的勇士啊,耶和華與你同在!」(v.12)使者看見了基甸內裡的領袖特質,他是可以被興起以拯救整個民族的;這個眼光是神從永恆的角度裡看的。但當基甸聽到這句話,他內裡的苦毒就發動了。
「基甸說:主啊,耶和華若與我們同在,我們何至遭遇這一切事呢?」(v.13a)他覺得神並沒有同在,他們才被仇敵壓制,反映出他是孤單和失敗的;這句同時也是整個民族的心聲!「我們的列祖不是向我們說耶和華領我們從埃及上來嗎?他那樣奇妙的作為在哪裡呢?」(v.13b)反映他內心的失落,過去神拯救了列祖又與他們立約,但現在卻失去蹤影。「現在他卻丟棄我們,將我們交在米甸人手裡。」(v.13c)他感覺被棄絕,甚至控告神丟棄他們才會如此愁苦。基甸的想法是很負面和扭曲的,他認為是神丟棄了以色列人,但事實上卻是以色列人先丟棄了神,神才只好離開他們。基甸雖如此不堪,但神仍然可以使用他,因為神看見了他對神的期待!
「耶和華觀看基甸,說:你靠著你這能力去從米甸人手裡拯救以色列人,不是我差遣你去的嗎?」(v.14)神說明基甸是祂揀選的器皿,就是要用他來彰顯神奇妙的作為。「基甸說:主啊,我有何能拯救以色列人呢?」(v.15a)他感覺自己沒有能力。「我家在瑪拿西支派中是至貧窮的。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v.15b)以色列人已經極其窮乏了,但他們是窮乏中的窮乏。「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v.15c)看出基甸的自卑感。即使基甸充滿自卑和負面,但神仍然可以使用他!
基甸看出使者是代表神的,所以要向神獻祭來確定神要使用他。於是,他預備了一隻山羊羔、用一伊法細麵(22公升的麵粉)做了無酵餅獻給神;神就悅納了他的獻祭,他就知道這是出於神(參v.19-24)。
三、回應神,神必恩膏 (v.25-40)
當神找到他,事情的進展就很快了。「當那夜,耶和華吩咐基甸說:你取你父親的牛來,就是(或譯:和)那七歲的第二隻牛,並拆毀你父親為巴力所築的壇,砍下壇旁的木偶,」(v.25)神吩咐基甸把他父親的神壇拆毀,要看他是否真的願意跟從祂,並要另外為耶和華築一座壇(參v.26)。這是我們面對考驗的時刻!神需要器皿,所以我們的一切問題在神那裡都不是問題;唯一的問題是,當神來找我們時,我們能回應祂嗎?
基甸不敢在白天行這事,所以選了晚上做,並從他僕人中挑了十個人來(他至少要有二十個人才能從中挑選,可見家裡很富有),照著耶和華的吩咐而行(參v.27)。後來被發現了,「城裡的人對約阿施說:將你兒子交出來,好治死他;因為他拆毀了巴力的壇,砍下壇旁的木偶。」(v.30)可見基甸所拆毀的壇不是一般的壇,可能是整個城巿的壇,而他的爸爸約阿施可能是廟裡的主任委員。對面群眾,他爸爸的回應也很厲害:「約阿施回答站著攻擊他的眾人說:你們是為巴力爭論嗎?你們要救他嗎?誰為他爭論,趁早將誰治死!巴力若果是神,有人拆毀他的壇,讓他為自己爭論吧!」(v.31)基甸的爸爸是很有勢力的。
基甸家明明有牛、羊、僕人,又有勢力,但他卻看自己是沒有能力、至貧窮和至小的,反映出他的扭曲。雖然如此,當他對神有期待,神看見就回應他,給他挑戰,看他要如何選擇。結果他聽從吩咐,就拆毀了爸爸的巴力祭壇,勇敢回應神。當他回應神,神的靈就降在他身上(參v.34),成為這個世代的祝福!
每位士師都很平凡,甚至是世人看不起的人,我們只要願意回應,即使有很多限制,但對神有期待,神就看見,並來找我們,我們就能看見這個期待的果效,甚至成為這個世代的祝福。■【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